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平展结合视角下的城市展园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05:00
  自1999年昆明世园会起,我国的园林园艺事业迎来新发展时期,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再次掀起了园林展的高速发展浪潮。城市展园是园林展室外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宣传城市特色、发扬地域文化、展示技术成果的作用。纵览其20年来的形成发展,只迎合展时热度的使用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展后的利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对国内现有若干园林展的游客点评筛选和展后实地调研可知,大部分城市展园的展后现状不容乐观,集中凸显为空间要素利用低效、主题形象乏味雷同、通适技术转化困难、策划运营宏大脱节四类核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展后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现有资源严重荒废的现象,无法达到“永不落幕的园林展”的设计目标。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平展结合地进行城市展园设计,以此提升其展后的游客吸引力和场地使用率,推动城市展园的长远发展。针对上述四类平展矛盾,本文从设计策略和设计手法层面分别予以对应探究,寻找有效的指导方向和设计手段。在整体层面的设计策略上:第一,空间构成方面,通过组团形态顺应上位规划、区位节点发挥触媒作用,平面构成明晰导览序列,以保证长期平稳的客流量;第二,主题形象方面,要营造亲民的地域性归属、强调游...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平展结合视角下的城市展园设计研究


肖蒙国际花园展平面图[16]

花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6-在法国,1992年创办的肖蒙国际花园节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自2008年起提出基于临时性的展览性质,大胆运用廉价的、非常规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有些设计思想前卫手法大胆,更像一个艺术装置启发人们思考[24-25]。这些临展不但减轻了会后可持续利用压力,更唤醒了人们花园本质理解的探索,为展园的艺术带来持久的启发动力(图1-2)。闭展后管理权移交当地文化合作公共机构,确保该地区各类不动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其他现代艺术创作的开展[18]。在英国,一些城市展园后期开发时摒弃了上述模式,政府权力下放,另辟蹊径交给发展公司进行二次开发。然而这种策略使得规划更多是一种设想,最终则因缺乏详细的可实施的计划以及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搁浅[26]。为了避免展时展后管理不统一,在2001年“为明日做的展览”中,临时性景观将低维护材料以及材料的生态性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地域性材料有助于城市展园的特殊性体现与生态性的发展提供佐证[27-28]。1.4.2国内研究现状(1)理论研究方面在政策指导上,提倡对会后利用方面存续发展。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方针推进了会后利用“由无到有、由有到精”根本性转变。2019年最新出台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中,强调遵循3R原则和节约型园林理念,切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设计”的发展战略。承接政策,目前相关研究已经从园林展系统规划、城市展园规划和场地详细设计三个层面综述实现了会间和会后绿地功能的转换途径[29]。会前选用可重复利用的天然材料,会后这些材料可回收利用到其他的绿地中。在学术研究上,根据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和可视化分析,得出发文量和趋势如下(图1-3)。自1999年昆明世园会后,发文量有迅速上升趋势?

关键词,园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7-图1-3相关关键词发文量统计(来源:中国知网https://kns.cnki.net/kns/Visualization/VisualCenter.aspx)本文综述了城市展园研究出现后的近十年间,在城市展园设计、展园会后利用两方面相关文献。在城市展园的设计方面,孟兆祯(2011)提出城市展园的设计特色是“虽小犹全”,善于运用传统园林手法,展园布局“小中见大”,地形“因山就水”,风格“因地制宜”,兼顾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30]。在此指导下,各届城市展园都进行了主题生成表达、地域特色表达、空间布局处理、体验性与参与性设计等设计探究,其中邓丽娟(2014)、黎萃(2014)、杨肖(2019)、等人基于城市地理、人文、民俗、时代等地貌特征[31],对城市展园的景观形象进行深入探究[32-33]。李杰(2014)、彭希茜(2015)等人在城市展园中考虑了展后可持续的设计手法,提出较为具体的利用建议[34-35]。张超(2016)、陈银峰(2016)、周婵跃(2016)等人从游客游览感知出发[36],着重探究多感官刺激的互动式体验景观营造[37-38]。王向荣(2018)、肖遥(2018)、余洋(2019)等人推陈出新,以游人体验为第一视角,寻求新时代下展园通过特殊的结构形态、材料技术进行创新创意性表达,以营造独特的文化意境[39-40]。在展园的会后利用方面,王向荣(2006)依据大量欧洲园林展参展经验,倡导对于我国园林展会后的持续思考。在此前提下,南楠(2009)从长远收益入手,从完善绿地系统、促进城市建设、推动旅游发展给出园林展的大尺度规划策略[41]。张谊佳(2011)以园博会的会后利用视角向前推演,给出多样利用和管理的规划方法。胡杰冰(2013)基于使用者表现和评价调研,给出立足民众需求、区域定位的会后利用建议,以及科学统筹、多元创新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园林类博览会展园规划后评估及优化对策——以广西历届省级园博园为例[J]. 凌展翅,李柱刚,李霞,项哲.  规划师. 2019(19)
[2]2019北京世园会国际馆结构设计[J]. 江洋,常莹莹,马凯,陈彬磊,李婷,杨勇,黄中杰.  建筑结构. 2019(17)
[3]展示地域特征的城市展园设计——以河北省第一届园博会张家口园为例[J]. 杨肖.  现代园艺. 2019(16)
[4]室外展览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 王靖赟.  现代园艺. 2019(06)
[5]珠海园[J]. 王向荣,林箐,张诗阳,李洋,许璐,常弘,满媛,张雨生,孙国栋.  城市环境设计. 2019(01)
[6]低碳发展与合作创新——天津低碳创意花园的建设与管理运营[J]. 王洪成,杨宁.  中国园林. 2018(S2)
[7]民族节事场域居民的权力感、主客交往意愿与节事支持度研究[J]. 韦瑾,戴光全.  旅游科学. 2018(06)
[8]面向可持续未来的尚村竹篷乡堂实践——一次村民参与的公共场所营造[J]. 宋晔皓,孙菁芬.  建筑学报. 2018(12)
[9]排水性沥青路面与透水人行道应用——以上海世博会园路工程为例[J]. 翟紫呈.  现代园艺. 2018(13)
[10]基于网络点评数据的园林展会后利用评价研究[J]. 蒋鑫,吴丹子,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8(05)

博士论文
[1]城市视角下世界园艺博览会环境景观整合规划策略研究[D]. 丁晨旸.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审美体验下的当代西方景观叙事研究[D]. 邱天怡.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 李瑶亭.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 杨鑫.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园艺博览会展览建筑形态地景化设计研究[D]. 孙若宸.北京建筑大学 2017
[2]园博会场馆后续利用规划研究[D]. 袁梦.长江大学 2017
[3]当代便携式可移动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黄怡平.东南大学 2016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后利用研究[D]. 姜波.东北林业大学 2016
[5]基于综合感知的展园设计研究[D]. 陈银峰.重庆大学 2016
[6]互动式体验景观在园博园展园中的研究与运用[D]. 张超.北京林业大学 2016
[7]基于乡土景观的园博会设计及会后利用研究[D]. 吕冬琦(Lyu Dongqi).北京林业大学 2016
[8]中国博览型园林城市展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彭希茜.重庆大学 2015
[9]园林类展会中城市展园设计研究[D]. 李杰.山东农业大学 2014
[10]西安世博园陕西展园景观形象研究[D]. 邓丽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6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6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