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适老性及医养设施建设问题与规划设计对策思考:以厦门为案例
发布时间:2021-11-12 00:29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多数城市还普遍存在不适老、老年人健康安全受影响的现象,且医养设施的配置也存在不足。为了建设对老年人更加宜居、健康的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的政策工具,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合理优化社区适老化建设以及医养资源配置。通过对厦门市新建社区、老旧社区和城中村社区的研究,探讨它们存在的适老性和医疗设施建设的问题。研究发现目前这些社区普遍存在着养老和医疗设施及相关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问题。根据研究,分别从城市规划层面和社区设计,以及现有的控规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同时建议从交通、景观等方面需要考虑涵盖适老性的内容。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老旧建筑缺乏无障碍处理
厦门社区的医养设施有一定的发展,数量和类型有所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种类更为丰富,包含了日托照料、护理陪伴、配餐送餐、医疗服务、家政服务等。但是三类社区仍然存在公共设施尤其是医养设施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尽管客观上规划中配置了相应设施,但是居民主观感受上此类设施缺乏可达性。调研人员通过对居委会访谈了解到目前厦门政府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有免费体检等医疗项目以提供医疗帮扶,现已落实到社区单位。老年日托、老年食堂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定期文艺活动已经按照相关规划配置到各个社区。规划部门的人员表示全市各社区建有公共设施的健身点共有952个,老年活动中心344个,老年活动室590个。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图3)三类社区的医疗设施的步行可达性较好,从规划的角度看空间上配置是合理的,最低值超过85%,但居民的心理可达性相对客观可达性较弱。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了免费医疗帮助,但仍有33%的社区居民对此一无所知或者没有享用这项权利。而享用到免费医疗的老人有68%认为此类医疗帮助对他们的健康没有太大帮助,老年人依旧选择去市区级的大医院看病。总结老年人给出的原因,其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太少,对于不便去大型医院的老年群体不友好,缺少对应的医生坐诊。其二,公立医院过于拥挤,无法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其三,老年人比较信任公立医院的诊疗水平,难以认同社区私立医院或卫生所,虽然部分空间距离可达性还不错,但质量不足,服务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与公立医疗设施的压力。虽然养老服务设施、老年日托中心、上门钟点工服务等已经在厦门的一些社区中开展但范围仍然较小。72%的老人对社区现状提供的这些老年服务很少参与。但他们认为像日托中心,上门钟点工服务、老年食堂或者送餐服务等在出行不便的时候都是非常必要的生活服务。图3 居民对医养设施的满意率
图2 厦门三类代表性住区的空间排布和特征三类社区在设施供给方面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城中村地区满意度较低,调查的城中村地区除了更新改造较好的何厝达到72%,其他的社区均低于50%。老旧小区的满意度略高于城中村地区,在60%-70%之间。满意度最高的为新建社区,基本维持在80%以上的满意度。新建小区存在着公共服务设施内部化的问题,许多设施不与外界共享,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时期应对战略与措施[J]. 姜春力. 全球化. 2016(08)
[2]厦门“城中村”老年人公共空间适老化研究[J]. 陈珊珊,李健红. 华中建筑. 2016(06)
[3]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 总报告起草组,李志宏. 老龄科学研究. 2015(03)
[4]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J]. 魏钢,张播,魏维.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5)
[5]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探析[J]. 周燕珉,林婧怡. 城市规划. 2012(01)
[6]厦门出台1998年房改方案[J]. 吕海. 中国房地产. 1998(11)
[7]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 万邦伟. 新建筑. 1994(04)
本文编号:3489842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10)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老旧建筑缺乏无障碍处理
厦门社区的医养设施有一定的发展,数量和类型有所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种类更为丰富,包含了日托照料、护理陪伴、配餐送餐、医疗服务、家政服务等。但是三类社区仍然存在公共设施尤其是医养设施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尽管客观上规划中配置了相应设施,但是居民主观感受上此类设施缺乏可达性。调研人员通过对居委会访谈了解到目前厦门政府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有免费体检等医疗项目以提供医疗帮扶,现已落实到社区单位。老年日托、老年食堂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定期文艺活动已经按照相关规划配置到各个社区。规划部门的人员表示全市各社区建有公共设施的健身点共有952个,老年活动中心344个,老年活动室590个。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图3)三类社区的医疗设施的步行可达性较好,从规划的角度看空间上配置是合理的,最低值超过85%,但居民的心理可达性相对客观可达性较弱。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了免费医疗帮助,但仍有33%的社区居民对此一无所知或者没有享用这项权利。而享用到免费医疗的老人有68%认为此类医疗帮助对他们的健康没有太大帮助,老年人依旧选择去市区级的大医院看病。总结老年人给出的原因,其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太少,对于不便去大型医院的老年群体不友好,缺少对应的医生坐诊。其二,公立医院过于拥挤,无法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其三,老年人比较信任公立医院的诊疗水平,难以认同社区私立医院或卫生所,虽然部分空间距离可达性还不错,但质量不足,服务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与公立医疗设施的压力。虽然养老服务设施、老年日托中心、上门钟点工服务等已经在厦门的一些社区中开展但范围仍然较小。72%的老人对社区现状提供的这些老年服务很少参与。但他们认为像日托中心,上门钟点工服务、老年食堂或者送餐服务等在出行不便的时候都是非常必要的生活服务。图3 居民对医养设施的满意率
图2 厦门三类代表性住区的空间排布和特征三类社区在设施供给方面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城中村地区满意度较低,调查的城中村地区除了更新改造较好的何厝达到72%,其他的社区均低于50%。老旧小区的满意度略高于城中村地区,在60%-70%之间。满意度最高的为新建社区,基本维持在80%以上的满意度。新建小区存在着公共服务设施内部化的问题,许多设施不与外界共享,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时期应对战略与措施[J]. 姜春力. 全球化. 2016(08)
[2]厦门“城中村”老年人公共空间适老化研究[J]. 陈珊珊,李健红. 华中建筑. 2016(06)
[3]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 总报告起草组,李志宏. 老龄科学研究. 2015(03)
[4]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J]. 魏钢,张播,魏维.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5)
[5]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探析[J]. 周燕珉,林婧怡. 城市规划. 2012(01)
[6]厦门出台1998年房改方案[J]. 吕海. 中国房地产. 1998(11)
[7]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 万邦伟. 新建筑. 1994(04)
本文编号:3489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8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