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景观的营造 ——以安庆市集贤关绿野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9 12:25
当下,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在经历迅速的更新与扩张,城市及周边具有自然面貌的荒野地逐渐被开发用于改变城市面貌。由此,千篇一律的城市公园大批涌现,大量自然景观被进行人工化处理,这引发了人类对于荒野的高度关注。在此影响下,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政策内容高度重视系统性的中国荒野研究的开展,强调要提升保护荒野意识,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真正和谐共生。文章根植于荒野的概念辨析,基于荒野景观的维度与价值角度诠释了荒野景观的认知与内涵,研究了荒野景观的要素组成,剖析了四类荒野景观的形式、内容的差异,继而提出荒野景观的营造原则以及四大营造策略,同时结合安庆市集贤关绿野开展了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荒野景观营建策略与技术方法。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环境、目标和意义,同时针对国内外理论和实践,深入研讨,通过相关理论的解读与实践研究方法,提出生态文明呼吁下野的回归;第二章分析荒野、荒野景观以及研究荒野景观的维度与价值;第三章对荒野景观的自然元素构成与文化元素构成进行提取,研究荒野景观的四大类型;第四章在构成以及类型基础...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国荒野大会(图片来源:文献资料)
个方向:荒山野水的意境、趣在荒野的乐境、情近荒野的心境[17]。从作品,现在被忽视的“荒野”和“自然”是众多古代诗人和画家抒发情感共鸣荒野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古人将荒野的情感与精神紧紧维系在一起,当后的现代人翻阅书籍、观赏画作时仍然被古人对于荒野的执着所感动。中的历史进程中,荒野早已根植于人们的精神文明里,古人用诗词歌赋、书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荒山野水的敬畏。图 2.1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图片来源:网络搜索)Fig 2.1 Fan Kuan's "Xishan Travel Map"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董源的《夏山图》(图 2.2)等人的水墨山水传达了画古代诗歌及绘画进行细致解读后可发现,中国山水诗分是荒野世界,诗词书画中频繁的出现“野生动物”的“野心野性”,其中抒发的是诗人与画家对于荒野水诗体现出了荒野精神,这样一种美学精神在山水诗山野水的意境、趣在荒野的乐境、情近荒野的心境[17视的“荒野”和“自然”是众多古代诗人和画家抒发重要表现形式。古人将荒野的情感与精神紧紧维系在翻阅书籍、观赏画作时仍然被古人对于荒野的执着所中,荒野早已根植于人们的精神文明里,古人用诗词然的热爱、对荒山野水的敬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荒野与城市生境[J].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9(01)
[2]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自然观探析[J]. 袁梦,卢山,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8(10)
[3]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浅谈[J]. 张丽嫱. 现代园艺. 2018(03)
[4]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中国荒野保护策略[J]. 曹越,张振威,杨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5]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王晞月,王向荣. 中国园林. 2017(08)
[6]城市缝隙: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王晞月.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7)
[7]论荒野保护在城镇化中的价值[J]. 落瀚卿. 纳税. 2017(17)
[8]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J]. 曹越,杨锐. 中国园林. 2017(06)
[9]荒野:国际视野与中国机遇[J]. 万斯·马丁,张倩. 中国园林. 2017(06)
[10]荒野、再野化与自主性生态系统——IUCN-1b类保护地管理中的概念演进[J]. 艾伦·沃森,斯蒂夫·卡佛,黄澄,杨河. 中国园林. 2017(06)
博士论文
[1]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D]. 冯潇.北京林业大学 2009
[2]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 王惠.苏州大学 2008
[3]面向竞争的规制[D]. 张哲.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生态哲学研究[D]. 李敬尧.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广州市城市公园建设中荒野型景观保护与利用[D]. 袁蕾.广州大学 2016
[3]郊野公园乡土景观表达与营造的研究[D]. 杨阳.东北农业大学 2013
[4]多感官体验式互动景观的研究[D]. 张煜子.南京工业大学 2012
[5]景观设计中的“抽象化”建构[D]. 蒋璐.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6375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国荒野大会(图片来源:文献资料)
个方向:荒山野水的意境、趣在荒野的乐境、情近荒野的心境[17]。从作品,现在被忽视的“荒野”和“自然”是众多古代诗人和画家抒发情感共鸣荒野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古人将荒野的情感与精神紧紧维系在一起,当后的现代人翻阅书籍、观赏画作时仍然被古人对于荒野的执着所感动。中的历史进程中,荒野早已根植于人们的精神文明里,古人用诗词歌赋、书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荒山野水的敬畏。图 2.1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图片来源:网络搜索)Fig 2.1 Fan Kuan's "Xishan Travel Map"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董源的《夏山图》(图 2.2)等人的水墨山水传达了画古代诗歌及绘画进行细致解读后可发现,中国山水诗分是荒野世界,诗词书画中频繁的出现“野生动物”的“野心野性”,其中抒发的是诗人与画家对于荒野水诗体现出了荒野精神,这样一种美学精神在山水诗山野水的意境、趣在荒野的乐境、情近荒野的心境[17视的“荒野”和“自然”是众多古代诗人和画家抒发重要表现形式。古人将荒野的情感与精神紧紧维系在翻阅书籍、观赏画作时仍然被古人对于荒野的执着所中,荒野早已根植于人们的精神文明里,古人用诗词然的热爱、对荒山野水的敬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荒野与城市生境[J].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9(01)
[2]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自然观探析[J]. 袁梦,卢山,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8(10)
[3]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浅谈[J]. 张丽嫱. 现代园艺. 2018(03)
[4]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中国荒野保护策略[J]. 曹越,张振威,杨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5]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王晞月,王向荣. 中国园林. 2017(08)
[6]城市缝隙: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王晞月.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7)
[7]论荒野保护在城镇化中的价值[J]. 落瀚卿. 纳税. 2017(17)
[8]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J]. 曹越,杨锐. 中国园林. 2017(06)
[9]荒野:国际视野与中国机遇[J]. 万斯·马丁,张倩. 中国园林. 2017(06)
[10]荒野、再野化与自主性生态系统——IUCN-1b类保护地管理中的概念演进[J]. 艾伦·沃森,斯蒂夫·卡佛,黄澄,杨河. 中国园林. 2017(06)
博士论文
[1]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D]. 冯潇.北京林业大学 2009
[2]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 王惠.苏州大学 2008
[3]面向竞争的规制[D]. 张哲.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生态哲学研究[D]. 李敬尧.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广州市城市公园建设中荒野型景观保护与利用[D]. 袁蕾.广州大学 2016
[3]郊野公园乡土景观表达与营造的研究[D]. 杨阳.东北农业大学 2013
[4]多感官体验式互动景观的研究[D]. 张煜子.南京工业大学 2012
[5]景观设计中的“抽象化”建构[D]. 蒋璐.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6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2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