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地震效应下非线性抗剪强度参数对裂缝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上限解析

发布时间:2017-06-04 12:08

  本文关键词:地震效应下非线性抗剪强度参数对裂缝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上限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拟静力分析法,建立功能方程,推导了地震效应下裂缝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采用数学规划方法,计算了不同参数组合条件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值,详细分析了非线性条件下一系列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边坡安全系数随非线性参数和地震效应的增大而减小。对比分析可知,在非线性破坏准则下,裂缝深度较大时,裂缝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且边坡越陡影响越大;当裂缝深度超过某个值后,临界破坏面起始端可能不穿过裂缝最底端,而是从裂缝中间某部位穿过。在地震效应作用下,非线性抗剪强度参数对安全系数影响显著。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裂缝边坡稳定性分析内容,所列图表为边坡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裂缝边坡 非线性破坏准则 地震效应 安全系数 极限分析上限法 拟静力分析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08522,No.51478477)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项目(No.2012SK3231,No.2012TT2039)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No.2012122033)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1引言裂缝边坡在实际工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研究表明,坡表裂缝的存在会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研究裂缝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徐学军等[1]推导了裂缝开展深度的弹性解,在常规的裂缝深度开展范围内,裂缝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当裂缝深度较大时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炼恒;李亮;但汉成;罗苏平;任东亚;;极限上限分析中“切线法”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的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8期

2 徐学军;王罗斌;何子杰;;坡顶竖向裂缝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人民长江;2009年22期

3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4 刘宝琛,崔志莲,涂继飞;幂函数型岩石强度准则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5 胡卫东;张国祥;;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塑性极限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9期

6 张迎宾;李亮;赵炼恒;姚辉;任东亚;;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11期

7 赵炼恒;李亮;杨峰;罗强;刘项;;Upper bound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with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based on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年04期

8 唐高朋;赵炼恒;李亮;高连生;谭悍华;;基于MATLAB的边坡稳定性极限上限分析程序开发[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冯夏庭;;埋入式抗滑桩支护地震边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土质及软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4 赵炼恒;李亮;但汉成;罗苏平;任东亚;;极限上限分析中“切线法”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的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8期

5 史石荣;陈林杰;余超;;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烈度地震区边坡稳定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刘华;段建;;动力荷载作用下土质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石挺丰;赵炼恒;;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加筋路堤稳定性极限上限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杨宇江;李艳;刘建坡;徐帅;;爆破作用下露天矿边坡动态稳定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9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李安洪;许江波;;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10 许强;董秀军;;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成因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李云安;葛修润;张鸿昌;糜崇蓉;;岩-土-结构强度参数估算及其应用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许江波;郑颖人;;埋入式抗滑桩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5 杨国香;叶海林;伍法权;祁生文;董金玉;;反倾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6 言志信;郭斌;贺香;江平;;多级边坡平台宽度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的影响[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言志信;郭斌;段建;;黄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探讨[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王小委;陈洪凯;;坠落式危岩主控结构面端部塑性区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9 Tohid Kazerani;;A discontinuum-based model to simulate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failure in sedimentary rock[A];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5 No.5)[C];2013年

10 林永亮;李新星;张波;;双向锚固岩石边坡抗滑稳定性拟静力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小礼;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岩土极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02年

8 张传庆;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石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9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柴文革;围压卸载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与破坏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磊;丁家坟滑坡失稳机制及变形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鹤;云南省盈江地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森;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和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春生;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黄磊;汶川地震区崔家油房岩质斜坡的地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张晓曦;边坡工程稳定性极限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胡碧英;汶川地震灾区边坡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强;郑西客运专线黄土路基边坡防护形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2 ;Development of Finite Element Limiting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Engineering Sciences;2007年03期

3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4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5 赵炼恒;罗强;李亮;刘项;张迎宾;;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上限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6 马崇武,,武生智,苗天德;对非线性破坏准则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线性简化[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钟万勰;极限分析中新的上、下限定理[J];力学学报;1983年04期

8 李新坡;何思明;徐骏;王成华;;预应力锚索加固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极限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李新坡;张正波;吴永;何思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竖直边坡稳定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Seismically Induced Slope Instabili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the Case of a Road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it Region[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小礼;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岩土极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素华;;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2期

2 李立锋;;开挖扰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3 吕国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4 周罕;徐则民;吴吉民;;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工程建设;2008年02期

5 孙富学;杨昭宇;阮长锋;朱云辉;;基于优化智能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1期

6 易国雄;马威;;顺德中专学校天马岗东侧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J];科技资讯;2009年04期

7 黄海明;许成承;刘小文;;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16期

8 俸锦福;郝勇;颜丙山;;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及方法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陈祖云;张桂珍;邬长福;杨胜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10 孙强;张振文;李玲;;基于距离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的边坡稳定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茅献彪;李三寿;李益焕;;边坡稳定性的试验研究[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2 曹庆林;;边坡稳定性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的灰色理论分析[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刘雄;;天然土石堆积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分析计算方法[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4 郑宏;;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严格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5 侯晓亮;谭晓慧;;灰色关联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6 刘高扬;郑文博;李耀基;蔡永昌;;基于流形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旭华;陈守煜;陈雄;;边坡稳定性主客观权重模糊模式识别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边亚东;张玉国;祝彦知;;边坡稳定性分析集成系统的实现[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吉同元;胡光伟;;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左双英;李景阳;梁风;陈筠;;贵阳市人工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小强;最小势能原理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4 王军;多重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胜利;风化和降雨作用下软岩边坡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武亚军;基坑工程中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及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杨红坡;基于再生核质点法的地基承载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军;山体边坡稳定性及相关灾害防治措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崔颖辉;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吕振国;基于变形分析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雍艾华;重庆某化工园区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张毅;模糊聚类迭代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6 谢磊;边坡稳定性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丽;红土型边坡稳定性的损伤分析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亮;多种分析方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阜;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彬;青海凤凰山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及治理措施[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地震效应下非线性抗剪强度参数对裂缝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上限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20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