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土拱效应原理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空间土拱效应原理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模型试验表明土拱效应客观存在,目前关于土拱效应原理的研究,平面应变条件下主要以直墙背挡土墙的侧向土压力计算为主,空间条件下主要集中在桩顶竖向土压力的计算方面。但挡土墙的范畴不只限于直背墙,也不只限于平面应变条件,考虑土拱效应的斜背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空间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目前还未见有文献对其进行探讨。同时,在其它实际工程中土拱效应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矿区回填场上覆土压力、地下洞室上覆土压力和盾构开挖面支护力等方面。因而,有必要对土拱效应原理在挡土墙和这些所涉及的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土拱效应原理及其应用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主要工作包括:1、以顾慰慈等建立的挡土墙后土体破坏模型为基础,结合土拱效应原理,建立了挡土墙和临近地下室外墙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将该模型划分为Ⅰ、Ⅱ、 Ⅲ、Ⅳ四个区域,通过在各个区域内取水平微分单元体,建立各微分单元体的水平和竖向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了各区相应的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计算出挡土墙后任意位置的主动土压力;并提出了空间土压力合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2、用Matlab画出了考虑土拱效应影响的挡土墙和临近地下外墙的挡土墙的空间主动土压力分布三维视图,分析总结了挡土墙和临近地下外墙的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分布规律,表明了空间效应对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3、利用顾慰慈等建立的挡土墙后土体破坏规律对梯形楔形体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新的滑动面倾角α、以及β角计算公式,避免了其体积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结合土拱效应原理,推导出了松动土压力状况下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对Terzaghi松动土压力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将其应用到梯形楔形体模型中;与以往模型相比较,修正后的梯形楔形体模型所计算出的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与模型试验值更为接近。4、结合土拱效应原理以及斜墙背挡土墙的特点,提出了新的主动侧向土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了采用以往考虑土拱效应的侧压力系数不能求解出黏性土条件下挡土墙土压力解析解的难题。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和不考虑土拱效应计算理论的比较,表明考虑土拱效应的计算理论能更为准确的反应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的分布状况。
【关键词】:土拱效应 有限土体 空间主动土压力 梯形楔形体模型 斜墙背挡土墙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6
- 1.1 背景意义9-10
- 1.2 挡土结构土拱效应研究现状10-24
- 1.2.1 挡土墙试验研究现状10-11
- 1.2.2 平面应变条件下土拱效应原理及其应用研究现状11-16
- 1.2.3 空间条件下土拱效应原理及其应用研究现状16-17
- 1.2.4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7-23
- 1.2.5 土拱效应研究未来发展趋势23-24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难点分析24-26
- 1.3.1 本文研究内容24-25
- 1.3.2 本文研究内容难点分析25-26
- 第二章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研究26-41
- 2.1 计算模型26-28
- 2.2 主动土压力计算28-34
- 2.2.1 模型A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28-33
- 2.2.2 模型B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33-34
- 2.3 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合力34-36
- 2.3.1 情况一时主动土压力合力计算方法34-35
- 2.3.2 情况二时主动土压力合力计算方法35-36
- 2.3.3 空间主动土压力合力36
- 2.4 算例分析36-40
- 2.5 本章总结40-41
- 第三章 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研究41-54
- 3.1 计算模型41-44
- 3.2 主动土压力计算44-49
- 3.2.1 第一类土体破坏状态时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44-49
- 3.2.2 第二、三类土体破坏状态时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49
- 3.3 空间主动土压力合力49-50
- 3.4 算例研究50-53
- 3.5 本章总结53-54
- 第四章 考虑土拱效应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54-66
- 4.1 梯形楔形体模型的修正55-57
- 4.2 上部覆土压力计算57-63
- 4.2.1 侧向土压力系数57-59
- 4.2.2 修正Terzaghi松动土压力59-62
- 4.2.3 修正Terzaghi松动土压力公式的验证62-63
- 4.3 开挖面极限支护力63-64
- 4.4 算例分析64
- 4.5 本章总结64-66
- 第五章 考虑土拱效应的斜墙背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66-75
- 5.1 主动土压力66-71
- 5.1.1 主动土压力系数67-69
- 5.1.2 主动土压力计算69-71
- 5.2 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合力作用点71
- 5.3 算例分析71-74
- 5.3.1 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72-73
- 5.3.2 与不考虑土拱效应的理论比较73-74
- 5.4 本章总结74-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6.1 主要结论75-76
- 6.2 研究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音;李守德;;平行抗滑墙间土拱效应机理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2 邹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3 张培泽;;浅谈土拱效应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4 刘辉;米海珍;文桃;刘豪杰;;土拱效应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1期
5 彭述权;李夕兵;樊玲;;刚性挡墙主动破坏墙后土拱效应细观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肖鑫厚;郭逸凡;郭院成;;桩锚与土钉水平向联合支护体系的土拱效应研究[J];河南科学;2013年07期
7 琚晓冬;冯文娟;;土拱效应的尺寸研究[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5年02期
8 张军发;刘永安;;抗滑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J];科技资讯;2008年01期
9 张军发;刘永安;;抗滑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J];科技资讯;2008年02期
10 彭帅;汪华斌;周博;李纪伟;;基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形成的细观数值模拟[J];地质通报;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东;周顺华;王炳龙;;粘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敏;古海东;孙宽;;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朱朝辉;;建立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的尝试[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石胜伟;梁炯;;基于土拱效应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挡板下落试验及机理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土拱效应探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邹新军;杨眉;;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栋;散粒货物对重载敞车厢体侧压力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李成芳;预应力锚拉桩三维土拱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董捷;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胡俊强;双排桩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王振强;悬臂抗滑桩土拱效应的静力及动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周龙翔;土钉支护体系土拱效应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兵;巴达铁路某边坡考虑土拱效应的桩间土钉墙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孟祥震;不连续多桩承台基础条件下基坑支护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龚志方;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马慧娟;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林庆涛;空间土拱效应原理的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高翔;考虑土拱效应的桃园至巴中高速公路K103~920~K104+300段边坡桩板墙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龚小钧;点锚设计中的三维塌落拱原理及其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8 曹胜涛;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崔海浩;悬臂式单排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管玉坤;基坑复合支护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与土拱效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土拱效应原理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9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