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缝隙 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碎片空间的再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缝隙 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碎片空间的再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建筑存在于城市的空间之中,建筑和空间于是形成了一种对抗的互补关系。“乌托邦”的城市规划是建筑与空间协调统一的整体,然而,现实的城市中总是充满了不完美的建筑和不协调的空间。“碎片空间”作为城市的规划和实施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消极、无效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总要面对的问题。“碎片空间”与城市规划概念中的“缝隙”有密切的关系,有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技术、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也有其特定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宏观地说,对“碎片空间”的克服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改造为具有积极心理属性的城市“缝隙”;其二是以特定的建筑方式来填补,这种建筑方式就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碎片空间建筑”。“碎片空间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中早已存在,“蜗居建筑”、“创意建筑”、“衍生建筑”是最主要的三种形态。由于“碎片空间建筑”不同于城市中的一般性建筑,即那些在整体和全面的规划设计基础之上建造起来的城市建筑,而是一种具有补充、贴补和修复性质的建筑,因此,“碎片空间建筑”的设计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建筑。相对而言,“碎片空间建筑”要更加注重与周围建筑、空间的协调和统一关系。在设计意图上,可以考虑从实用性的景观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城市中的无效空间进行填充。在设计的方式上,则可以借鉴新旧建筑的关系来具体地操作和实施。“集装箱建筑”是“碎片空间建筑”多元化设计的典型案例之一。
【关键词】:碎片空间 缝隙 碎片空间建筑 设计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7-8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8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8-15
- 一、学术发展的历史走向9-10
-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10-13
-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13-15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第五节 研究框架16-17
- 第一章 碎片空间的存在形式及空间形态的解读17-22
- 第一节 城市缝隙的概念17
- 第二节 碎片空间的产因与属性17-18
- 第三节 碎片空间的心理尺度和物理尺度18-20
- 第四节 碎片空间的比例关系20-21
- 第五节 碎片空间的存在方式21-22
- 第二章 碎片空间建筑的已知建造形态探索22-44
- 第一节 迫于生存需求的违章类“蜗居”建筑22-28
- 一、无奈的“蜗居”建筑22-24
- 二、“蜗居”建筑与城市的社会文化24-28
- 小结28
- 第二节 具有审美诉求的个性化“创意”建筑28-37
- 一、日本代表性“创意”建筑29-34
- 二、北欧代表性“创意”建筑34-37
- 小结37
- 第三节 寻求普适价值的理想化“衍生”建筑37-44
- 一、参数化“衍生”建筑38-40
- 二、模块化“衍生”建筑40-44
- 第三章 碎片空间建筑的再设计方法初探44-59
- 第一节 碎片空间建筑设计与新旧建筑的关系44-47
- 一、旧建筑的分析与整合44-45
- 二、旧建筑的置换与共生45-46
- 三、模块化与旧建筑的衍生46-47
- 第二节 碎片空间的类型分析47-49
- 第三节 碎片空间建筑设计的再设计方法49-52
- 第四节 碎片空间建筑的协调与冲突52-54
- 第五节 碎片空间的景观填充54-55
- 第六节 碎片空间的功能填充55-56
- 第七节 同一元素的多元化设计探索——以“集装箱建筑”为例56-59
- 第四章 碎片空间的模数化设计实验59-71
- 第一节 课题背景59-61
- 第二节 概念确定61-62
- 第三节 生成过程62-63
- 第四节 形态生成63-65
- 第五节 图解分析65-66
- 第六节 成果展示66-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天伟;;上海里弄开发与保护的新天地[J];百年建筑;2003年Z1期
2 师永涛;;生活在被设计的城市里[J];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01期
3 颜佩楠;叶木泉;;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J];园林;2012年06期
4 陈飞;;小城思索——浅议城市历史文化遗产[J];上海城市规划;2000年05期
5 张锦秋;俄罗斯城市文化环境一瞥[J];建筑学报;2001年10期
6 韩小平;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J];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李敏泉;特色·标志·个性——关于21世纪“城市特色”的理论思考[J];中外建筑;2004年01期
8 ;再谈城市保护性话题述评[J];城市开发;2004年11期
9 周霞,冯江,吴庆洲;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10 金秋野;;大连:虚构怀旧下的城市乐园[J];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泉;;特色 标志 个性——关于21世纪“城市特色”的理论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宁玲;;消费时代下城市历史文化构建的新思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琳yN;;昆明城市特色的挖掘保护与继承发展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王铮忾;;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文化特色的规划与实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5 王武科;张凌;卢一华;;品质城市:城市转型的新方向——奉化市品质城市建设的思路与策略[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6 张祖刚;;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亚洲建筑师协会第七次论坛会”的主题报告[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7 吴志强;邓雪nr;朱R
本文编号:437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3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