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复活演化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07:14
延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第四纪黄土广泛覆盖在侏罗系等基岩之上,由于黄土结构疏松,遇水后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等特点,加之降雨、河流侵蚀等因素,发育了大量的黄土滑坡,其中以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分布最为常见。近年来,延安地区大力发展城镇体系建设,虽极大的改善了延安地区的基础设施,但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大量的古(老)滑坡复活,不但严重危害着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延安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为配合延安市城镇体系建设,延安市先后开展了重点针对改造区内降雨、开挖所引起的古(老)滑坡复活等情况的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对全市范围内的黄土滑坡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本文以此为基础,针对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进行了深入研究,丰富了延安地区滑坡研究成果,为该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和减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延安地区丁家沟、二庄科、小砭沟三处典型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观试验、常规试验和强度试验,分析了滑坡滑带土的颗粒微观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建立了黄土滑坡微观结构特征指标、物理特性指标与力学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试验,...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黄土与黄土滑坡
1.1.2 延安黄土滑坡地质灾害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黄土微观结构研究
1.2.2 黄土滑坡形成机理
1.2.3 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特征分析
2.1 延安地区黄土滑坡类型及发育特征
2.2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特征分析
2.2.1 丁家沟滑坡基本概况
2.2.2 二庄科滑坡基本概况
2.2.3 小砭沟滑坡发育特征
2.2.4 时空发育特征分析
2.3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发育影响因素
2.3.1 滑坡形成因素
2.3.2 地形地貌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3.3 岩土体结构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3.4 大气降雨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3.5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滑带土微观结构与物理特性分析
3.1 滑带土微观结构研究方法
3.1.1 土体微结构测试方法及仪器
3.1.2 土体微观结构图像处理
3.2 滑带土微观结构特征
3.2.1 能量学特征
3.2.2 形态学特征
3.2.3 几何学特征
3.3 滑带土物理特性分析
3.3.1 物质组成
3.3.2 颗粒分析
3.3.3 稠度分析
3.4 微观结构与土体物理特性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滑带土力学强度特性分析与研究
4.1 滑带土力学特性分析
4.1.1 滑带土抗剪强度特性
4.1.2 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
4.1.3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征
4.2 微观结构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4.2.1 微观结构参数对粘聚力c值影响
4.2.2 微观结构参数对内摩擦角φ值影响
4.3 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
4.3.1 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
4.3.2 强度指标与干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4.3.3 抗剪强度与液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土-基岩滑坡演化过程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5.1 模型试验原理与方法
5.1.1 滑坡模型试验简介
5.1.2 相似原理理论
5.1.3 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5.2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5.2.1 模型试验研究对象
5.2.2 模型试验设备与装置
5.2.3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5.3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分析
5.3.2 垂直方向土压力变化过程分析
5.3.3 水平方向土压力变化过程分析
5.3.4 滑坡表观现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土-基岩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数值模拟
6.1 边坡强度理论与准则
6.1.1 强度折减法
6.1.2 Mohr-Coulomb准则
6.2 滑坡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
6.2.1 数值计算模型
6.2.2 模型边界条件与求解条件
6.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6.3.1 滑坡位移变化全过程分析
6.3.2 滑坡应力变化全过程分析
6.3.3 滑坡塑性区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85227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黄土与黄土滑坡
1.1.2 延安黄土滑坡地质灾害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黄土微观结构研究
1.2.2 黄土滑坡形成机理
1.2.3 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特征分析
2.1 延安地区黄土滑坡类型及发育特征
2.2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特征分析
2.2.1 丁家沟滑坡基本概况
2.2.2 二庄科滑坡基本概况
2.2.3 小砭沟滑坡发育特征
2.2.4 时空发育特征分析
2.3 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发育影响因素
2.3.1 滑坡形成因素
2.3.2 地形地貌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3.3 岩土体结构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3.4 大气降雨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3.5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滑带土微观结构与物理特性分析
3.1 滑带土微观结构研究方法
3.1.1 土体微结构测试方法及仪器
3.1.2 土体微观结构图像处理
3.2 滑带土微观结构特征
3.2.1 能量学特征
3.2.2 形态学特征
3.2.3 几何学特征
3.3 滑带土物理特性分析
3.3.1 物质组成
3.3.2 颗粒分析
3.3.3 稠度分析
3.4 微观结构与土体物理特性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滑带土力学强度特性分析与研究
4.1 滑带土力学特性分析
4.1.1 滑带土抗剪强度特性
4.1.2 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
4.1.3 滑带土残余强度特征
4.2 微观结构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4.2.1 微观结构参数对粘聚力c值影响
4.2.2 微观结构参数对内摩擦角φ值影响
4.3 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
4.3.1 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
4.3.2 强度指标与干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4.3.3 抗剪强度与液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土-基岩滑坡演化过程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5.1 模型试验原理与方法
5.1.1 滑坡模型试验简介
5.1.2 相似原理理论
5.1.3 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5.2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5.2.1 模型试验研究对象
5.2.2 模型试验设备与装置
5.2.3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5.3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分析
5.3.2 垂直方向土压力变化过程分析
5.3.3 水平方向土压力变化过程分析
5.3.4 滑坡表观现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土-基岩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数值模拟
6.1 边坡强度理论与准则
6.1.1 强度折减法
6.1.2 Mohr-Coulomb准则
6.2 滑坡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
6.2.1 数值计算模型
6.2.2 模型边界条件与求解条件
6.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6.3.1 滑坡位移变化全过程分析
6.3.2 滑坡应力变化全过程分析
6.3.3 滑坡塑性区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85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18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