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原水的膨润土/粉末活性炭和MBR组合工艺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1-07-20 03:48
以膨润土、粉末活性炭(PAC)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对微污染物(NH3-N、UV254)的去除效果。通过改变膨润土/PAC的投加量,考察了其与MBR的组合工艺对氨氮与UV254的去除效果及微生物活性、膜比通量和出水中有机物残留颗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对UV254的吸附能力弱,平均去除率仅为20.02%,而PAC对UV254的去除率可达89.68%。膨润土-MBR能有效去除NH3-N,平均去除率达92.8%,但对UV254的去除率仅为51.13%;PAC与MBR联用能有效去除NH3-N、UV254,去除率分别为94.5%、89.55%。出水中有机物残留颗粒物不仅数量少,颗粒粒径分布范围也变窄,大粒径颗粒绝大多数得到去除。
【文章来源】:净水技术. 2015,34(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膨润土/PAC..+MBRfR合工艺装置图
注:放大100倍图7各种工艺内微生物絮体的形态结构Fig.7MorphologicalStructureofMicrobialFlocinVariousProcesses2.4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工艺对膜比通量的影响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对膜比通量的影响如图8所示。图8膨润土/PAC+MBR运行期间膜比通量的变化Fig.8ChangesofMembraneFluxRatioDuringOperationofCombinedProcessesofBentonite/PACandMBR由图8可知在膨润土+MBR系统运行的前13d,膜比通量下降很快,说明在系统初始运行时,膜表面与混合液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混合液中的有机物和胶体短时间内在膜表面发生吸附,形成较大的膜阻力,致使膜比通量快速下降,不能满足试验正常运行的需要。所以在第14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用软毛刷子擦去膜丝表面污泥),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84.54%。未能恢复的部分可能是反应器内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吸附在膜表面胶体粒子,造成膜堵塞,属于不可逆污染,无法通过物理清洗去除。第一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在第29d进行第二次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63.94%。第二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以一个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随着系统的持续运行,跨膜压差逐步增大,浓差极化现象凸显,膜阻力增大,膜表面形成了滤饼层,此时反应器内达到了动态的平衡,膜比通量下降趋于平缓,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由图8可知在PAC+MBR系统中,膜比通量在前18d内以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PAC在前期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胶体粒子,减轻了膜表面的负荷,从而使膜污染的趋势得以减缓。在第19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90%,说明膜组件受到的不可逆污染程度减小了,原因是反应器内大部分污染物被PAC与微生物絮团所吸附处理,?
注:放大100倍图7各种工艺内微生物絮体的形态结构Fig.7MorphologicalStructureofMicrobialFlocinVariousProcesses2.4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工艺对膜比通量的影响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对膜比通量的影响如图8所示。图8膨润土/PAC+MBR运行期间膜比通量的变化Fig.8ChangesofMembraneFluxRatioDuringOperationofCombinedProcessesofBentonite/PACandMBR由图8可知在膨润土+MBR系统运行的前13d,膜比通量下降很快,说明在系统初始运行时,膜表面与混合液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混合液中的有机物和胶体短时间内在膜表面发生吸附,形成较大的膜阻力,致使膜比通量快速下降,不能满足试验正常运行的需要。所以在第14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用软毛刷子擦去膜丝表面污泥),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84.54%。未能恢复的部分可能是反应器内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吸附在膜表面胶体粒子,造成膜堵塞,属于不可逆污染,无法通过物理清洗去除。第一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在第29d进行第二次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63.94%。第二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以一个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随着系统的持续运行,跨膜压差逐步增大,浓差极化现象凸显,膜阻力增大,膜表面形成了滤饼层,此时反应器内达到了动态的平衡,膜比通量下降趋于平缓,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由图8可知在PAC+MBR系统中,膜比通量在前18d内以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PAC在前期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胶体粒子,减轻了膜表面的负荷,从而使膜污染的趋势得以减缓。在第19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90%,说明膜组件受到的不可逆污染程度减小了,原因是反应器内大部分污染物被PAC与微生物絮团所吸附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组合工艺研究进展[J]. 王勇清. 污染防治技术. 2013(05)
[2]表面活性剂改性活性炭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J]. 张蕊,葛滢.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6)
[3]微生物本身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J]. 高伟,梁恒,李圭白. 给水排水. 2013(05)
[4]不同氨氮浓度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水质处理效果及膜通量的影响[J]. 林佳琪,刘百仓,郭劲松,黄尔,杨国洪,张梦然,刘彩虹.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1)
[5]MBR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进展[J]. 焦宁,宋小康,沈耀良.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1(06)
