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两种距径比下微型组合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

发布时间:2017-06-05 23:13

  本文关键词:两种距径比下微型组合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开展2种距径比下微型组合抗滑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点,研究距径比对微型组合抗滑桩整体抗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微型组合抗滑桩结构受力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无变形阶段—阶段—性破坏阶段);2桩顶位移超过总桩长的3.6%,微型组合抗滑桩就进入塑性破坏阶段;3桩顶连系梁有效约束了桩体位移,使得微型组合抗滑桩各排桩在位于滑面以上约l_2/8处(l_2为自由段长度)出现反弯点,且滑面以上l_2/5、以下l_1/10(l_1为嵌固段长度)范围内的桩身弯矩较大,且最大弯矩位于滑面以上l_2/20处;4距径比较小(即7.5)时,微型组合抗滑桩对桩间土体的"楔紧"作用较强,抗滑桩能承受更大的滑坡推力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关键词】微型组合抗滑桩 距径比 碎石土滑坡 受力变形 反弯点
【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1220170)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近年来,微型组合抗滑桩因其自身优势,被逐渐用于滑坡防治工程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桩间距影响了微型组合抗滑桩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对结构抗滑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是微型组合抗滑桩结构设计时的重要参数[5]。目前不少的学者都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受力变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士川,陈立新,张进;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Ⅱ)[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2 雷文杰;郑颖人;冯夏庭;;滑坡治理中抗滑桩桩位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6期

3 石胜伟;梁炯;韩新强;李乾坤;杨栋;;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模型试验[J];地质通报;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郑颖人;唐晓松;李安洪;;人工智能在双排全长式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唐晓松;郑颖人;段永胜;李安洪;;人工智能在埋入式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刘伟宏;郑明新;王虹;孔祥营;;单个围桩-土耦合抗滑结构的土压力试验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Development of Finite Element Limiting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Engineering Sciences;2007年03期

5 万玲;吴剑;魏作安;;抗滑桩抗滑阻力的优化计算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6 闫金凯;门玉明;;基于模型试验的滑坡防治微型桩设计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7 唐晓松;郑颖人;杜小平;段永胜;;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的埋入式抗滑桩治理方案优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9期

8 刘伟宏;郑明新;王虹;孔祥营;;单个围桩-土耦合抗滑结构受力试验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9 董铁春;唐晓松;颜厥得;李明;;抗滑桩治理效果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J];重庆建筑;2012年09期

10 王增琪;;高海拔地区小坡度热融滑坡机理与治理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年廷凯;栾茂田;杨庆;蒋景彩;;基于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颖人;赵尚毅;梁斌;宋雅坤;雷文杰;;抗滑桩设计新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张丹丹;刘小丽;黄敏;李白;;微型群桩加固岩石滑坡受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守升;;某黄土边坡滑塌机理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A];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C];2014年

5 张锡治;何明华;;抗滑桩加固边坡最佳位置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肖世国;岩石高边坡开挖松驰区及加固支挡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宋从军;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理论及控制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雷文杰;沉埋桩加固滑坡体的有限元设计方法与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周春梅;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抗滑桩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6 朱益军;基于GIS公路边坡稳定评判与防护决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申永江;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9年

9 闫金凯;滑坡微型桩防治技术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郑轩;连续桩键结构加固阻滑机理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辉;整体现浇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俊;基于Matlab不同影响因素下复合土钉支护的沉降变形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邹立垒;超载作用下微型群桩与边坡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李文娟;土质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首智;微型组合抗滑桩工作机理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福波;内昆铁路龙塘山3#大桥抗滑墩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戴熙;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措施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协强;抗滑桩在公路边坡加固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唐世雄;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的电厂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翟利华;山区高速公路斜坡桥基稳定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春林;吴顺川;吴承霞;金爱兵;张友葩;;复活古滑坡治理及微型抗滑桩承载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陈立新,王士川;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J];工业建筑;1997年07期

3 王士川,陈立新;抗滑桩间距的下限解[J];工业建筑;1997年10期

4 王成华,陈永波,林立相;抗滑桩间土拱力学特性与最大桩间距分析[J];山地学报;2001年06期

5 陈双庆;古田隧道山体滑坡病害处理设计[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王乾坤;抗滑桩的桩间土拱和临界间距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7 龚健,陈仁朋,陈云敏,程光明,应建国;微型桩原型水平荷载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0期

8 郑颖人,赵尚毅;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滑)坡支挡结构的内力[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0期

9 吴顺川,高永涛,金爱兵;失稳高陡路堑边坡桩锚加固方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1期

10 雷文杰;郑颖人;冯夏庭;;滑坡加固系统中沉埋桩的有限元极限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杰,唐益群,黄雨;下沉式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内力分析比较[J];上海地质;2005年02期

2 刘小渝;赵勇;林新;;钢筋砼空心截面抗滑桩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井源;;抗滑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4期

4 申永江;孙红月;尚岳全;李焕强;王迎超;;基于测斜数据的抗滑桩工作状态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唐晓松;郑颖人;邱文平;;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有限元设计计算与优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张友良,冯夏庭,范建海,方晓睿;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7 戴自航,沈蒲生,彭振斌;弹性抗滑桩内力计算新模式及其有限差分解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8 左丹强;大截面、超深抗滑桩的施工[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4期

9 朱忠荣,寇国祥;抗滑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J];煤炭工程;2005年03期

10 江新;侯著丹;喻s

本文编号:424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24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