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郭家沟村乡土景观的活态化保护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15:5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村落的保护越加得到重视,乡土景观、活态保护等理论已经运用到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中。当下,传统村落的形态正面临着“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和百姓家乡归属感和保护意识缺乏等问题,这使得村落的景观呈现出复杂和凌乱的局面。本论文聚焦于传统村落的生态和景观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增强村民的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村落可以得到保护且“活”起来。论文以村落乡土景观活态保护为研究目标,重点对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寻传统村落与乡土景观以及活态保护的内在联系,得出对传统村落乡土景观活态保护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以绥德郭家沟村为例,通过对当地进行实地调研与发放调查问卷,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依照乡土景观构成要素对郭家沟村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该村落面临“原真性”的破坏和空心化、老龄化、传统文化濒危等几大困境。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活态保护理论对郭家沟乡土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增强当地百姓的家乡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百姓自愿投身家乡建设中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村落得到保护发展。本文将乡土景观理论和活态保护运用到对郭家沟村的设计中,提出保护规划和设计...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湘西地形图
景观面貌,是人类乡村生活的物质载体。(1)地形地貌乡土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地形地貌起到了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地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态状况,是当地的地表形态。总的来说,地形有如下几种,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传统村落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都会对于当地的山水形势展开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比如说土家族的山寨就多建于谷地,而湘西的苗族,在建筑上多采取轻巧的木材,适应了当地崎岖的山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区建筑风格(图2.1)(图2.2)(图2.3)。图2.1湘西地形图图2.2湘西苗寨建筑图2.3湘西苗寨聚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2)气候在传统乡村聚落形成的过程中,气候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如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基于当地特殊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形式大多是窑洞,这样的建筑可以保持冬暖夏凉,缓解当地的昼夜温差大的不利之处。又比如说由于风沙过大,处在高原寒冷气候的青海地区——庄廓,当地居民会因气候的影响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其得到改善。这意味着地理气候只是传统聚落形成的一个影响性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图2.4)(图2.5)。
玻?侨死嘞绱迳?畹奈镏试靥濉?(1)地形地貌乡土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地形地貌起到了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地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态状况,是当地的地表形态。总的来说,地形有如下几种,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传统村落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都会对于当地的山水形势展开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比如说土家族的山寨就多建于谷地,而湘西的苗族,在建筑上多采取轻巧的木材,适应了当地崎岖的山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区建筑风格(图2.1)(图2.2)(图2.3)。图2.1湘西地形图图2.2湘西苗寨建筑图2.3湘西苗寨聚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2)气候在传统乡村聚落形成的过程中,气候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如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基于当地特殊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形式大多是窑洞,这样的建筑可以保持冬暖夏凉,缓解当地的昼夜温差大的不利之处。又比如说由于风沙过大,处在高原寒冷气候的青海地区——庄廓,当地居民会因气候的影响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其得到改善。这意味着地理气候只是传统聚落形成的一个影响性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图2.4)(图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J]. 郭彩芹.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5)
[2]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J]. 冯洪波. 乡村科技. 2019(12)
[3]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策略研究——基于河南X县的实证分析[J]. 徐曼. 农业经济. 2019(01)
[4]山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保护范围的划定——以山西陵川黄庄传统村落为例[J]. 石谦飞,王秀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从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谈起[J]. 张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6]基于活态保护思想的翁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J]. 王登辉,吴晓敏,何东,李彤,黄炜,李靖. 林业调查规划. 2017(03)
[7]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 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左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12)
硕士论文
[1]木梨硔山地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活态保护设计研究[D]. 刘智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D]. 梅俊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3]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丁志华.中国矿业大学 2019
[4]保定乡村古文化资源传承保护问题研究[D]. 张爽.河北农业大学 2018
[5]陕北地区古村落中的景观意识研究[D]. 葛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6]多元文化下的乡土景观与地域文化融合性研究[D]. 李胤南.西南科技大学 2018
[7]传统村落乡土景观构成及活态保护研究[D]. 李艳.重庆大学 2018
[8]陕北传统窑居村落乡土景观分析与保护发展研究[D]. 宦烨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9]冀南地区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特征研究[D]. 孟立媛.河北工业大学 2016
[10]文化复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D]. 张璐.成都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36950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湘西地形图
景观面貌,是人类乡村生活的物质载体。(1)地形地貌乡土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地形地貌起到了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地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态状况,是当地的地表形态。总的来说,地形有如下几种,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传统村落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都会对于当地的山水形势展开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比如说土家族的山寨就多建于谷地,而湘西的苗族,在建筑上多采取轻巧的木材,适应了当地崎岖的山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区建筑风格(图2.1)(图2.2)(图2.3)。图2.1湘西地形图图2.2湘西苗寨建筑图2.3湘西苗寨聚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2)气候在传统乡村聚落形成的过程中,气候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如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基于当地特殊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形式大多是窑洞,这样的建筑可以保持冬暖夏凉,缓解当地的昼夜温差大的不利之处。又比如说由于风沙过大,处在高原寒冷气候的青海地区——庄廓,当地居民会因气候的影响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其得到改善。这意味着地理气候只是传统聚落形成的一个影响性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图2.4)(图2.5)。
玻?侨死嘞绱迳?畹奈镏试靥濉?(1)地形地貌乡土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地形地貌起到了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地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态状况,是当地的地表形态。总的来说,地形有如下几种,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传统村落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都会对于当地的山水形势展开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比如说土家族的山寨就多建于谷地,而湘西的苗族,在建筑上多采取轻巧的木材,适应了当地崎岖的山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区建筑风格(图2.1)(图2.2)(图2.3)。图2.1湘西地形图图2.2湘西苗寨建筑图2.3湘西苗寨聚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图片来源:作者改绘)(2)气候在传统乡村聚落形成的过程中,气候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如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基于当地特殊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形式大多是窑洞,这样的建筑可以保持冬暖夏凉,缓解当地的昼夜温差大的不利之处。又比如说由于风沙过大,处在高原寒冷气候的青海地区——庄廓,当地居民会因气候的影响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其得到改善。这意味着地理气候只是传统聚落形成的一个影响性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图2.4)(图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J]. 郭彩芹.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5)
[2]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J]. 冯洪波. 乡村科技. 2019(12)
[3]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策略研究——基于河南X县的实证分析[J]. 徐曼. 农业经济. 2019(01)
[4]山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保护范围的划定——以山西陵川黄庄传统村落为例[J]. 石谦飞,王秀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从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谈起[J]. 张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6]基于活态保护思想的翁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J]. 王登辉,吴晓敏,何东,李彤,黄炜,李靖. 林业调查规划. 2017(03)
[7]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 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左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12)
硕士论文
[1]木梨硔山地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活态保护设计研究[D]. 刘智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D]. 梅俊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3]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丁志华.中国矿业大学 2019
[4]保定乡村古文化资源传承保护问题研究[D]. 张爽.河北农业大学 2018
[5]陕北地区古村落中的景观意识研究[D]. 葛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6]多元文化下的乡土景观与地域文化融合性研究[D]. 李胤南.西南科技大学 2018
[7]传统村落乡土景观构成及活态保护研究[D]. 李艳.重庆大学 2018
[8]陕北传统窑居村落乡土景观分析与保护发展研究[D]. 宦烨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9]冀南地区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特征研究[D]. 孟立媛.河北工业大学 2016
[10]文化复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D]. 张璐.成都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36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3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