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22 02:24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文化自信应该在空间上有所体现,城市有形的物质空间背后隐藏着影响其构成的文化法则。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设计手法分析,配合考古发现和遥感解译成果,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思考中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的内涵,它包括整体观下的空间构图、阴阳变化哲学和尚中求变的思想。在对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谱系考证和国内有关城市的实证分析中,论证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中介力量影响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并且在今日的城市实践中也都或多或少有着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的表达。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 2020,44(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北京城天心十字的变迁过程

过程图,北京城,轴线,过程


图4 北京城天心十字的变迁过程明清北京城的空间布局遵循着整体观下的京津冀的山川地理格局,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元代北京城以“齐政楼”作为都城的“天心十字”⑤,在明清时期“天心十字”又移至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元代大内御苑人工堆筑的“绿山”是元大都的制高点,之后被明清紫禁城所继承(明代称之为“万岁山”,清代称之为“景山”);紫禁城周边水系的规划使紫禁城笔直的中轴线增加了一些变化的韵味,形成了整体的山水格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庆10周年的庆典工程建成,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成为了新北京的“天心十字”(图4)。奥运工程的规划建设,使得北京城的南北轴线得以延伸。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使得北京城的轴线进一步延伸为北至燕山山脉,南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西至门头沟,形成了未来北京的城市格局。由此可见,在数个朝代的变迁中,北京城的轴线格局始终未发生变化(图5),尚中的思想成为了北京都城规划不变的文化精髓。

圭表


受中国的地理大势“天倾西北,水归东南”的影响,先人们在规划聚落和都城的时候,必须以整体观的思想从周围的山水环境中寻找围合的状态,以周边的山峰和河流的走势作为聚落选址的依据,遵循着“中”的思想,来进行城墙与建筑方位、道路走向、房屋组合和围合边界的选址[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16]64,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诗经·大雅·绵》中的覃父相地营城和《诗经·大雅·公刘》中的公刘建都选址,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成为城市营建的思想基础和深藏于其中的文化基因[17]。图2 圭表示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城的变与不变:都城营建的文化基因实证研究[J]. 田长丰,牛雄,杨秋生.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2]“中”和“执中”的文化渊源梳理[J]. 段汉明.  美与时代(下). 2019(02)
[3]风水变迁与城镇发展[J]. 董卫.  城市规划. 2018(12)
[4]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山水城市”建设[J]. 牛雄,胡洁.  绿叶. 2018(10)
[5]雄安新区建设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夏军,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1)
[6]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J]. "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调控提升研究"课题组,葛全胜,杨林生,金凤君,朱会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1)
[7]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J]. 庞忠和,孔彦龙,庞菊梅,胡圣标,汪集暘.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1)
[8]雄安新区: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J]. 倪鹏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1)
[9]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及起步区方案比选研究[J]. 姜鲁光,吕佩忆,封志明,刘晔.  资源科学. 2017(06)
[10]雄安新区航磁推断的三维基底构造特征[J]. 于长春,乔日新,张迪硕.  物探与化探. 2017(03)



本文编号:3296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96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