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孔隙度与渗透率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8:19

  本文关键词: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孔隙度与渗透率演化规律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砂岩在多次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度及渗透率随荷载的变化规律,利用致密岩石惰性气体渗透率测试系统对砂岩进行了5次循环加卸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在加载阶段与卸载阶段的变化曲线均是不重合的。围压加载阶段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围压的变化关系均呈指数关系,在围压卸载阶段孔隙度与渗透率随围压变化均呈幂函数关系。砂岩在低围压条件下渗透率随围压变化的程度较大,在高围压条件下渗透率变化程度较小。加载阶段砂岩渗透率变化程度在第1次循环期间较大,从第2次循环开始由于岩样一定程度的压密渗透率随围压变化越来越小,而卸载阶段5次循环过程中渗透率随围压的减小而增大,但是循环次数增加过程中,渗透率的恢复程度相对于第一次循环越来越小。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关键词】循环加卸载 孔隙度 渗透率 围压 砂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72090,11272113,1157211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2809)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砂岩是水利工程、地下石油储备工程以及地下核废料储备工程中常见的岩体。循环加卸载情况在工程中经常遇到,如,工程中硐室的开挖与支护、机械振动与波浪荷载等。特别在大坝蓄水、泄水过程,高边坡开挖加固过程,煤岩开采、石油天然气储存等工程中循环加卸载经常发生。由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刘先贵;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周建,龚晓南;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应变软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3 代平;孙良田;李闽;;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5期

4 吴凡,孙黎娟,何江;孔隙度、渗透率与净覆压的规律研究和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彭苏萍,孟召平,王虎,马春丽,潘结南;不同围压下砂岩孔渗规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6 贺玉龙,杨立中;围压升降过程中岩体渗透率变化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许江;鲜学福;王鸿;王维忠;杨秀贵;;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类材料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8 黄远智;王恩志;;低渗透岩石渗透率对有效应力敏感系数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9 陈运平;王思敬;;多级循环荷载下饱和岩石的弹塑性响应[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10 胡大伟;周辉;潘鹏志;张凯;邵建富;冯夏庭;;砂岩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渗透率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昱;叶源新;刘光廷;李鹏辉;;多轴应力作用下砂砾岩单裂隙渗流规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李道娟;许江;杨红伟;李树春;;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砂岩变形特性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王磊;师永民;宋秋国;柴智;秦小双;李晓敏;吴文娟;;长深气田火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成因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李长洪;张立新;姚作强;张吉良;苗胜军;;两种岩石的不同类型渗透特性实验及其机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纪洪广;侯昭飞;张磊;孔凡标;;载荷岩石材料在加载-卸荷扰动作用下声发射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史秀志;董凯程;陈小康;曾志林;;高应力条件下爆破振动对岩石破坏研究[J];爆破器材;2008年05期

7 李明军;苏崇华;刘双棋;杨志兴;;低渗岩芯应力敏感性升降法实验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江同文;唐明龙;肖香姣;王洪峰;;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特低渗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J];沉积学报;2007年06期

9 刘洪磊;杨天鸿;于庆磊;陈仕阔;;凝灰岩破坏全过程渗流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10 张李;张茂林;梅海燕;;不同开采方式下应力敏感对低渗气藏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旭;孙可明;李凯;;流固耦合作用下水平井变质量流动规律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立娟;岳湘安;崔丽宁;;弹性形变对油藏压敏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唐益群;张曦;叶为民;黄雨;王艳玲;周念清;;地铁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力特性和动强度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燕;杨林德;闫小波;李鹏;;软弱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小琴;李文平;盛平;;砂岩卸载过程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韩林;刘向君;孟英峰;李皋;刘洪;吴小林;;灰岩在三轴变围压循环压缩中的变形特征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汪益宁;吴晓东;王瑞河;赖枫鹏;杨朝蓬;;非线性流下低渗气藏水平裂缝井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9 熊魂;付小敏;王从颜;;砂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A];2014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十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浩;罗布泊盐湖卤水硫酸钾矿床特征及其化学工艺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四巍;单轴和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叶礼友;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仇敏玉;交通荷载对道路工后沉降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8 乔东生;深水平台锚泊定位系统动力特性与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韩涛;富水基岩单层冻结井壁受力规律及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杨红伟;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与孔隙水耦合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高浩锋;砂岩、泥质岩和煤岩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马灏;汕头软土在不规则循环荷载下的动力性能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5 胡艾国;沁水盆地煤层泡沫压裂液研究及性能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洋;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特殊井试井解释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志生;煤层注水渗流特性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8 蔡波;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赵致艺;循环荷载频率对K_0固结饱和粘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林奇;振动频率对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平 ,席道瑛 ,薛彦伟;循环荷载下饱和岩石的滞后和衰减[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2 潘别桐,吴旭君;工程岩体渗透性研究现状和趋向[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2期

