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内生发展”理念主导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09:47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地域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浙江松阳县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其县域内坐落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往往对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深入认知及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以松阳县南州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特色要素的总结与问题剖析,挖掘南州村保护与发展的内生要素,培育使其成为内生发展动力。以构建松阳县滨溪古街艺术创作基地及营造松荫溪特色滨水传统村落为发展目标,从环保生态环境营建、产业优化(提升)、村落风貌特色保护及管控、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村民自治与保障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着手,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相关策略。文章从内生发展理念的视角,通过对南州村传统村落的内生要素进行分析,并培育其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原真性、活态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探索一条适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的可行之道。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生发展”理念主导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图3-1丽水市域区位图

气候图,村落,亚热带,区位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生发展”理念主导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宄??第三章南州村传统村落的现状剖析与发展目标??南州村(旧称南沙州)位于浙江省松阳县象溪镇西侧,距松阳县城14公里,??西临石马铺;东接象溪镇,南依群山,北濒松荫溪。现50省道隔溪从村旁经过,??图3-1丽水市域区位图?图3-2南州村域区位图??村落地处松荫溪畔,属亚热带气候。地势较平坦,海拔高度98米,地域面??积20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9.?3公顷,有户籍人口?778人,常住人口?768人。??村民主要收入为农业收入,其中以茶叶、蚕桑、板栗等产品。??南州村是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始建于梁朝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村庄建筑以古民居为主,大部分建筑群为清代。现存明清古宅40余幢,??明代古民居10余幢。??3.1传统村落的特色内生要素及问题剖析??3.?1.1自然环境资源??山水双环的特色格局。南州村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松荫溪环绕村落东、??西、南三面方向,南接小丘靠群山,北隔松荫溪、田园亦是群山,形成了山水双??环的特色格局。村落整体呈船形小盆地,航运发达,是瓯江客货商旅重要中转站??点之一。松荫溪是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远山层峦叠嶂,村边溪水涓??涓,山水格局近在眼前。??24??

地图,村落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生发展”理念主导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图3-3南州村沿溪全景??村落周边的茶园、桑地及板栗田地构成的生态环境。南州村东侧与北侧靠河??预留的田地,主要用于种植桑树、板栗为主。村落南侧山体与低丘腹地则种植茶??叶为主。??3.?1.2人文环境资源??(1)?藏风聚气的山水格局,以老街为轴的村落布局。??从村落形态来看,南州村腹地近圆,与象溪镇西侧用地结合成完整的一个太??极湾,而村落正好位于太极的极点之上,被视为传统风水中聚气生源的良好位置。??村域周边群山环绕,南侧接小丘靠群山,北侧接耕地至北部群山,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村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从村落布局来看,自古以来,村落两处渡头为主要对外交通联系方式,链接??村落的两处村入口,两处渡头串联村落最主要街巷?老街,老街两侧、间隔分??布宗祠、商铺、凉亭、牌坊、阁楼、庙宇等各类公共建筑。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典型的江南山区特色和水乡特色。??隊::―.?娶????'I??图3-4南州村村落选址图?图3-5南州村古地图??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励结构、内生能力与乡村振兴[J]. 张丙宣,华逸婕.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5)
[2]辽宁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困境与展望[J]. 陈晨,金连生.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6)
[3]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J]. 李建军.  中国农史. 2017(03)
[4]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反思与创新[J]. 郐艳丽.  现代城市研究. 2016(01)
[5]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J]. 周乾松.  城乡建设. 2014(08)
[6]台湾村落社区的营造与永续发展及其启示[J]. 陈振华,闫琳.  中国名城. 2014(03)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 童成林.  建筑与文化. 2014(02)
[8]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一个理论框架[J]. 向延平.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3(06)
[9]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J]. 龙花楼,李婷婷,邹健.  经济地理. 2011(12)
[10]北京门头沟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J]. 孙克勤.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4)



本文编号:3461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61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d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