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现代城市农业走廊建设等单一化的发展模式,使新建农村平庸无味,千篇一律;建设标准是有比如新农村建设,但是不够细致,不同地域的方法特色不明显,失去了优美景观的特征。这种打破了在地域上、历史上形成的乡村景观,会破坏原有乡村景观的和谐,造成乡土特色的丧失。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地域景观和地域文化认知的缺乏和淡化,造成审美疲劳,快节奏的压力和环境污染等恐惑,使人们开始寻求不同视觉感受下景观空间。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研究方法从不同的乡村景观文化层面和生态景观格局层面入手,根据乡村景观的内在特点和功能定位,综合考虑生态景观格局的分析,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等分析,探索保持农村乡土特色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运用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生态景观格局的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对其研究区域进行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香农多样性等生态景观性评价,得出生态景观格局指数,找出景观格局评价与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与指导意义。研究结论主要为一是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保护与改造并重。因城市化的进行,人口稠密、土地集约型高,规划设计和建筑技术的规范一致,使得各地的城市形态基本相似,已经不具有显著地地域特征。乡村却因为被遗留在快速化的城市发展之外,而保留下了较为原始的聚落形态、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既能作为地区异质性的表现,也是对于历史上劳动人民智慧的尊重、重视和利用,是对乡愁的承载。通过生态性原则和方法,让小韦河流域的乡村景观成为有“情怀”的乡土景观,大地成为“会呼吸的土地”。二是对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生态景观格局的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对其研究区域进行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香农多样性,分维数等生态景观性评价,得出生态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的结果,找出了景观格局评价与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景观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小韦河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前言11
-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背景11
- 1.2.2 研究目的、意义11-12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12-13
- 1.3.1 研究对象12
- 1.3.2 研究内容12-13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4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技术路线14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4-17
- 1.5.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14-15
- 1.5.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15-17
- 第二章 乡村景观与景观格局的理论研究17-26
- 2.1 乡村景观概述17-18
- 2.1.1 乡村的定义17
- 2.1.2 乡村景观的概念17
- 2.1.3 保护和研究乡村景观的意义17-18
- 2.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原则18-20
- 2.2.1 乡村地域的经济和社区文化功能19
- 2.2.2 乡村地域的自然生态功能和空间组织功能19
- 2.2.3 乡村地域的资源载体和聚居功能19-20
- 2.2.4 乡村地域的发展目标20
- 2.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基本要素20-21
- 2.3.1 乡土——灵活运用地形与土的景观设计20
- 2.3.2 乡村河流——灵活运用水与水边的景观设计20
- 2.3.3 乡土植被——适合自然环境的种植景观设计20-21
- 2.3.4 动物——动物能够生存的生境设计和生物多样性21
- 2.3.5 乡土建筑——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21
- 2.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类型21-22
- 2.4.1 古村落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21-22
- 2.4.2 生态型自然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22
- 2.4.3 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的建设22
- 2.5 景观格局的含义22-23
- 2.5.1 景观格局的定义以及研究内容和评价22-23
- 2.5.2 景观格局的研究意义23
- 2.5.3 景观格局指数的定义以及研究内容及意义23
- 2.6 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23-24
- 2.6.1 景观格局动态分析23-24
- 2.6.2 景观异质性和优势度分析24
- 2.7 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关系24-26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区域概况26-32
- 3.1 数据来源26-28
- 3.1.1 文献阅读总结和分析26
- 3.1.2 小韦河流域调研26-27
- 3.1.3 运用航拍地图信息和Arcgis以及Fragstats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和景观斑块变化图27-28
- 3.2 研究区域中观区位概况28-30
- 3.2.1 杨凌城市自然环境分析28-29
- 3.2.2 地域文化特征29-30
- 3.3 研究区域微观区位概况30-32
- 3.3.1 小韦河流域自然环境概况30
- 3.3.2 小韦河流域乡村人文环境概况30-32
- 第四章 小韦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和选取景观格局指数量化分析32-52
- 4.1 2003年和2008年小韦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32-35
- 4.2 杨凌小韦河流域景观格局分析35-38
- 4.2.1 景观要素的斑块类型面积分析35-36
- 4.2.2 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密度分析36
- 4.2.3 分维数分析36-38
- 4.3 景观格局指数数据分析结果转化指导杨凌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研究38-52
- 4.3.1 小韦河流域农庄集聚群和村落建筑聚集规划设计研究40-43
- 4.3.2 村落建筑聚集和休闲景观43-45
- 4.3.3 乡土植物和农业观赏休闲景观规划研究45-51
- 4.3.4 乡村道路材料的选择和研究51-52
- 第五章 结论52-54
- 5.1 结论部分52
- 5.2 后续研究可能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作者简介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中兰;;云南凤庆河流域植被空间格局分析[J];人民长江;2013年S2期
2 倪凯旋;;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乡村生态规划方法[J];规划师;2013年09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雪铭;李晶;;关中—天水经济区景观格局指数粒度效应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赵文武;傅伯杰;;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刘雷艳;安裕伦;;毕节石灰岩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的景观演化特征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湘兰;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粒度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米凯;城市化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及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张晓玉;垦区与农区耕地配置模式对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尊尊;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倩;基于TM的二维与三维景观格局指数对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庆磊;宝清县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1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