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水利用的牡丹江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10 14:22
本文关键词:基于雨水利用的牡丹江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因为全球淡水资源总量不足,人们的淡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全球淡水资源紧缺。同时,雨水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水资源一直被人们所忽视;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雨水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将雨水收集处理,达到可使用标准,可以缓解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而园林绿地在建设海绵城市和利用水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兼具美化功能,它可以有效的实现雨水的滞留、渗透、传输、净化以及利用。为实现雨水有效的收集利用,本文以牡丹江师范大学为例,探讨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问题;通过净流系数法和彭曼公式定量计算校园内可收集雨水量和植物需水量,比较两者之间关系;通过分析牡丹江大学的场地条件,将其分成三个区域,分别实践三个雨水收集利用的模式;后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证明其科学性。现结论如下:(1)计算牡丹江师范大学的雨水资源潜力。牡丹江师范大学校园内可收集雨水量为367485.9m3,植物需水量为49235.58m3,雨水资源潜力巨大。(2)将牡丹江师范大学从集雨角度分为三个区域,实践不同的雨水利用模式。生活服务区的可收集雨水量为161265.48m3,植物需水量为28480.1m3,以收集和渗透的模式为主;主教学区的可收集雨水量为50483.4m3,植物需水量为8996.2m3,以收集模式为主;体育活动区的可收集雨水量为121622.6m3,植物需水量为11759.2m3,以渗透模式为主。(3)校园中将景观设计与雨水利用设计相结合,设计校园景观的同时,实现雨水的收集、传输与利用。在校园的中心位置,结合蓄水池将雨水收集,形成水池、跌水和喷泉等水景;在校园的西北侧的西园中,结合人工湖将雨水调蓄利用,形成自然水景景观。(4)校园内通过运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蓄水池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渗透、传输、利用。其中主教学区蓄水池容量经计算,分别设计成700m3、500m3、700m3,弃流池容积经计算,分别设计成97m3、76m3、131.5m3。并通过水量平衡分析验证容量设计的合理性。本文的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结合了雨水利用的功能,将雨水的收集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践行了校园景观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为建设兼具雨水利用功能的生态景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江师范大学 雨水利用 校园规划 景观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4
【目录】:
- 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1 前言11-18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淡水资源缺乏,雨水成为一种资源11-12
- 1.1.2 未来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12
- 1.1.3 园林绿地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的功能12-13
- 1.1.4 过度城市化引发的雨洪问题13-14
- 1.1.5 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的矛盾14
- 1.1.6 传统市政基础设施的局限性14-15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法16-17
- 1.5 技术路线与流程17-18
- 2 雨洪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启发18-27
- 2.1 内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18-20
- 2.2 国外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20-27
- 2.2.1 美国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20-22
- 2.2.2 德国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22-24
- 2.2.3 澳大利亚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24-26
- 2.2.4 日本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26-27
- 3 牡丹江师范大学概况分析27-31
- 3.1 现状分析27
- 3.2 学校概况27-28
- 3.3 人文环境28
- 3.4 气候条件分析28
- 3.5 排水条件分析28-29
- 3.6 可收集雨水量计算29
- 3.7 植物需水量计算29-31
- 4 牡丹江师范大学方案设计31-63
- 4.1 牡丹江师范大学规划设计31-37
- 4.2 主教学区方案设计37-45
- 4.2.1 主教学区可收集雨水量计算37
- 4.2.2 主教学区植物需水量计算37
- 4.2.3 雨水利用方案设计37-38
- 4.2.4 主教学区景观设计38-45
- 4.3 生活服务区方案设计45-52
- 4.3.1 生活服务区可收集雨水量计算45
- 4.3.2 生活服务区植物需水量计算45
- 4.3.3 雨水利用方案设计45-46
- 4.3.4 生活服务区景观设计46-52
- 4.4 体育活动区方案设计52-56
- 4.4.1 体育活动区可收集雨水量计算52
- 4.4.2 体育活动区植物需水量计算52-53
- 4.4.3 雨水利用方案设计53-54
- 4.4.4 体育活动区景观设计54-56
- 4.5 牡丹江师范大学内技术设施设计56-62
- 4.5.1 下凹式绿地56-57
- 4.5.2 雨水花园57-59
- 4.5.3 植草沟59-60
- 4.5.4 透水铺装60-62
- 4.6 植物配置62-63
- 4.6.1 树种规划62
- 4.6.2 植物配置62-63
- 5 主教学区集雨设施设计63-68
- 5.1 主教学区蓄水池容积计算63-66
- 5.1.1 蓄水池容量设计63-65
- 5.1.2 蓄水池容量设计65-66
- 5.2 水量平衡分析66-68
- 6 结论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5
- 附录75-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
本文关键词:基于雨水利用的牡丹江师范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3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