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湿陷性分布不连续对湿陷变形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土湿陷性分布不连续对湿陷变形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析导致湿陷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的原因对黄土湿陷性的准确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相关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还不足。以西安黄土塬区的黄土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对湿陷土与非湿陷土不同比例、排列方式和湿陷程度下土体的湿陷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黄土中湿陷土分布不连续对湿陷变形产生的抑制作用是导致湿陷量计算值和实测值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黄土体中湿陷土单元和非湿陷土单元分布越杂乱,非湿陷土单元所占的比例越高时,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而湿陷土单元的湿陷程度对抑制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弱。在计算湿陷量时,应考虑黄土湿陷性不连续效应的影响,并在工程实践中逐渐积累反映这种效应影响的经验数据。
【作者单位】: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试坑浸水试验 湿陷变形 数值计算
【分类号】:TU444
【正文快照】: 0引言黄土是中国分布较广的区域性特殊土,分布面积约64万km2,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60%[1]。湿陷性黄土在天然湿度下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受水浸湿后强度降低,在压力作用下土体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沉陷。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的原则和具体方式直接受湿陷性评价结果控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侃彦;张继文;刘争宏;石怀清;钱春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试坑浸水试验[J];勘察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2 王延辉;张希宏;袁勤刚;;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性试验分析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3 杨庆义;;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6期
4 任海波;;某黄土场地试坑浸水试验[J];陕西建筑;2008年08期
5 王小军;米维军;熊治文;武小鹏;屈耀辉;魏永梁;;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01期
6 陈正汉,刘祖典;黄土的湿陷变形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1986年02期
7 高国瑞;黄土湿陷变形的结构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4期
8 李大展,何颐华,隋国秀;Q_2黄土大面积浸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9 黄雪峰;陈正汉;哈双;薛塞光;孙树勋;徐毅明;金学菊;朱元青;;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特征的大型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10 武小鹏;楚华栋;屈耀辉;米维军;魏永梁;;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判定方法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生;张洪萍;;浅谈盐渍土和黄土的工程性质和处理方法[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2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3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4 申春妮;方祥位;陈正汉;;非饱和重塑Q_2黄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5 申春妮;方祥位;陈正汉;;Q_2黄土的非饱和直剪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6 肖强;郑颖人;叶海林;;静力无衬砌黄土隧洞稳定性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7 袁飞;刘新荣;钟祖良;;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掌子面纵向间距优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贾嘉陵;孙国富;高徐军;;新黄土地层二元结构变形耦合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郭改梅,张喜发;大庆地区湿陷性黑土的野外特征及成分结构[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卢全中;彭建兵;;黄土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体系及若干问题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本构架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余雄飞;赵峥嵘;;黄土的湿度定名法及修正库伦定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5 陈志新;邢娇秀;;黄土高边坡层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倪万魁;刘东燕;张永兴;;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刘志彬;刘松玉;冯松涛;;黄土湿陷试验过程中的电阻率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祖典;陈正汉;;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和工程问题[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余雄飞;谢定义;;湿陷性黄土增湿剪切破坏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康佐;;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的结构受力特性测试[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何永强;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5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凌霞;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李晓军;路基填土破损过程的细观识别与破损参数测定[D];长安大学;1999年
10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拿;矸石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玉婷;水泥加固红土的力学特性及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环;晋南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分区及其岩土特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志杰;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林浩;黄土状击实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林容;辽西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万瑞霞;黄土地区深基坑土钉支护的变形规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长玲;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与湿陷变形规律及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泽平;三种改良土的渗透性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黎叩晨;表层黄土对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国瑞;黄土显微结构分类与湿陷性[J];中国科学;1980年12期
2 苗天德,王正贵;考虑微结构失稳的湿陷性黄土变形机理[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年01期
3 何颐华,闵连太;湿陷性黄土地基桩的负摩擦力问题[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6期
4 马侃彦;张继文;刘争宏;石怀清;钱春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试坑浸水试验[J];勘察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5 高国瑞;中国黄土的微结构[J];科学通报;1980年20期
6 高国瑞;兰州黄土显微结构和湿陷机理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1979年02期
7 沈珠江,胡再强;黄土的二元介质模型[J];水利学报;2003年07期
8 高国瑞;细粒土结构专门术语、概念和分类命名的初步方案[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年01期
9 汤连生,张鹏程,刘增贤,王洋;土体饱和度确定的两个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5期
10 罗奇斌;王家鼎;康卫东;朱亮;许再良;付新平;;湿陷性黄土试坑浸水试验中土压力变化特征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军;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凤玺,米海珍,胡燕妮;黄土湿陷变形本构关系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周凤玺,米海珍,胡燕妮;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黄土湿陷变形本构关系[J];岩土力学;2005年11期
3 王芳;李荣建;赵树德;;黄土湿陷变形的灰色关联分析[J];基建优化;2007年02期
4 赵云刚;许德鲜;寇杨军;刘国煜;;地下水位变幅对黄土湿陷变形特征之影响探讨[J];工程勘察;2008年S1期
5 陈正汉,刘祖典;黄土的湿陷变形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1986年02期
6 钱鸿缙,涂光祉;关中地区黄土的湿陷变形[J];工业建筑;1996年07期
7 钱鸿缙,涂光祉;关中地区黄土的湿陷变形[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8 明经平,赵维炳;粉煤灰湿陷变形的三轴试验和计算[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9 张洪萍,包卫星;增减湿黄土压缩与湿陷变形特征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5年05期
10 门楷;;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变形计算方法的评价[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鸿缙;涂光祉;;关中,河津地区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的野外试验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董忠级;程方方;;旋喷桩加固黄土湿陷变形地基工程实例[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刘祖典;陈正汉;;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和工程问题[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张少宏;杨小平;郭敏霞;李永红;;非饱和压实黄土的压缩与湿陷特性[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余雄飞;赵峥嵘;;黄土的湿度定名法及修正库伦定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6 余雄飞;赵峥嵘;;黄土的湿度定名法及修正库伦定律[A];新疆水利学会获奖论文集(1989-1998)[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雪浪;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机理、地基处理及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凤玺;基于广义塑性力学原理的黄土湿陷变形本构关系的研究探讨[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荣建;影响黄土地基变形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黄土湿陷性分布不连续对湿陷变形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1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