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与蒸汽压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高温对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与蒸汽压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比普通混凝土更优秀的性能,目前已经在各种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以及隧道等许多使人类生活更加方便的工程中得到了使用。但是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拥有较低的渗透性,较致密的内部结构,所以当其遭受火灾或者高温时,表现出和普通混凝土不一样的劣化特征,在受热的情况下高性能混凝土更加可能产生爆裂,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抗火性能,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分析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性能与所受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受高温后产生爆裂劣化现象的原因,对改善混凝土材料性能、提高结构抗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实际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配制设计强度等级为C60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其力学性能随受热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压汞测孔法和X射线CT扫描技术对其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使用自制的仪器设备对高性能混凝土受高温蒸汽压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分析,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如下:一、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以及其高温爆裂机理的研究状况。二、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测试经过不同温度烧透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轴心抗压强度,分析其基本力学性能之间随同所受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伴随着其所受温度的升高具有明显劣化的趋势,当混凝土受热在500℃以下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所产生的劣化现象比较缓慢,当混凝土受热大过500℃时,混凝土力学性能开始迅速劣化,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小的趋势明显加快。并且分别归纳出混凝土试件受热温度与相对残余抗压强度、相对残余劈裂抗拉强度以及相对残余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关系式。三、混凝土孔隙结构随收受温度变化的规律。主要采用压汞测孔法对混凝土高温前后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并且结合几何学中的分形维数方法对高温前后高性能混凝土孔隙结构随温度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为了更直观的看到温度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本章还使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扫描观测。结果发现:混凝土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和总孔体积随温度的增大呈现出变大的趋势,孔表面积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混凝土孔结构是以孔径为50nm左右的孔为分界点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分形特征的;引起c60高性能混凝土孔隙分布突变的阈值温度在350℃左右;通过对混凝土ct扫描图片进行处理发现混凝土孔结构的变化趋势和通过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维数所分析的变化趋势相似。四、混凝土孔隙水蒸汽压随所受温度以及受热位置变化的规律。主要使用自制的试验装置对混凝土受热产生的孔隙水蒸汽压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蒸汽压沿着混凝土受火面呈现出梯度降低的趋势;混凝土各个位置产生蒸汽压的时间也不相同,受火面最先开始产生蒸汽压,随着受热时间的增加混凝土产生的蒸汽压最大值也沿着受热时间呈现出梯度变化的规律。五、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爆裂的理论分析。通过采用弹性力学相关知识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混凝土孔隙水蒸汽压随温度变化的相关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混凝土受火产生的蒸汽压对混凝土爆裂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蒸汽压与微观结构的影响,对高性能混凝土受高温产生爆裂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蒸汽压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意义11-12
- 1.2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以及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12-15
- 1.3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及其机理的研究15-18
- 1.4 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研究现状18-20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高性能混凝土受高温前后基本力学性能21-39
- 2.1 引言21
- 2.2 混凝土的制备21-28
- 2.2.1 混凝土原材料21-25
- 2.2.2 混凝土配合比25
- 2.2.3 混凝土试件设计方案25-26
- 2.2.4 试件的成型与养护26-28
- 2.3 试验仪器与过程28-30
- 2.3.1 混凝土试件高温处理方法28-29
- 2.3.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29-30
- 2.4 试验现象与结果30-36
- 2.4.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30-32
- 2.4.2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32-34
- 2.4.3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34-36
- 2.5 本章小结36-39
- 第三章 高性能混凝土孔结构特征受高温作用下的演化规律39-57
- 3.1 引言39
- 3.2 混凝土孔结构的研究39-40
- 3.3 试验设计40-44
- 3.3.1 试件制备40-41
- 3.3.2 压汞试验原理41-42
- 3.3.3 X射线CT原理42-44
- 3.4 试验结果分析44-56
- 3.4.1 孔结构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44-45
- 3.4.2 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45-54
- 3.4.3 高性能混凝土CT图像分析54-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高温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内部蒸汽压的试验研究57-71
- 4.1 引言57-58
- 4.2 混凝土内部蒸汽压58
- 4.3 试验概况58-61
- 4.3.1 试件制备58-59
- 4.3.2 试验方法及装置59-61
- 4.4 试验现象及结果61-65
- 4.4.1 试验现象61-63
- 4.4.2 试验结果分析63-65
- 4.5 爆裂原因分析65-68
- 4.6 本章小结68-7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5.1 主要结论71-72
- 5.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年05期
2 陈家辉;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0年05期
3 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00年04期
4 翁润生,徐金民;微粉矾渣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年04期
5 沙群;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初探[J];厦门科技;2000年S1期
6 ;“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7 王冲,蒲心诚;粉砂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孙振平;“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会讯[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9 么兰,曹丽梅,寇艳虹;浅谈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技术途径[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1年03期
10 陈向军;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二银;孙岩;戚劲松;;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进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2 黄兆龙;刘俊杰;周文宗;;台湾区高性能混凝土研发案例[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江志学;王佶;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前言[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5 郭保霞;;公路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朱建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组成及其与性能关系[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7 姚燕;李建勇;田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廉慧珍;;对“高性能混凝土”十年来推广应用的反思[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新霞;王小刚;尼书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阎培渝;;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现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志学 王佶 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深大研发出高性能混凝土[N];深圳特区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和合;两部委力推高性能混凝土[N];中华建筑报;2014年
4 李胜利;高性能混凝土配置与研究通过专家评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胡存国;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9年
6 江苏省水利厅 陈国星;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晓钟;江西赣州瑞康公司开始生产高性能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建材报;2013年
9 记者 王代同;普通水泥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新疆建筑工程学校 王琼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辉;低温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王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火灾烧损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苏安双;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及开裂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董香军;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明火力学与爆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益进;铁路预应力桥梁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8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岳华;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筒体构件高温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宝民;纳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付权;海洋环境下CFRP-高性能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彩霞;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袁自运;皖南地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夏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赵素梅;双掺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收缩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卢剑雄;基于海洋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耐久性设计与长寿命措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王洁;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8 黄亿玲;赶水大桥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许浩;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李爱娟;高性能混凝土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温对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与蒸汽压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