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对欠稳定边坡自我修复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02:27
我国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导致滑坡灾害发生率增大,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和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坡面植被通过根系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影响边坡,既能稳定坡体又能恢复生态,是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植被的固土护坡,而对于植被如何影响欠稳定边坡的动态稳定性却缺乏相关的研究。本文通过欠稳定边坡在坡体渐进性破坏过程中所处阶段,研究其实现自我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制;结合代表性的木本、草本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征,研究植被根系对欠稳定边坡自我修复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植被根系在生长过程和不同植被密度下对于欠稳定边坡稳定性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效果。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基于边坡坡体的渐进性破坏过程,揭示出边坡稳定—欠稳定—(不稳定)—再次稳定的动态变化过程。(2)揭示了原坡面植被、土中微生物、时间效应、土的分散性等欠稳定边坡自我修复的典型影响因素。(3)通过植被对欠稳定边坡自我修复影响机制,提出在植被对欠稳定边坡自我修复的影响中,欠稳定坡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理论。(4)基于典型木本、草本植物的根系、茎叶的生长特征及规律,建立了植被根系的力学...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1~2016年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部已经确定了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的 13纵、15 横,共 28 条路,规划总里程 7.1 万公里。公路行业建设仍处于成长上升期,国家公路投资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1-4]。根据交通部最新的《2016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 年底全国公路里程 469.63 万公里。公路密度 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 1.24 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 422.65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 90.0%。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 60.12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 12.8%。高速公路里程 13.10 万公里,增加 0.74 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 57.95 万公里,增加 3.11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 9.92 万公里,增加 1.96万公里。”[5]
占公路总里程 12.8%。高速公路里程 13.10 万公里,增加 0.74 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 57.95 万公里,增加 3.11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 9.92 万公里,增加 1.9万公里。”[5]图 1-1 2011~2016 年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图 1-2 2016 年公路里程分技术等级构成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提到:“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建设国内国际通道连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的规定,做出了对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总体规划,规划情况如图 1-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西哥柏不同龄级根系形态特征与生物量关系研究(英文)[J]. 冷慧梅,万福绪,张英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12)
[2]三种护坡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比较[J]. 廖晶晶,罗绪强,罗光杰,魏华炜.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3]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 刘小燕,桂勇,罗嗣海,邓通发,周军平.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03)
[4]护坡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拉强度研究[J]. 冯国建,沈凡,王世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5]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基质的应用[J]. 刘亚平,牟小芳,张东风,梁爱学,曾庆兵.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2(10)
[6]分散性对心墙土料裂缝冲刷影响的试验研究[J]. 党进谦,马晓婷,孙仲林,卢雪清. 水利学报. 2012(09)
[7]草本植物根系网固土效果研究分析——以紫花苜蓿护坡效果为例[J]. 蒋必凤. 价值工程. 2012(23)
[8]厚层基材喷射法在公路岩质边坡防护绿化的应用[J]. 马洪锋. 科技视界. 2012(21)
[9]华北土石山区白桦根系分布特征及力学性能研究[J]. 宋恒川,陈丽华,吕春娟,盖小刚,王萍花.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4)
[10]植物根系对土体加筋效应研究[J]. 余芹芹,乔娜,卢海静,胡夏嵩,李国荣,朱海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S1)
博士论文
[1]基于岩土体动态劣化的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D]. 倪卫达.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基于植被根系分布形态的生态边坡稳定性研究[D]. 嵇晓雷.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寒区高等级公路生态恢复模式与景观评价研究[D]. 许大为.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向家坝水电站扰动边坡人工植被群落初期演替过程与稳定性研究[D]. 夏振尧.武汉大学 2010
[5]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D]. 王华.西南交通大学 2010
[6]植物根系固土机理与护坡技术研究[D]. 周云艳.中国地质大学 2010
[7]华东地区采石场自然恢复特征及人工生态恢复研究[D]. 王琼.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红层软岩开挖边坡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 程强.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北方地区两种主要类型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及生态功能评价研究[D]. 赵思金.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0]东川砾石土地区植被固土护坡机理研究[D]. 杨永红.西南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成都地区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 吴宜峰.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泾阳南塬边坡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D]. 徐宇飞.西安科技大学 2014
