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承载力的损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09:34
  混凝土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工程领域采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随着混凝土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其结构和材料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抗冻性作为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并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包括干湿循环、盐腐蚀和冻融破坏等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试件各项性能研究,但是关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荷载、复合盐及冻融循环作用下受压承载力损伤的研究较少。冻融破坏已经成为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混凝土建筑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吉林省西部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碱土分布区之一,土壤盐渍化程度逐年增加,在这一实际工程环境下,进行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承载力损伤研究,能为该地区及类似环境区域提供一些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境内的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尺寸为120mm×120mm×600mm)开展持续施加荷载、复合盐腐蚀、冻融循环这三个工况试验,其中持续施加荷载值为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70%,复合盐腐蚀包括通电加速迁移腐蚀和全浸泡腐蚀两个阶段,冻融循环采用快冻法,工作原理为水冻水融。本文的主要研究工... 

【文章来源】:长春工程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承载力的损伤研究


构件的制作与养护

立方体试块,抗压试验,抗压强度,坍落


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试验

分析纯试剂


图 2-4 分析纯试剂土的方法凝土构件的方法主要有几种方法:括全浸泡腐蚀和半浸泡腐蚀,此方法,但是动辄数百天的浸泡及数据采集,:此方法可有效提升钢筋混凝土构件期,高浓度盐溶液较低浓度盐溶液对混:此方法短期内即可使钢筋达到一定中的传输,但是腐蚀产物的成分、分布发生析氢或析氧反应。研究电迁移加速氯盐传输作用下混凝子运输的方法:该实验构件为 C50 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冻融循环与硫酸盐溶液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劣化机理试验研究[J]. 田威,李小山,王峰.  硅酸盐通报. 2019(03)
[2]硫酸盐与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损伤破坏准则研究[J]. 姜磊,牛荻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7(01)
[3]基于冻融损伤和表面剥落的氯离子扩散模型修正与应用[J]. 朱方之,赵铁军,王振波,王鹏刚.  建筑材料学报. 2015(06)
[4]季节冻土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机理[J]. 宿晓萍,王清,王文华,孙昊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4)
[5]基于可靠度随机有限元法的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J]. 洪斌,杨绿峰,文涛,陈正,蒋琼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02)
[6]混凝土冻融破坏研究进展与新思考[J]. 段桂珍,方从启.  混凝土. 2013(05)
[7]电迁移加速氯盐传输作用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J]. 施锦杰,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8]融雪剂及其对基础设施的腐蚀危害[J]. 洪乃丰.  建筑技术. 2004(04)
[9]混凝土抗冻性的定量化设计[J]. 李金玉,彭小平,邓正刚,曹建国,关遇时,林莉,田军涛,李芳,王爱勤,王志刚,彭涛,蔡梅珠,张秀梅.  混凝土. 2000(12)
[10]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J]. 李金玉,曹建国,徐文雨,林莉,关遇时.  水利学报. 1999(01)

博士论文
[1]疲劳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传输行为及模型研究[D]. 於德美.长安大学 2017
[2]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冻融机理及耐久性评估研究[D]. 秦晓川.东南大学 2017
[3]冻融环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损伤分析与承载力研究[D]. 关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受冻融混凝土耐久性及荷载耦合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D]. 朱方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5]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宿晓萍.吉林大学 2013
[6]轴压荷载下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D]. 曹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西部盐渍土地区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及寿命预测[D]. 郭飞.兰州理工大学 2019
[2]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粘结应力损伤研究[D]. 姚焕.长春工程学院 2019
[3]轴压荷载-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D]. 田立宗.烟台大学 2018
[4]氯盐环境下负载钢筋混凝土柱锈胀开裂全过程分析[D]. 王谊敏.三峡大学 2013
[5]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D]. 马钊.扬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1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51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