[6]PAC/MBR与M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效能对比研究[J]. 詹凤凌,胡婧逸,黎园,邓慧萍. 水处理技术. 2011(12)
博士论文
[1]粉末活性炭/膜组合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效能[D]. 马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物NH3-N和HA的处理效果研究[D]. 李超.广东工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92060
【文章来源】:净水技术. 2015,34(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膨润土/PAC..+MBRfR合工艺装置图
注:放大100倍图7各种工艺内微生物絮体的形态结构Fig.7MorphologicalStructureofMicrobialFlocinVariousProcesses2.4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工艺对膜比通量的影响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对膜比通量的影响如图8所示。图8膨润土/PAC+MBR运行期间膜比通量的变化Fig.8ChangesofMembraneFluxRatioDuringOperationofCombinedProcessesofBentonite/PACandMBR由图8可知在膨润土+MBR系统运行的前13d,膜比通量下降很快,说明在系统初始运行时,膜表面与混合液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混合液中的有机物和胶体短时间内在膜表面发生吸附,形成较大的膜阻力,致使膜比通量快速下降,不能满足试验正常运行的需要。所以在第14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用软毛刷子擦去膜丝表面污泥),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84.54%。未能恢复的部分可能是反应器内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吸附在膜表面胶体粒子,造成膜堵塞,属于不可逆污染,无法通过物理清洗去除。第一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在第29d进行第二次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63.94%。第二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以一个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随着系统的持续运行,跨膜压差逐步增大,浓差极化现象凸显,膜阻力增大,膜表面形成了滤饼层,此时反应器内达到了动态的平衡,膜比通量下降趋于平缓,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由图8可知在PAC+MBR系统中,膜比通量在前18d内以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PAC在前期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胶体粒子,减轻了膜表面的负荷,从而使膜污染的趋势得以减缓。在第19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90%,说明膜组件受到的不可逆污染程度减小了,原因是反应器内大部分污染物被PAC与微生物絮团所吸附处理,?
注:放大100倍图7各种工艺内微生物絮体的形态结构Fig.7MorphologicalStructureofMicrobialFlocinVariousProcesses2.4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工艺对膜比通量的影响PAC或膨润土与MBR联用对膜比通量的影响如图8所示。图8膨润土/PAC+MBR运行期间膜比通量的变化Fig.8ChangesofMembraneFluxRatioDuringOperationofCombinedProcessesofBentonite/PACandMBR由图8可知在膨润土+MBR系统运行的前13d,膜比通量下降很快,说明在系统初始运行时,膜表面与混合液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混合液中的有机物和胶体短时间内在膜表面发生吸附,形成较大的膜阻力,致使膜比通量快速下降,不能满足试验正常运行的需要。所以在第14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用软毛刷子擦去膜丝表面污泥),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84.54%。未能恢复的部分可能是反应器内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吸附在膜表面胶体粒子,造成膜堵塞,属于不可逆污染,无法通过物理清洗去除。第一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在第29d进行第二次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63.94%。第二次物理清洗后,膜比通量以一个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随着系统的持续运行,跨膜压差逐步增大,浓差极化现象凸显,膜阻力增大,膜表面形成了滤饼层,此时反应器内达到了动态的平衡,膜比通量下降趋于平缓,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由图8可知在PAC+MBR系统中,膜比通量在前18d内以较为平缓的趋势下降,说明PAC在前期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和胶体粒子,减轻了膜表面的负荷,从而使膜污染的趋势得以减缓。在第19d对膜组件进行物理清洗,膜比通量恢复到最大值的90%,说明膜组件受到的不可逆污染程度减小了,原因是反应器内大部分污染物被PAC与微生物絮团所吸附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组合工艺研究进展[J]. 王勇清. 污染防治技术. 2013(05)
[2]表面活性剂改性活性炭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J]. 张蕊,葛滢.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6)
[3]微生物本身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J]. 高伟,梁恒,李圭白. 给水排水. 2013(05)
[4]不同氨氮浓度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水质处理效果及膜通量的影响[J]. 林佳琪,刘百仓,郭劲松,黄尔,杨国洪,张梦然,刘彩虹.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1)
[5]MBR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进展[J]. 焦宁,宋小康,沈耀良.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1(06)
[6]PAC/MBR与M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效能对比研究[J]. 詹凤凌,胡婧逸,黎园,邓慧萍. 水处理技术. 2011(12)
博士论文
[1]粉末活性炭/膜组合工艺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效能[D]. 马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物NH3-N和HA的处理效果研究[D]. 李超.广东工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92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9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