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清末民初磁州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

发布时间:2021-03-29 21:00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创烧于北宋中期,并在南宋达到巅峰,发源地在今邯郸的峰峰矿区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其影响力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古代的劳动人民在这里集聚生活和繁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磁州窑传统聚落和风格鲜明的建筑形态。现今,峰峰矿区一带还保留有受到磁州窑文化影响的传统聚落。这些磁州窑传统聚落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具有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这些历史信息承载了磁州窑地区的传统聚落和建筑空间形态特征,为我们对传统聚落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一直是建筑界热议的焦点。它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的影响,而是人类社会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淀,凝聚着时代的信息,是人类最初生产生活方式的呈现。与全国许多特定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一样,磁州窑传统聚落正经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以前的传统聚落被动化衍生已经变得力不从心,更多的人为规划设计进入了我们的传统聚落里。聚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由自然地理环境变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笔者针对磁州窑传统聚落不同区域聚落进行调查,从受磁州窑文化影响最深的峰峰矿区和磁县入手,结合影响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地理、文化、经济等因...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末民初磁州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


有关磁州窑村落论文统计图

分布图,磁州窑,分布图,传统聚落


第1章绪论9图1-2磁州窑窑址分布图Fig1-2MapofCIZHOUwareKilns图片来源: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1.4研究地域范围界定原则1.4.1研究地域范围说明磁州窑地域范围的确立是以磁州窑发源地磁州和峰峰矿区为中心,寻找受到磁州窑深深影响的传统聚落。1.4.2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2012年8月,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传统聚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以聚落、建筑和非遗这三个要素作为传统聚落的评定标准。其中以久远度、稀缺度、传统建筑占地规模、传统建筑用地比例、建筑功能的丰富度、完整性、工艺美学价值、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等方面来全面考量传统聚落的评定,进而推出了中国传统聚落名单。因为磁州窑传统聚落没有一个统一的限定方式,因此本文在研究磁州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前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本选题的研究目标是以邯郸地区磁州窑地区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自2012年起有19个中国传统聚落,按地域区分可分为峰峰矿区磁州窑传统聚落和磁县磁州窑传统聚落;按主动和被动可分为自然式发展方式和人为干预发展方式。按磁州窑建筑遗存情况可以分成,磁州窑建筑遗存区和非磁州窑建筑遗存区。本选题研究范围为这19个传统聚落,将这19个村子进行归纳汇总,找到其共性和个性。

分布图,传统聚落,磁州窑,分布图


第3章清末民初磁州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39第3章清末民初磁州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3.1磁州窑传统聚落的分布2012年,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全国传统聚落进行了第一次普查,普查后再由各地单位进行初步评选,最后由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委员会去评审认定,将选出具有研究保护价值的聚落列入《中国传统聚落名录》中。河北地区共有206个古聚落入选中国传统聚落,其中邯郸地区有51个古聚落入选中国传统聚落,在峰峰矿区和磁县地区(磁州窑地区)的共19个,其具体地理分布如下(如图3-1)。图3-1磁州窑传统聚落的分布图Fig3-1DistributionoftraditionalsettlementsofCizhoukil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从整体上看,磁州窑传统聚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太行山脉附近,东南部分布较为零散,数量较少,中部几乎没有分布。其中陶泉乡和北贾壁乡分布最多分别分布有6个和3个传统聚落,这与其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有关。磁州窑地区入选的19个传统聚落(见表3-1)大多历史建筑遗存丰富、整体景观环境保存良好,文化价值高。虽其中部分建筑遗迹受到破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着传统聚落的变迁,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粤北古驿道重点线路沿线传统聚落景观比较研究[J]. 潘莹,方逸真,施瑛.  风景园林. 2020(01)
[2]苏北运河沿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淮安龟山村为例[J]. 李鑫,吴建勇.  装饰. 2019(09)
[3]传统聚落社会结构的空间形态表征研究——以安居镇为例[J]. 石亚灵,黄勇,邓良凯,蔡浩田,邱瑛.  建筑学报. 2019(S1)
[4]赣南客家围屋传统聚落:江西全南大岳村空间解析[J]. 姚子刚,邓双,阙晨曦,庞艳.  规划师. 2019(03)
[5]基于形态完整性的传统乡村聚落规划研究——聚落性能化提升规划技术的应用[J]. 赵烨,王建国.  城市规划. 2018(11)
[6]传统村落景观意象营造中空间形态的解析[J]. 丛昕,郭敏,陆婧,张清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5)
[7]基于关联与层累效应理论对福建塔下古村风貌整体保护方法的研究[J]. 杨昌新,许为一,李星鋆.  建筑学报. 2018(S1)
[8]徽州传统聚落景观氛围设计方法探讨[J]. 吴笑.  住宅与房地产. 2018(12)
[9]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解析[J]. 靳亦冰,令宜凡.  建筑学报. 2018(03)
[10]传统村社组织对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基于山西水北村的实证[J]. 林琳,杨凯妹,卢道典,李诗元,曾娟.  建筑学报. 2018(03)

博士论文
[1]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D]. 杜佳.浙江大学 2017
[2]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演变研究[D]. 刘磊.南京林业大学 2016
[3]北方地区泉水聚落形态研究[D]. 赵斌.天津大学 2017
[4]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 朱雪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5]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 张以红.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生态美学视域下龙脊平安壮寨传统聚落及民居形态研究[D]. 崔焱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2]河北省邢台县皇寺村聚落空间形态及保护策略研究[D]. 薛廷熙.山东建筑大学 2014
[3]安阳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 刘晓萌.郑州大学 2014
[4]太原店头古村聚落空间特征分析[D]. 李颖.太原理工大学 2013
[5]河北井陉大梁江聚落与建筑研究[D]. 李慧心.西南交通大学 2012
[6]邯郸地区乡村聚落历史环境的人文解析与可持续再生研究[D]. 李琳杰.天津大学 2012
[7]邯郸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D]. 兰云凤.河北工程大学 2010
[8]天井关传统聚落与民居形态分析[D]. 贾丽娜.太原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8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108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