[3]典型路基与边坡失稳破坏应急抢险技术研究[D]. 廖辉.重庆交通大学 2014
[4]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应用与研究[D]. 刘成永.郑州大学 2013
[5]太原市西山采石场植被恢复技术初探[D]. 朱惠惠.山西农业大学 2013
[6]基于8种植物根系的抗拉模型分析[D]. 曹佼.大连理工大学 2013
[7]护坡植物根系识别方法及固坡机理分析[D]. 郭婧.东北林业大学 2013
[8]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防护[D]. 谢纯辉.安徽工程大学 2012
[9]滇南红粘土地区植物护坡研究[D]. 曹小红.兰州大学 2012
[10]低剂量石灰稳定土的路用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 薛勇刚.郑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63783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1~2016年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部已经确定了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的 13纵、15 横,共 28 条路,规划总里程 7.1 万公里。公路行业建设仍处于成长上升期,国家公路投资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1-4]。根据交通部最新的《2016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 年底全国公路里程 469.63 万公里。公路密度 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 1.24 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 422.65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 90.0%。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 60.12 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 12.8%。高速公路里程 13.10 万公里,增加 0.74 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 57.95 万公里,增加 3.11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 9.92 万公里,增加 1.96万公里。”[5]
占公路总里程 12.8%。高速公路里程 13.10 万公里,增加 0.74 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 57.95 万公里,增加 3.11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 9.92 万公里,增加 1.9万公里。”[5]图 1-1 2011~2016 年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图 1-2 2016 年公路里程分技术等级构成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提到:“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建设国内国际通道连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的规定,做出了对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总体规划,规划情况如图 1-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西哥柏不同龄级根系形态特征与生物量关系研究(英文)[J]. 冷慧梅,万福绪,张英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12)
[2]三种护坡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比较[J]. 廖晶晶,罗绪强,罗光杰,魏华炜.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3]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 刘小燕,桂勇,罗嗣海,邓通发,周军平.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03)
[4]护坡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拉强度研究[J]. 冯国建,沈凡,王世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5]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基质的应用[J]. 刘亚平,牟小芳,张东风,梁爱学,曾庆兵.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2(10)
[6]分散性对心墙土料裂缝冲刷影响的试验研究[J]. 党进谦,马晓婷,孙仲林,卢雪清. 水利学报. 2012(09)
[7]草本植物根系网固土效果研究分析——以紫花苜蓿护坡效果为例[J]. 蒋必凤. 价值工程. 2012(23)
[8]厚层基材喷射法在公路岩质边坡防护绿化的应用[J]. 马洪锋. 科技视界. 2012(21)
[9]华北土石山区白桦根系分布特征及力学性能研究[J]. 宋恒川,陈丽华,吕春娟,盖小刚,王萍花.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4)
[10]植物根系对土体加筋效应研究[J]. 余芹芹,乔娜,卢海静,胡夏嵩,李国荣,朱海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S1)
博士论文
[1]基于岩土体动态劣化的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D]. 倪卫达.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基于植被根系分布形态的生态边坡稳定性研究[D]. 嵇晓雷.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寒区高等级公路生态恢复模式与景观评价研究[D]. 许大为.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向家坝水电站扰动边坡人工植被群落初期演替过程与稳定性研究[D]. 夏振尧.武汉大学 2010
[5]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D]. 王华.西南交通大学 2010
[6]植物根系固土机理与护坡技术研究[D]. 周云艳.中国地质大学 2010
[7]华东地区采石场自然恢复特征及人工生态恢复研究[D]. 王琼.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红层软岩开挖边坡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 程强.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北方地区两种主要类型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及生态功能评价研究[D]. 赵思金.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0]东川砾石土地区植被固土护坡机理研究[D]. 杨永红.西南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成都地区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 吴宜峰.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泾阳南塬边坡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D]. 徐宇飞.西安科技大学 2014
[3]典型路基与边坡失稳破坏应急抢险技术研究[D]. 廖辉.重庆交通大学 2014
[4]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应用与研究[D]. 刘成永.郑州大学 2013
[5]太原市西山采石场植被恢复技术初探[D]. 朱惠惠.山西农业大学 2013
[6]基于8种植物根系的抗拉模型分析[D]. 曹佼.大连理工大学 2013
[7]护坡植物根系识别方法及固坡机理分析[D]. 郭婧.东北林业大学 2013
[8]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防护[D]. 谢纯辉.安徽工程大学 2012
[9]滇南红粘土地区植物护坡研究[D]. 曹小红.兰州大学 2012
[10]低剂量石灰稳定土的路用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 薛勇刚.郑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63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6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