基于豫南文化下的信阳市前锋村美丽乡村规划
本文关键词:基于豫南文化下的信阳市前锋村美丽乡村规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域文化是赋予乡村独特性和吸引力的关键所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基于此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更具重要意义。位于罗山县中南部的信阳市前锋村,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孕育出了独特的豫南文化。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乡村发展的剖析,并结合相关案例案例,总结现如今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经验。论文研究以场所理论、人居环境、地域文化等理论为基础,为前锋村规划提出理论指导,探讨了当地风俗文化传承、乡村活力再生、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系统的保护等问题,并提出与之相适合的解决方案。基于豫南文化,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划策略。在对其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选择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尊重现实产业情况,恰当布局,以虚心的态度,依据现有留存的豫南民居建筑、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保留和完善原本和谐的生态系统。同时在乡村道路、建筑等修复方面,从整体规划着手,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修复策略。尝试在满足乡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民俗、文化等地域风情进行深度挖掘,统划农林牧渔及原生农产品的特色产业,在前锋村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乡村景象,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化产业道路。
【关键词】:美丽乡村 休闲旅游 豫南文化 特色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1. 研究综述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显著10
- 1.1.2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10
- 1.1.3 美丽乡村的提出和十大模式10-11
- 1.1.4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1
- 1.2 相关概念11-13
- 1.2.1 美丽乡村11-12
- 1.2.2 休闲旅游12
- 1.2.3 乡村旅游12
- 1.2.4 豫南文化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2. 案例分析14-19
- 2.1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美丽乡村浅析14-15
- 2.2 宁波镇海朝阳村美丽乡村浅析15-16
- 2.3 莫干山庾村文化集市浅析16-17
- 2.4 日本福岛县金山町的活力再生浅析17-18
- 2.5 荷兰羊角村土地整理与土地开发浅析18-19
- 3. 相关理论19-21
- 3.1 场所理论19-20
- 3.2 人居环境理论20
- 3.3 地域文化理论20
- 3.4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20-21
- 4. 设计内容21-33
- 4.1 基地分析21-31
- 4.1.1 自然资源分析22
- 4.1.2 人文资源分析22-23
- 4.1.3 建筑分析23-24
- 4.1.4 村内交通分析24-25
- 4.1.5 前锋村水系分析25-26
- 4.1.6 前锋村植被分析26-27
- 4.1.7 地形地貌分析27-28
- 4.1.8 前锋村用地分析28-30
- 4.1.9 前锋村存在的优势和不足30-31
- 4.2 指导思想31
- 4.3 规划理念31
- 4.4 规划原则31-32
- 4.5 总体规划说明32-33
- 4.5.1 规划背景32
- 4.5.2 场地概况32
- 4.5.3 规划依据32-33
- 5. 总体规划33-39
- 5.1 用地规划33-34
- 5.2 总体平面34-35
- 5.3 总体布局与分区35-37
- 5.4 美丽乡村建设37-38
- 5.4.1 环境整治,景观提升37
- 5.4.2 住房安置,建筑改造37
- 5.4.3 完善提升基础设施37-38
- 5.4.4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38
- 5.5 村内休闲旅游产业规划38-39
- 5.5.1 休闲旅游分区38
- 5.5.2 休闲旅游产业建设38-39
- 6. 专项规划39-61
- 6.1 村内道路39-42
- 6.2 建筑改造42-44
- 6.2.1 保存较好建筑修复42-43
- 6.2.2 破损建筑修复43
- 6.2.3 新建建筑修复43-44
- 6.3 村内公共景观项目规划改造44-47
- 6.3.1 入口标志45
- 6.3.2 村内活动广场45-46
- 6.3.3 村内河流整治46
- 6.3.4 现有耕地赋予景观功能46-47
- 6.4 村内其他服务设施规划47-48
- 6.4.1 污水处理47
- 6.4.2 垃圾处理47
- 6.4.3 照明设施47-48
- 6.5 产业规划布局48-61
- 6.5.1 旅游线路48
- 6.5.2 景点总体布置48-49
- 6.5.3 入口片区49-52
- 6.5.4 中心片区52-57
- 6.5.5 特色主题区57-60
- 6.5.6 生态体验区60-61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61-64
- 参考文献64-65
- 附录65-70
- 附图1:前锋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65-66
- 附图2:总体平面图66-67
- 附图3:入口片区平面图67-68
- 附图4:中心片区平面图68-69
- 附图5:特色片区平面图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淑媛;张远环;朱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广东园林;2014年03期
2 张宇翔;;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年07期
3 陶一舟;金敏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特色营造探索——以浙江省临安市指南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3年11期
4 施鸿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索——以南宁市西乡塘区路西村老直坡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年05期
5 黄杉;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年05期
6 蒋文权;陆金夹;罗赞红;阮奇峰;;农旅互动·特色营村——以慈溪市崇胜特色村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年S2期
7 熊泽群;边经卫;张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庄特色塑造浅析——以滨海渔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1期
8 王艺瑾;吴剑;;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美丽村庄规划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07期
9 严炎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美丽的乡村[J];现代园艺;201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永惠;李氏权;;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永兴县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张雪莲;;从美丽乡村建设看传统人居哲学的现实意义[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花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佳;枝江市百里洲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加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4 许增谋;广东增城霞迳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5 赵砚飞;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乃菲沙·尼加提;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空间布局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连鹏;卢氏县美丽乡村水利体系投资渠道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雷泉明;三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李莉;温岭乡村聚落特色与美丽乡村规划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何国华;推进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豫南文化下的信阳市前锋村美丽乡村规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1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