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吹填区软土微观结构特征与渗透系数变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19:24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广泛分布着厚度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第四纪全新软土层,由于其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差、流变性等特点,不仅自身在成陆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降量,也会使下覆欠固结的海陆交互相软土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引起诸如地面不均匀沉降、填土标高损失、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严重的工程问题。针对地面沉降在实际工程中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宏观层次对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评价,但从机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软土不良工程表现的本质规律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上海崇明东滩吹填土和下覆黏性土为研究对象,以宏观渗透试验为基础,结合微观的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吹填成陆后的软土在渗流过程中颗粒和孔隙的微观结构参数变化特征,并解释影响软土渗透性的微观机制。最后,利用灰色关联理论验证宏观渗透系数和结构单元体、孔隙的微观结构参数间的关联性,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的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介绍了上海崇明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对崇明东滩不同深度土层样品的室内测试,获取了自西向东不同取样点、不同深度土层的成分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该...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上海崇明东滩吹填区土体成分特征及基本性质12图2.1崇明岛的扩张图(据姚振兴[122],2017年)图2.2为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图2.2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由速率图可以发现,同一时段下,崇明岛东部不同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并不一致,且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954-1964年,各个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十分接近,而断面4略胜一筹,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方向偏向东南。1964-1968年,断面1上淤涨速率明显比其他断面大,且其他断面的淤涨速率依次减小,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已转向东北。而在1968-1992年,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均大幅下降。此时主轴线方向已经开始向东偏移。1992-1998年,各断面除断面1上的淤涨速率急速增大至峰值,其中,断面3上的淤涨速率最大,说明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转向东南。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趋势,因此,从前看见的崇明岛与我们截至到现在所看到的的崇明岛形状相差甚远,截止到目前的现状是
第二章上海崇明东滩吹填区土体成分特征及基本性质12图2.1崇明岛的扩张图(据姚振兴[122],2017年)图2.2为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图2.2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由速率图可以发现,同一时段下,崇明岛东部不同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并不一致,且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954-1964年,各个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十分接近,而断面4略胜一筹,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方向偏向东南。1964-1968年,断面1上淤涨速率明显比其他断面大,且其他断面的淤涨速率依次减小,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已转向东北。而在1968-1992年,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均大幅下降。此时主轴线方向已经开始向东偏移。1992-1998年,各断面除断面1上的淤涨速率急速增大至峰值,其中,断面3上的淤涨速率最大,说明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转向东南。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趋势,因此,从前看见的崇明岛与我们截至到现在所看到的的崇明岛形状相差甚远,截止到目前的现状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粒迁移及组构变化对黏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杨德欢,韦昌富,颜荣涛,汤沁,刘莉. 岩土工程学报. 2019(11)
[2]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初探[J]. 姚振兴,陈庆强,杨钦川.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5)
[3]吉林省延边地区路基边坡膨胀土孔隙分布特性[J]. 鲍硕超,王清,陈剑平,鲍新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不同地基处理条件下吹填土孔隙分布特征[J]. 宋盛渊,王清,孙铁,闫欢,孙明乾,苑晓青.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5]不同粒径级砂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 苏立君,张宜健,王铁行. 岩土力学. 2014(05)
[6]降水对软黏土渗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原华,张建伟.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7]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过程中孔隙分布特征[J]. 苑晓青,王清,孙铁,夏玉斌,陈慧娥,宋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1)
[8]结构性软土渗透特性研究[J]. 孙德安,许志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1)
[9]黏性土水理性质温度效应研究[J]. 邵玉娴,施斌,刘春,顾凯,唐朝生. 岩土工程学报. 2011(10)
[10]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J]. 牛岑岑,王清,苑晓青,杨静,宋晶,王吉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4)
硕士论文
[1]乾安地区盐渍土孔隙特征与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D]. 李超月.吉林大学 2019
[2]黄土渗透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D]. 骆进.中国地质大学 2010
[3]软粘土等向固结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演化机制的定量研究[D]. 刘晓璇.武汉理工大学 2010
[4]天津滨海新区上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土微结构特征研究[D]. 卢广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07
[5]高液限粘土微结构分析与强度机理的研究[D]. 杨书燕.河北工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3325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上海崇明东滩吹填区土体成分特征及基本性质12图2.1崇明岛的扩张图(据姚振兴[122],2017年)图2.2为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图2.2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由速率图可以发现,同一时段下,崇明岛东部不同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并不一致,且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954-1964年,各个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十分接近,而断面4略胜一筹,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方向偏向东南。1964-1968年,断面1上淤涨速率明显比其他断面大,且其他断面的淤涨速率依次减小,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已转向东北。而在1968-1992年,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均大幅下降。此时主轴线方向已经开始向东偏移。1992-1998年,各断面除断面1上的淤涨速率急速增大至峰值,其中,断面3上的淤涨速率最大,说明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转向东南。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趋势,因此,从前看见的崇明岛与我们截至到现在所看到的的崇明岛形状相差甚远,截止到目前的现状是
第二章上海崇明东滩吹填区土体成分特征及基本性质12图2.1崇明岛的扩张图(据姚振兴[122],2017年)图2.2为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图2.2崇明岛的不同断面淤涨速率图由速率图可以发现,同一时段下,崇明岛东部不同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并不一致,且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954-1964年,各个断面上的淤涨速率十分接近,而断面4略胜一筹,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方向偏向东南。1964-1968年,断面1上淤涨速率明显比其他断面大,且其他断面的淤涨速率依次减小,说明此时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已转向东北。而在1968-1992年,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均大幅下降。此时主轴线方向已经开始向东偏移。1992-1998年,各断面除断面1上的淤涨速率急速增大至峰值,其中,断面3上的淤涨速率最大,说明崇明岛东部淤涨主轴线转向东南。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趋势,因此,从前看见的崇明岛与我们截至到现在所看到的的崇明岛形状相差甚远,截止到目前的现状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粒迁移及组构变化对黏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杨德欢,韦昌富,颜荣涛,汤沁,刘莉. 岩土工程学报. 2019(11)
[2]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初探[J]. 姚振兴,陈庆强,杨钦川.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5)
[3]吉林省延边地区路基边坡膨胀土孔隙分布特性[J]. 鲍硕超,王清,陈剑平,鲍新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不同地基处理条件下吹填土孔隙分布特征[J]. 宋盛渊,王清,孙铁,闫欢,孙明乾,苑晓青.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5]不同粒径级砂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 苏立君,张宜健,王铁行. 岩土力学. 2014(05)
[6]降水对软黏土渗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原华,张建伟.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7]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过程中孔隙分布特征[J]. 苑晓青,王清,孙铁,夏玉斌,陈慧娥,宋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1)
[8]结构性软土渗透特性研究[J]. 孙德安,许志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1)
[9]黏性土水理性质温度效应研究[J]. 邵玉娴,施斌,刘春,顾凯,唐朝生. 岩土工程学报. 2011(10)
[10]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J]. 牛岑岑,王清,苑晓青,杨静,宋晶,王吉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4)
硕士论文
[1]乾安地区盐渍土孔隙特征与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D]. 李超月.吉林大学 2019
[2]黄土渗透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D]. 骆进.中国地质大学 2010
[3]软粘土等向固结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演化机制的定量研究[D]. 刘晓璇.武汉理工大学 2010
[4]天津滨海新区上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土微结构特征研究[D]. 卢广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07
[5]高液限粘土微结构分析与强度机理的研究[D]. 杨书燕.河北工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33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3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