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域气候的城市设计实践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01:48
2014年起,我国接连出台了多个针对城市气候问题的政策性文件,强调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于地域气候的应对和适应。城市设计作为管理和引导城市建设和和运行的重要手段,需要对常规地域气候条件采取适应的措施,通过城市空间形态与环境的塑造,来体现城市气候态度的合理性。本文从设计师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针对方案设计阶段城市设计中适应常规气候的内容展开研究。首先从城市设计的理论、实践和政策层面对气候因素对城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就不同气候背景下的实践案例进行剖析,然后分别对气候影响下的城市设计内容和城市设计的过程进行归纳,分析地域气候设计内容通过什么时机、什么方式作用于城市设计过程,并对其中关键的策略进行了解析,最后通过实践项目对气候因素结合城市设计的实践效果进行验证反馈。论文具体来说分为三部分:首先,论文对地域气候影响下城市设计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先对气候、尺度和过程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就地域气候与城市设计相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在此界定和背景描述下,梳理了不同气候分区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实践案例,通过对设计内容和策略的对比分析,得出气候融入城市设计缺乏合理的过程和策略约束,为接下...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快速发展城市气候评估图
市市设计技术导则》将内容划分的更加细致,分为总体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四类(图 1-3)[14]。图 1-3 城市设计层级与规划层级的对应图(资料来源:文献[14])
不同学者对城市设计过程的描述对比图(资料来源: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流·循序·循境:辽东湾新区城市设计[J]. 袁敬诚,张伶伶,赵伟峰. 规划师. 2018(09)
[2]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思考[J]. 廖玉芳,温家洪,郭凌曜,李英. 灾害学. 2018(03)
[3]气候适应性视角下的河道空间城市设计评价和策略研究——以广州市荔枝湾涌改造一期工程为例[J]. 张雅妮,殷实,肖毅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3)
[4]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南方山水地区城市设计方法研究[J]. 张雅妮,肖毅强. 住区. 2018(03)
[5]迈向精细化管理的珠海市城市设计实践[J]. 邓昭华,吴熊秋尧,王世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2)
[6]基于风洞可视化的环境性能建筑生形方法研究[J]. 林钰琼,姚佳伟,郑静云,袁烽. 南方建筑. 2018(02)
[7]动·静·显·隐: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四种应用模式[J]. 杨俊宴,曹俊.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4)
[8]高密度城市气候空间规划与设计——香港空气流通评估实践与经验[J]. 任超,吴恩融,叶颂文,郑世有. 城市建筑. 2017(01)
[9]基于城市气候学的地域性城市设计研究导引[J]. 肖毅强,殷实. 城市建筑. 2017(01)
[10]基于气候承载力评估的城市气候地图方法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宋代风,刘姝宇,余波,董华. 城市建筑. 2017(01)
博士论文
[1]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的气候适应性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D]. 黄媛.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设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D]. 苏海龙.同济大学 2007
[4]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 徐小东.东南大学 2005
[5]现代城市新区开发的物理环境预测研究[D]. 孙洪波.东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气候评估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 方宇婷.深圳大学 2017
[2]城市设计数字工具及其应用思想研究[D]. 赵紫晔.重庆大学 2017
[3]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1980-2015)[D]. 孔斌.东南大学 2016
[4]街区尺度上的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研究[D]. 秦文翠.西南大学 2015
[5]城市气候图集绘制方法研究[D]. 杨义凡.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当代西方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演变与启示研究[D]. 孙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7]舟山临城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过程研究[D]. 彭俊.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20515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快速发展城市气候评估图
市市设计技术导则》将内容划分的更加细致,分为总体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四类(图 1-3)[14]。图 1-3 城市设计层级与规划层级的对应图(资料来源:文献[14])
不同学者对城市设计过程的描述对比图(资料来源: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流·循序·循境:辽东湾新区城市设计[J]. 袁敬诚,张伶伶,赵伟峰. 规划师. 2018(09)
[2]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思考[J]. 廖玉芳,温家洪,郭凌曜,李英. 灾害学. 2018(03)
[3]气候适应性视角下的河道空间城市设计评价和策略研究——以广州市荔枝湾涌改造一期工程为例[J]. 张雅妮,殷实,肖毅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3)
[4]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南方山水地区城市设计方法研究[J]. 张雅妮,肖毅强. 住区. 2018(03)
[5]迈向精细化管理的珠海市城市设计实践[J]. 邓昭华,吴熊秋尧,王世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2)
[6]基于风洞可视化的环境性能建筑生形方法研究[J]. 林钰琼,姚佳伟,郑静云,袁烽. 南方建筑. 2018(02)
[7]动·静·显·隐: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四种应用模式[J]. 杨俊宴,曹俊.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4)
[8]高密度城市气候空间规划与设计——香港空气流通评估实践与经验[J]. 任超,吴恩融,叶颂文,郑世有. 城市建筑. 2017(01)
[9]基于城市气候学的地域性城市设计研究导引[J]. 肖毅强,殷实. 城市建筑. 2017(01)
[10]基于气候承载力评估的城市气候地图方法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宋代风,刘姝宇,余波,董华. 城市建筑. 2017(01)
博士论文
[1]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的气候适应性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D]. 黄媛.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设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D]. 苏海龙.同济大学 2007
[4]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 徐小东.东南大学 2005
[5]现代城市新区开发的物理环境预测研究[D]. 孙洪波.东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气候评估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 方宇婷.深圳大学 2017
[2]城市设计数字工具及其应用思想研究[D]. 赵紫晔.重庆大学 2017
[3]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1980-2015)[D]. 孔斌.东南大学 2016
[4]街区尺度上的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研究[D]. 秦文翠.西南大学 2015
[5]城市气候图集绘制方法研究[D]. 杨义凡.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当代西方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演变与启示研究[D]. 孙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7]舟山临城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过程研究[D]. 彭俊.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20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12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