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21-06-06 02:00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不明确,大多沿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这给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上海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近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出安全、可靠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力学参数、本构模型、阻尼比参数等输入参数,以及轴压比限值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等控制指标,并讨论了设计软件的选取,为推广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文章来源】:土木工程学报. 2020,53(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


上海12层再生混凝土结构及普通混凝土结构

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


作者采用提出的再生混凝土无约束和约束本构,模拟了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本构关系具有相当的准确性[36]。3 再生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取值

过程图,间位,包络线,再生混凝土


在进行上海市12层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层间位移角限值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即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值为1/800,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100。在监测过程中再生混凝土结构和相近的普通混凝土结构曾遭遇过多次台风,最大风速约为78.2km/h,以及发生于2019年4月18日的远场地震影响。监测全过程中再生混凝土结构比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略大一点,但包络线均小于1/1100,如图 3所示。结构健康监测结果表明结构未发生损伤,仍处于弹性阶段。6 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软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可靠度分析的再生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J]. 肖建庄,张凯建,胡博,陈恩慈.  工程力学. 2017(06)
[2]高层再生混凝土框-剪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J]. 肖建庄,胡博,王春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3]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试验分析[J]. 白国良,尹玉光,刘超,韩玉岩.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4]钢筋中高强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 曹万林,刘熙,乔崎云,田智,林栋朝.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5]基于荷载长期效应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及刚度计算方法[J]. 刘超,白国良,张玉,尹玉光.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6]再生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试验研究[J]. 刘超,白国良,张玉,朱超.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7]再生混凝土悬臂梁阻尼性能与损伤关系的试验研究[J]. 梁超锋,刘铁军,肖建庄,邹笃建,杨秋伟.  土木工程学报. 2016(07)
[8]上海某高层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分析[J]. 卢家森,郑振鹏,肖建庄.  建筑结构. 2016(12)
[9]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影响因素[J]. 陈宗平,陈宇良,姚侃.  建筑结构学报. 2014(12)
[10]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J]. 吕西林,张翠强,周颖,卢文胜,曹万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本文编号:321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1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b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