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6-06 12:05

  本文关键词: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裂隙岩体的表征单元体(REV)是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从表征单元体研究角度与参数、研究方法以及量化方法3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将探讨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的角度归纳为结构面及块体几何参数、岩体力学参数和水力学参数3个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学方法、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对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最后对量化岩体REV尺度的常用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包括直观判断、误差及变异系数判别法、假设检验、曲线拟合法和灰关联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作者单位】: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表征单元体 尺寸效应 等效参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27238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是由各种类型的结构面(包括节理、层面和断层等)切割完整岩石形成的,这些结构面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形特性和岩体水力学性质起着控制作用。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使得结构面参数、岩体力学和水力学参数表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岩体的尺寸效应主要表现在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辉明;张宜虎;孙云志;;岩体等效变形参数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周创兵,於三大;论岩体表征单元体积REV——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的一个基本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3 卢波,葛修润,朱冬林,陈剑平;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分形几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4 荣冠;周创兵;王恩志;;裂隙岩体渗透张量计算及其表征单元体积初步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5 宁宇;徐卫亚;郑文棠;孟国涛;石安池;吴关叶;;柱状节理岩体随机模拟及其表征单元体尺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6 张文;陈剑平;苑晓青;马骏骅;;基于三维裂隙网络的RQD尺寸效应与空间效应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7 张贵科;徐卫亚;;裂隙网络模拟与REV尺度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8 夏露;刘晓非;于青春;;基于块体化程度确定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J];岩土力学;2010年12期

9 杨建平;陈卫忠;戴永浩;;裂隙岩体变形模量尺寸效应研究Ⅰ:有限元法[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10 杨建平;陈卫忠;戴永浩;;裂隙岩体变形模量尺寸效应研究Ⅱ:解析法[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子建;高永涛;朱俊;崔波;;基于REV的岩质边坡力学参数模拟试验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唐辉明;张宜虎;孙云志;;岩体等效变形参数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纪成亮;李晓昭;王驹;赵晓豹;汪志涛;邵冠慧;王益壮;;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4 郑文棠;徐卫亚;宁宇;孟国涛;;节理玄武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占荣;;地下洞室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5期

6 狄圣杰;汪明元;邓南沙;宋庆滔;;土石混合体REV尺度数值方法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7 范雷;姜黎;胡启芳;;微裂隙对工程岩体变形参数的影响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2期

8 张乐飞;杨青松;;基于蒙特卡罗随机节理的岩体洞室初喷加固效果研究[J];公路;2013年06期

9 杨世勇;胡厚兰;;复杂节理岩体对榆佳高速公路某隧道的初喷支护作用机理研究[J];公路;2013年06期

10 胡鹏;朱国荣;江思珉;;裂隙网络模型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工程勘察;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亚军;姚军;;裂缝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流动模拟方法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创兵;;岩体表征单元体与岩体力学参数[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银河;夏露;于青春;;考虑岩桥破坏的块体稳定性分析方法[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郑文棠;;节理玄武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A];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2年获奖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2年

6 李晓昭;郭亮;章杨松;锁沛斯;周扬一;王益壮;;岩体裂隙统计均质区的划分[A];第5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璐琳;武法东;;中国香港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与保护规划现状浅述[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罗超;贺宏涛;;可靠度理论在倾倒式破坏中的分析与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郑松青;李阳;赵志峰;;缝洞型油藏离散模型表征研究[A];地球资源环境定量化理论与应用——2009年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卢波;自然单元法的发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张宜虎;岩体等效水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7 章广成;复杂裂隙岩体等效力学参数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梅涛;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优化及在甘肃北山芨芨槽岩块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王仁坤;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10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晓;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高速远程崩滑流事件多因素复合约束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良;岩溶含水层渗透张量的三维化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峰;惠州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朱贵娜;复杂岩体三维岩石块体系统构建方法及程序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益壮;核废料处置库北山预选区结构面均质区划分[D];南京大学;2011年

7 周奎;含三维裂隙的脆性岩体破坏机理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伊小娟;大型水电站坝区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董海宝;非可溶岩隧道涌突水量及危险性预测评价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义山;基于流固耦合的水库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子兴;张家雷;王嵩;;各向异性随机泡沫模型的弹性性能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徐光黎,潘别桐,晏同珍;节理岩体变形模量估算新方法[J];地球科学;1991年05期

3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岩体非连续裂隙网络水力学特征[J];地球科学;1995年04期

4 唐辉明,马淑芝,刘佑荣,贾洪彪;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稳定性与防治对策研究[J];地球科学;2002年05期

5 于青春,大西有三;岩体三维不连续裂隙网络及其逆建模方法[J];地球科学;2003年05期

6 唐辉明;张宜虎;孙云志;;岩体等效变形参数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徐松年;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动向[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3期

8 徐松年;;玄武岩双层柱状节理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J];地质论评;1980年06期

9 周创兵,熊文林;地应力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J];地震学报;1997年02期

10 周创兵,於三大;论岩体表征单元体积REV——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的一个基本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晓晨;裂隙岩体渗流非连续介质数值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2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张宜虎;岩体等效水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4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伟;裂隙岩体渗流等效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2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3 张树光;赵亮;徐义洪;;裂隙岩体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王月英;姚军;黄朝琴;;裂隙岩体流动模型综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杨建平;陈卫忠;吴月秀;谭贤君;;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张量数值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8 周志芳;裂隙岩体三维渗流问题的边界元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9 刘培泰,张景德,王乃光,潘和平,刘吉善;裂隙岩体强度试验单点法及其前景[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梁作景;;坚硬裂隙岩体中洞库的锚喷支护[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蒋爵光;凌建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强度预测[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刚;;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勇;稀疏裂隙岩体三维饱和水流—传热及热应力半解析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薛娈鸾;裂隙岩体的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的复合单元算法[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白兰兰;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韩松峰;裂隙岩体在水—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析及其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徐剑;层状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维溪;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的有限元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齐曲;裂隙岩体的随机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26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