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结构体系的抗倒塌性能及可靠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2 11:45
进入21世纪,全球高烈度地震频发,在我国,则经历了汶川、玉树地震两次大地震,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RC框架结构体系作为一种常见于多高层结构体系,常用于住宅、学校、商铺等人员密集的建筑中,历次大震震害表明,RC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面临抗倒塌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以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和抗地震倒塌可靠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在ABAQUS/Explicit中进行倒塌分析的相关分析技术、不同设防烈度的RC框架在不同烈度的地震动作用下倒塌模拟、RC框架在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抗倒塌可靠性等关键问题了,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⑴研究了在ABAQUS/Explicit平台下进行RC框架结构动力倒塌灾变过程的模拟方法。针对ABAQUS/Explicit模块中所集成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不能应用于三维纤维梁单元的缺点,利用ABAQUS/Explicit提供的VUMAT材料子程序接口,将一种兼顾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混凝土经验塑性损伤本构集成到ABAQUS/Explicit模块中用于RC框架的动力倒塌模拟;...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有记录的大震次数(震级>8.5级)
B31(左)、B32(右)单元
在 ABAQUS 中,B31、B32 单元即为铁木辛柯纤维梁单元。两种单元的不同在于:B31 单元为两节点线性单元,B32 单元为 3 节点二次单元(见图 2-2)中 B31 单元沿单元长度方向有 1 个积分点,B32 单元有两个积分点。图 2-2 B31(左)、B32(右)单元而在每个单元积分点上,根据采用截面形式,截面积分点位置和个数不同用的矩形截面及箱形截面的截面积分点位置及个数见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程随机地震动物理模型的参数识别与统计建模[J]. 丁艳琼,李杰.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8(12)
[2]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数值分析[J]. 何庆锋,邓颖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3]工程结构整体可靠性分析研究进展[J]. 李杰. 土木工程学报. 2018(08)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部相邻两柱失效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J]. 钱凯,罗达,贺盛,于晓辉. 建筑结构学报. 2018(01)
[5]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混凝土结构地震倒塌对比分析[J]. 周浩,李杰. 建筑结构学报. 2016(09)
[6]减震设计与抗震设计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对比[J]. 缪志伟,宋前恩,李爱群. 工程力学. 2016(08)
[7]结构动力抗震可靠度理论的研究进展[J]. 吕大刚,宋鹏彦,于晓辉,乔雨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06)
[8]大型复杂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倒塌全过程模拟[J]. 李杰,陈建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4)
[9]结构随机地震反应与可靠度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研究进展[J]. 陈建兵,李杰. 工程力学. 2014(04)
[10]基于Pushover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评定[J]. 吕大刚,崔双双,陈志恒. 工程力学. 2013(01)
博士论文
[1]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地震灾变及抗震性能研究[D]. 卢啸.清华大学 2013
[2]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 黄思凝.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2
[3]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D]. 李易.清华大学 2011
[4]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 黄庆华.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时域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模拟[D]. 郑镇杰.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某超高层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倒塌研究[D]. 张万开.清华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17506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有记录的大震次数(震级>8.5级)
B31(左)、B32(右)单元
在 ABAQUS 中,B31、B32 单元即为铁木辛柯纤维梁单元。两种单元的不同在于:B31 单元为两节点线性单元,B32 单元为 3 节点二次单元(见图 2-2)中 B31 单元沿单元长度方向有 1 个积分点,B32 单元有两个积分点。图 2-2 B31(左)、B32(右)单元而在每个单元积分点上,根据采用截面形式,截面积分点位置和个数不同用的矩形截面及箱形截面的截面积分点位置及个数见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程随机地震动物理模型的参数识别与统计建模[J]. 丁艳琼,李杰.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8(12)
[2]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数值分析[J]. 何庆锋,邓颖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3]工程结构整体可靠性分析研究进展[J]. 李杰. 土木工程学报. 2018(08)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部相邻两柱失效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J]. 钱凯,罗达,贺盛,于晓辉. 建筑结构学报. 2018(01)
[5]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混凝土结构地震倒塌对比分析[J]. 周浩,李杰. 建筑结构学报. 2016(09)
[6]减震设计与抗震设计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对比[J]. 缪志伟,宋前恩,李爱群. 工程力学. 2016(08)
[7]结构动力抗震可靠度理论的研究进展[J]. 吕大刚,宋鹏彦,于晓辉,乔雨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06)
[8]大型复杂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倒塌全过程模拟[J]. 李杰,陈建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4)
[9]结构随机地震反应与可靠度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研究进展[J]. 陈建兵,李杰. 工程力学. 2014(04)
[10]基于Pushover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评定[J]. 吕大刚,崔双双,陈志恒. 工程力学. 2013(01)
博士论文
[1]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地震灾变及抗震性能研究[D]. 卢啸.清华大学 2013
[2]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 黄思凝.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2
[3]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D]. 李易.清华大学 2011
[4]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 黄庆华.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时域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模拟[D]. 郑镇杰.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某超高层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倒塌研究[D]. 张万开.清华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17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1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