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古窑址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05:23
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也迎来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热潮。然而在这种以旅游为纲的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出现一些问题,传统村落呈现的面貌出现同质化趋势,其独特风貌日益泯灭,传统村落保护中的景观设计进入瓶颈时期。古窑址村落作为产业型的传统村落,只占一小部分,还未受到人们太多关注,已经开展保护的古窑址村落出现和其他传统村落一样的问题。地域文化作为村落最有辨识性的标签,应成为解决古窑址村落风貌特色消失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文献综合法、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全国134个行政村的古窑址村落进行调查比对,对其在古窑址村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对文献的梳理及研究,国内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模式已由重开发、轻保护,重规划、轻实施,重有形、轻无形,重建筑、轻文化的阶段,向重视文化保护、活态传承、改善民生的理念转变,但我国现阶段还缺乏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及古窑址村落景观设计案例。2.通过对古窑址村落的资料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其存在很多共性之处,如皆处于山水交织的地带、深受古窑文化影响、历史文化悠久、保有建筑遗址、曾经...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随处可见古陶片
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陶器工艺,但是未形成产业;到东汉时期,已可烧制出来成熟的青瓷,形成陶瓷产业雏形,古窑址村落也随之产生;隋唐时,陶瓷技术不断发展,制瓷业脱离其他部门独立起来,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烧制民用瓷器工艺较为简单,需求量大,产量高,因此在古窑址村落,生产日用品的民窑数量众多[56];至迟从唐代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古窑址村落的数量也大量增多,古窑址村落的业态也日趋完善;进入宋代,我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各地出现了很多的新窑厂,也出现了很多中外闻名的窑厂,陶瓷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成长,明代瓷器的烧制更为繁盛,景德镇的瓷器成为典型代表,民间的窑厂随处可见,古窑址村落数量也到达了巅峰时期[57]。古窑址村落的历史和陶瓷行业的历史一样悠久,根据资料收集在南北朝之前(包括南北朝)形成的古窑址村落就有二十余个,如郭塘岙村的古窑址属于越窑古窑址,村落烧制陶瓷始于东汉时期,至今在村落道路旁仍散落着大量古陶瓷碎片(如图 3.1~3.3),行走在村落中可感受久远浓厚的古窑文化底蕴。图 3.1 随处可见古陶片Fig.3.1 Ancient pottery tabletscan be seen everywhere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739749
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陶器工艺,但是未形成产业;到东汉时期,已可烧制出来成熟的青瓷,形成陶瓷产业雏形,古窑址村落也随之产生;隋唐时,陶瓷技术不断发展,制瓷业脱离其他部门独立起来,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烧制民用瓷器工艺较为简单,需求量大,产量高,因此在古窑址村落,生产日用品的民窑数量众多[56];至迟从唐代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古窑址村落的数量也大量增多,古窑址村落的业态也日趋完善;进入宋代,我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各地出现了很多的新窑厂,也出现了很多中外闻名的窑厂,陶瓷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成长,明代瓷器的烧制更为繁盛,景德镇的瓷器成为典型代表,民间的窑厂随处可见,古窑址村落数量也到达了巅峰时期[57]。古窑址村落的历史和陶瓷行业的历史一样悠久,根据资料收集在南北朝之前(包括南北朝)形成的古窑址村落就有二十余个,如郭塘岙村的古窑址属于越窑古窑址,村落烧制陶瓷始于东汉时期,至今在村落道路旁仍散落着大量古陶瓷碎片(如图 3.1~3.3),行走在村落中可感受久远浓厚的古窑文化底蕴。图 3.1 随处可见古陶片Fig.3.1 Ancient pottery tabletscan be seen everywhere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739749
本文编号:3378400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随处可见古陶片
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陶器工艺,但是未形成产业;到东汉时期,已可烧制出来成熟的青瓷,形成陶瓷产业雏形,古窑址村落也随之产生;隋唐时,陶瓷技术不断发展,制瓷业脱离其他部门独立起来,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烧制民用瓷器工艺较为简单,需求量大,产量高,因此在古窑址村落,生产日用品的民窑数量众多[56];至迟从唐代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古窑址村落的数量也大量增多,古窑址村落的业态也日趋完善;进入宋代,我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各地出现了很多的新窑厂,也出现了很多中外闻名的窑厂,陶瓷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成长,明代瓷器的烧制更为繁盛,景德镇的瓷器成为典型代表,民间的窑厂随处可见,古窑址村落数量也到达了巅峰时期[57]。古窑址村落的历史和陶瓷行业的历史一样悠久,根据资料收集在南北朝之前(包括南北朝)形成的古窑址村落就有二十余个,如郭塘岙村的古窑址属于越窑古窑址,村落烧制陶瓷始于东汉时期,至今在村落道路旁仍散落着大量古陶瓷碎片(如图 3.1~3.3),行走在村落中可感受久远浓厚的古窑文化底蕴。图 3.1 随处可见古陶片Fig.3.1 Ancient pottery tabletscan be seen everywhere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739749
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陶器工艺,但是未形成产业;到东汉时期,已可烧制出来成熟的青瓷,形成陶瓷产业雏形,古窑址村落也随之产生;隋唐时,陶瓷技术不断发展,制瓷业脱离其他部门独立起来,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烧制民用瓷器工艺较为简单,需求量大,产量高,因此在古窑址村落,生产日用品的民窑数量众多[56];至迟从唐代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古窑址村落的数量也大量增多,古窑址村落的业态也日趋完善;进入宋代,我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各地出现了很多的新窑厂,也出现了很多中外闻名的窑厂,陶瓷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成长,明代瓷器的烧制更为繁盛,景德镇的瓷器成为典型代表,民间的窑厂随处可见,古窑址村落数量也到达了巅峰时期[57]。古窑址村落的历史和陶瓷行业的历史一样悠久,根据资料收集在南北朝之前(包括南北朝)形成的古窑址村落就有二十余个,如郭塘岙村的古窑址属于越窑古窑址,村落烧制陶瓷始于东汉时期,至今在村落道路旁仍散落着大量古陶瓷碎片(如图 3.1~3.3),行走在村落中可感受久远浓厚的古窑文化底蕴。图 3.1 随处可见古陶片Fig.3.1 Ancient pottery tabletscan be seen everywhere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739749
本文编号:3378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7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