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研究 ——以浙江安吉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5-01-14 10:36
在新农村建设推动下,乡村建设正开展得正如火如荼。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为例,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有着发达社会经济与区位交通优势的浙江省,乡村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带动了乡村景观改造实践的发展。浙江省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经历了较为完整的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过程,并在过程中完成了修正与创新,成果显著。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新工程,是新农村建设在实践方面的重要创新。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县在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安吉县的创新实践显示,以美丽乡村为引领,以成线分片区的方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房改造建设和乡村生态建设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有着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将有着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等荣誉与称号安吉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风景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和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的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的研究...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1.1.1 时代背景
1.1.2 我国现代乡村聚落景观不断发展
1.1.3 我国乡村改造实践现存问题
1.2 研究对象
1.2.1 概念界定
1.2.2 范围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现状
1.3.2 相关研究
1.3.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及浙江安吉县乡村聚落改造实践相关概述
2.1 安吉县乡村新农村建设背景与相关理论
2.1.1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2.1.2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2.1.3 安吉县乡村聚落改造实践相关政策依据
2.2 安吉县地理环境与乡村聚落
2.2.1 安吉县地理特征与历史背景
2.2.2 安吉县土地水域环境资源概况
2.2.3 安吉县社会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2.3 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模式
2.3.1 改造实践思想
2.3.2 改造实践原则
2.3.3 改造实践规划重点
2.3.4 多层次发展的安吉新农村建设模式
2.4 安吉县乡村聚落发展现况
2.4.1 村庄建设历程
2.4.2 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2.4.3 基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综合考虑的安吉县乡村改造类型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风景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
3.1 特色与现状
3.1.1 地理环境生态资源丰富
3.1.2 向休闲旅游业转型的产业现况
3.1.3 较为完善的村庄发展基础
3.2 村庄改造策略
3.2.1 总体思路
3.2.2 改造原则
3.2.3 功能定位
3.2.4 改造目标
3.2.5 综合改造策略
3.3 聚落景观改造实践方法
3.3.1 以主要景观为发展重点,多层次发展的村域聚落景观改造结构
3.3.2 以乡土特色为载体,特色鲜明的乡村景观节点改造
3.3.3 保留特色的建筑单体改造
3.3.4 适应新生活方式的平面布局
3.3.5 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
3.4 有序的外部景观改造
3.4.1 庭院景观优化与滨水景观升级
3.4.2 以村民为主体,重视“竹文化”的景观提升
3.4.3 公共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
4.1 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的特色与现状
4.1.1 丰富的历史文化物质资源
4.1.2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人文资源
4.1.3 引领地域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发展
4.2 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改造策略
4.2.1 总体思路与改造四原则
4.2.2 发展文化新业态的产业定位
4.2.3 阶段化目标
4.2.4 分区保护的综合改造策略
4.3 历史文化物质景观保护性改造实践——以鄣吴镇鄣吴村为例
4.3.1 核心街巷系统保护型改造
4.3.2 重点历史建筑“场所精神”与“时间感”的保留改造
4.3.3 人居乡土建筑特色引导改造
4.3.4 点带结合的绿化体系
4.3.5 保留为主、因地制宜的细节改造
4.4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重构实践
4.4.1 传统文化的实体化寄托
4.4.2 特色文化的叙事性重构
4.4.3 产业迁移、重组与提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
5.1 特色与现状
5.1.1 地理区位优势便捷
5.1.2 重视产业转变的产业现状
5.1.3 创新理念的深入开展
5.2 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建设改造策略
5.2.1 改造实践思路与定位
5.2.2 四大规划理念
5.2.3 把握机遇、引领发展的改造目标
5.2.4 建设乡村生活综合体的解析
5.2.5 改造建设主体分析
5.3 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方法
5.3.1 分重点多层次的分区组团发展
5.3.2 在乡村空间中嵌入“激活点”提升聚落空间
5.3.3 多样完善的生态化基础设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对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影响及启发
6.1 总体改造格局与原则
6.1.1 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整体格局
6.1.2 地域性与时代性原则
6.1.3 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
6.1.4 现实性与持续性原则
6.2 新农村建设对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积极影响
6.2.1 聚族而居转向便捷生活的新聚落空间模式
6.2.2 村民多元化就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6.2.3 传统村落格局得到保留,文脉发展延伸
