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寒冷地区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冷凝结霜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20:2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居住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越来越得到重视。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以下称全热交换器)作为一种室内通风换气设备,其优点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节约能源;同时它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寒冷地区室外温度相对较低,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排风出口结霜的问题,影响全热交换器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全热交换器结霜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各种除霜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结霜控制(避免结霜)和结霜—除霜(结霜积累和除霜的周期性循环)的基本思想,选用旁通型全热交换器,将其与膜式全热交换器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理论研究和计算,这是交换器在冬季结霜控制策略的前提。根据膜表面传热传质规律,将模型简化为室外临界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的关系式,提出了交换器的结霜临界的计算模型。本文所研究的旁通型的膜式全热交换器,通过在新风进口处设置旁通配件,控制旁通挡板的开度来调节进入交换器新风热容量,经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找到不同挡板开度下结霜临界和效率的对应关系。随着开度的不断减小,结霜临界温度也会不断减小,同时这种交换器利用排风的热量对交换器芯体进行加热,达到除霜的...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寒冷地区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冷凝结霜控制策略的研究


逆流式全热交换器(a)

结构图,逆流式,交换器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这种交换器为方形截面,材质是无孔薄膜纸(ER纸),全热回收效率在65%以上,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在室内外湿度较大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图1.1准逆流式全热交换器(b)如图1.1(b)准逆流交换器的截面为六边形,它的材质为无孔薄膜纸(ER纸)和EBS塑料,全热回收效率可以达到68%以上,相对于图1.1(a)的方形交换器,厚度更校图1.2全热交换器的流道结构图1.2显示了全热交换器的流道结构,全热交换器运行时,室外送风与室内排风在单独的通道内流动,送排风仅靠中间的全热交换膜进行热湿交换,全热交换膜的材质通常为专用的ER纸,膜纤维之间的间隙,只有能通过直径较小的水蒸气分子,而较大直径的气体分子不能通过,此外这种材料的厚度比较小,传热传质效率比较高[4],如图1.3所示,这种交换膜既能很好的进行传热传湿,又可以避免新排风之间的交叉污染。

结构图,流道,交换器,材质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这种交换器为方形截面,材质是无孔薄膜纸(ER纸),全热回收效率在65%以上,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在室内外湿度较大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图1.1准逆流式全热交换器(b)如图1.1(b)准逆流交换器的截面为六边形,它的材质为无孔薄膜纸(ER纸)和EBS塑料,全热回收效率可以达到68%以上,相对于图1.1(a)的方形交换器,厚度更校图1.2全热交换器的流道结构图1.2显示了全热交换器的流道结构,全热交换器运行时,室外送风与室内排风在单独的通道内流动,送排风仅靠中间的全热交换膜进行热湿交换,全热交换膜的材质通常为专用的ER纸,膜纤维之间的间隙,只有能通过直径较小的水蒸气分子,而较大直径的气体分子不能通过,此外这种材料的厚度比较小,传热传质效率比较高[4],如图1.3所示,这种交换膜既能很好的进行传热传湿,又可以避免新排风之间的交叉污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板翅式换热器热通道结霜过程的数值模拟[J]. 任政,张兴群,邵致远,龚建英,赖天伟,侯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9(05)
[2]入口气流方向对准逆流式全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J]. 刘砚文,李振海.  建筑节能. 2012(01)
[3]Ⅱ级K型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300℃以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 曲垠炅.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6)
[4]结霜现象及抑霜技术的研究进展[J]. 刘中良,黄玲艳,勾昱君,刘耀民.  制冷学报. 2010(04)
[5]吸水性涂层在霜层生长初期的抑霜[J]. 蔡亮,侯普秀,杨剑,张小松.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6]住宅用全热回收换气机防结霜的研究[J]. 李敏,林豹.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 2007(11)
[7]新风换气机在严寒地区运行的实验研究[J]. 董重成,高波,柳松,荆俊杰.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5(06)
[8]空气侧换热器结霜时传热与阻力特性研究[J]. 姚杨,姜益强,马最良,谈和平.  热能动力工程. 2003(03)

硕士论文
[1]寒冷地区膜式全热交换器结霜特性研究[D]. 黄孝凯.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膜式全热换热器热湿传递及能量回收性能研究[D]. 段飞.中南大学 2014
[3]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与旁通除霜的研究[D]. 付晓腾.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4]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热量回收性能的研究[D]. 吴玮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抑制结霜的实验研究和霜层生长的模拟与预测[D]. 杨剑.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1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61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