3 刘建军,刘先贵;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许江,大久保诚介,鲜学福;循环载荷对三城目安山岩变形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韩宝平,冯启言,于礼山,毛琼,李炉明,张洪茂;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碳酸盐岩渗透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6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大理岩三轴压缩变形破坏与能量特征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7 谢和平,鞠杨,董毓利;经典损伤定义中的“弹性模量法”探讨[J];力学与实践;1997年02期

8 彭苏萍,屈洪亮,罗立平,王磊,段延娥;沉积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02期

9 韩小妹,王恩志,刘庆杰;低渗透岩石的单相水非Darcy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赵忠虎;谢和平;;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伟;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亮;;地面渗透率与地下渗透率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5期

2 李志强;鲜学福;;煤体渗透率随温度和应力变化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3 李宏艳;齐庆新;梁冰;彭永伟;邓志刚;李春睿;;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多尺度效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陈佩珍,徐丽萍,何宗斌,刘传海;渗透率逐点解释深度序列模型及其释解系统[J];测井技术;1988年04期

5 Manmath N.Panda;关振良;谢丛姣;;用粒度分布参数计算单相渗透率[J];地质科学译丛;1995年03期

6 问晓勇;伊向艺;卢渊;管保山;梁莉;刘萍;;不同压裂液对煤岩渗透率伤害实验评价初探[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3期

7 吴曼;杨晓松;陈建业;;超低渗透率测量仪的测试标定及初步测量结果[J];地震地质;2011年03期

8 王冠贵;一种经济的渗透率图版编制方法——油层产能的定量估计[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9 刘红歧,夏洪泉,郭肖;利用分形插值曲面研究渗透率的分布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杨胜来;刘伟;冯积累;汪如军;涂中;张友彩;唐治平;杭达震;;加压时间对储层岩心渗透率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斌;;利用流动单元计算高含水油田渗透率[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馥励;马俊;阎守国;王克协;;利用井孔偶极弯曲波求取VTI孔隙介质渗透率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克协;马俊;伍先运;张碧星;;利用偶极声测井中弯曲模反演渗透率的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汪洋;姜瑞忠;何伟;邢永超;;气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渗流状态及渗透率表征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6 尹太举;张昌民;;濮53块在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动态变化[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抒华;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预测及其浸润过程有限元模拟[D];山东大学;2014年

2 郑贵强;不同煤阶煤的吸附、扩散及渗流特征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潘荣锟;载荷煤体渗透率演化特性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会杰;深部裂隙煤岩渗流性质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王启立;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贺玉龙;三场耦合作用相关试验及耦合强度量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曼;超低渗透率测量系统的测试标定及初步实验结果[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2 高浩锋;砂岩、泥质岩和煤岩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梁浩楠;应力/时间相关裂隙渗透率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王胜利;利用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反演渗透率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马强;长6期子长—安塞河流—三角洲砂体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建立[D];西北大学;2012年

6 马媛;油藏渗透率粗化算法研究与实现[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7 张菁;镇泾砂岩油藏渗透率有效应力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常莉;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夏超逸;煤体透水机制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10 李铃;大牛地气田低渗砂岩渗透率有效应力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孔隙度与渗透率演化规律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1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