6.2.4 建筑构筑形式更加科学合理
6.3 新农村建设对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消极影响
6.3.1 新建农居均千篇一律,民居地方特色减弱
6.3.2 改造的不均衡性使得政策与实践脱节
6.3.3 对乡村评价的片面化使得急功近利的改造渐长
6.4 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启发
6.4.1 改造应构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为主导的规划理念
6.4.2 在改造中对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
6.4.3 保留乡土民俗特色,传承文保理念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反思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与参与课题
附录 B:附表
附录 C:访谈资料整理
本文编号:4026815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1.1.1 时代背景
1.1.2 我国现代乡村聚落景观不断发展
1.1.3 我国乡村改造实践现存问题
1.2 研究对象
1.2.1 概念界定
1.2.2 范围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现状
1.3.2 相关研究
1.3.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及浙江安吉县乡村聚落改造实践相关概述
2.1 安吉县乡村新农村建设背景与相关理论
2.1.1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2.1.2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2.1.3 安吉县乡村聚落改造实践相关政策依据
2.2 安吉县地理环境与乡村聚落
2.2.1 安吉县地理特征与历史背景
2.2.2 安吉县土地水域环境资源概况
2.2.3 安吉县社会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2.3 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模式
2.3.1 改造实践思想
2.3.2 改造实践原则
2.3.3 改造实践规划重点
2.3.4 多层次发展的安吉新农村建设模式
2.4 安吉县乡村聚落发展现况
2.4.1 村庄建设历程
2.4.2 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2.4.3 基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综合考虑的安吉县乡村改造类型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风景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
3.1 特色与现状
3.1.1 地理环境生态资源丰富
3.1.2 向休闲旅游业转型的产业现况
3.1.3 较为完善的村庄发展基础
3.2 村庄改造策略
3.2.1 总体思路
3.2.2 改造原则
3.2.3 功能定位
3.2.4 改造目标
3.2.5 综合改造策略
3.3 聚落景观改造实践方法
3.3.1 以主要景观为发展重点,多层次发展的村域聚落景观改造结构
3.3.2 以乡土特色为载体,特色鲜明的乡村景观节点改造
3.3.3 保留特色的建筑单体改造
3.3.4 适应新生活方式的平面布局
3.3.5 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
3.4 有序的外部景观改造
3.4.1 庭院景观优化与滨水景观升级
3.4.2 以村民为主体,重视“竹文化”的景观提升
3.4.3 公共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
4.1 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的特色与现状
4.1.1 丰富的历史文化物质资源
4.1.2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人文资源
4.1.3 引领地域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发展
4.2 历史文化保护型乡村改造策略
4.2.1 总体思路与改造四原则
4.2.2 发展文化新业态的产业定位
4.2.3 阶段化目标
4.2.4 分区保护的综合改造策略
4.3 历史文化物质景观保护性改造实践——以鄣吴镇鄣吴村为例
4.3.1 核心街巷系统保护型改造
4.3.2 重点历史建筑“场所精神”与“时间感”的保留改造
4.3.3 人居乡土建筑特色引导改造
4.3.4 点带结合的绿化体系
4.3.5 保留为主、因地制宜的细节改造
4.4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重构实践
4.4.1 传统文化的实体化寄托
4.4.2 特色文化的叙事性重构
4.4.3 产业迁移、重组与提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
5.1 特色与现状
5.1.1 地理区位优势便捷
5.1.2 重视产业转变的产业现状
5.1.3 创新理念的深入开展
5.2 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建设改造策略
5.2.1 改造实践思路与定位
5.2.2 四大规划理念
5.2.3 把握机遇、引领发展的改造目标
5.2.4 建设乡村生活综合体的解析
5.2.5 改造建设主体分析
5.3 产业多元的综合创意体验型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方法
5.3.1 分重点多层次的分区组团发展
5.3.2 在乡村空间中嵌入“激活点”提升聚落空间
5.3.3 多样完善的生态化基础设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对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影响及启发
6.1 总体改造格局与原则
6.1.1 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整体格局
6.1.2 地域性与时代性原则
6.1.3 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
6.1.4 现实性与持续性原则
6.2 新农村建设对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积极影响
6.2.1 聚族而居转向便捷生活的新聚落空间模式
6.2.2 村民多元化就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6.2.3 传统村落格局得到保留,文脉发展延伸
6.2.4 建筑构筑形式更加科学合理
6.3 新农村建设对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消极影响
6.3.1 新建农居均千篇一律,民居地方特色减弱
6.3.2 改造的不均衡性使得政策与实践脱节
6.3.3 对乡村评价的片面化使得急功近利的改造渐长
6.4 安吉县乡村聚落景观改造实践的启发
6.4.1 改造应构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为主导的规划理念
6.4.2 在改造中对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
6.4.3 保留乡土民俗特色,传承文保理念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反思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与参与课题
附录 B:附表
附录 C:访谈资料整理
本文编号:4026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02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