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4 07:18
  为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在震后的残余变形,在保证结构耗能性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复位,提出一种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SVFD)。首先介绍阻尼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然后针对该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给出了该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最后基于ABAQUS软件建立3组模型,研究碟形弹簧不同预压力对阻尼器复位性能的影响,及在不同位移幅值作用下的SVFD耗能性能,并将模拟结果与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公式与模拟结果最大误差仅为3.3%,表明理论分析方法切实可行;SVFD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其滞回曲线呈旗形且形状饱满,各段刚度过渡平缓、性能稳定,构件残余变形随着弹簧预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构件的残余变形最大才达2.3 mm,复位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实际需求。 

【文章来源】:结构工程师. 2020,36(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有限元分析


装置构造示意图

原理图,原理图,铰接,连杆


SVFD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该装置处于受压状态时,两侧端部连接件带动端部承力板发生相向运动,压缩A1、A2、B1、B2四组弹簧单元,随着压缩量的增加,弹簧单元所产生的恢复力也在不断增加,将装置复位至初始状态。与此同时拉压传力杆带动两摩擦板发生相向滑动,铰接外连杆带动盖板对弹簧垫片产生压缩,弹簧垫片进而将作用力传递至摩擦垫板,两摩擦界面法向压力增大,摩擦力同步增加,系统进入变摩擦耗能阶段。当装置受拉力作用时,端部连接件将带动两拉压传力杆向相反方向运动,两摩擦板在拉压传力杆的带动下背向运动将带动铰接连杆发生转动,通过连接于铰接连杆上的传力钢棒压缩盖板进而实现变摩擦效果,与此同时,盖板的压缩移动将引起铰接外连杆带动端部承力板向内侧发生移动,压缩A1、A2、B1、B2四组碟形弹簧组,进而装置发挥复位性能。

受力图,受力,预压,弹簧


装置起滑受力简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滑动长孔高强螺栓摩擦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 韩建强,张会峰,乔杨.  建筑结构学报. 2018(S2)
[2]零初始索力自复位耗能器的工作性能分析[J]. 孙香红,袁玉杰,张卓,郭潇洒.  工程设计学报. 2018(05)
[3]自复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 徐龙河,要世乾.  建筑结构学报. 2018(11)
[4]具有复位功能的阻尼耗能支撑设计与滞回性能研究[J]. 徐龙河,王坤鹏,樊晓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7(09)
[5]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受力机理分析[J]. 张爱林,叶全喜,詹欣欣,马晓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6]预压弹簧自恢复耗能支撑恢复力模型与滞回特性研究[J]. 徐龙河,樊晓伟,逯登成,李忠献.  工程力学. 2016(10)
[7]Q235、Q345钢结构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J]. 罗云蓉,王清远,刘永杰,黄崇湘.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02)
[8]管式变摩擦阻尼器的减振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J]. 彭凌云,周锡元,闫维明.  振动与冲击. 2012(05)
[9]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减振结构的数值分析[J]. 杨飏,欧进萍.  振动与冲击. 2005(06)



本文编号:3407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07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