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外环境景观的研究及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11 04:07

  本文关键词: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外环境景观的研究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类公共建筑不仅提升城市的形象,其环境景观为文化活动提供场所,着重建立人与环境的交融。良好的建筑环境景观与建筑本身的协调,既能提供建筑本身的基本服务,又能为市民营造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本文抽样实地对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六大重点发展城市的51座文化类公共建筑的环境景观调查,以出入口广场空间、休憩娱乐空间、通道空间、水景空间、基础种植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等为主要的调查内容,探讨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环境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保留;并采用SD法对调查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建筑风格、空间感受、地域文化特色、植被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等为线索,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而运用SPSS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当前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的风格总体属于现代风格;空间感受均相对开敞、安静;植物景观的人工性相对较强,植物的季相变化不明显,但总体空间效果较好的空间,植被层次均以复层混交的植物配置模式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不高,指示性的标志不明显;水景景观以静水且人工给水为主等。(2)结合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外环境景观研究与植被因子的评价结果,分别总结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出入口广场空间、休憩娱乐空间、通道空间、水景空间、基础种植空间的总体效果较好的空间参考场景以及相应的植物配置参考模式。通过SD法对文化类公共建筑环境景观的评价,得出使用者较为满意的环境景观场景,为以后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景观建设模式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文化类公共建筑 外环境景观 地域特色 SD法
【学位授予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TU9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相关理论8-9
  • 1.1.1 公共建筑8
  • 1.1.2 文化类公共建筑8
  • 1.1.3 文化建筑综合体8-9
  • 1.1.4 建筑环境景观9
  • 1.2 研究背景9-11
  • 1.3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状况11-13
  • 1.3.1 SD法的国外研究状况11-12
  • 1.3.2 SD法的国内研究状况12-13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4
  •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1.5.1 研究内容14-15
  • 1.5.2 研究方法15
  • 1.6 创新之处15-16
  • 1.7 技术路线图16-17
  • 第二章 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环境景观的调查研究17-40
  • 2.1 调查区域概括及调查点的选取17-19
  • 2.1.1 调查区域的概况17-18
  • 2.1.2 调查点的选取18-19
  • 2.2 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分类与外环境的调查研究19-30
  • 2.2.1 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分类19-20
  • 2.2.2 文化类公共建筑外环境的构成20-30
  • 2.3 文化类公共建筑外环境地域特色30-39
  • 2.3.1 地方文脉的保留30-37
  • 2.3.2 人活动带来的地域特色37-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SD法对珠三角文化类公建环境景观的评价40-71
  • 3.1 SD法的评价原理40
  • 3.2 SD法的评价步骤40-57
  • 3.2.1 SD法评定尺度表的建立与场景选取40-55
  • 3.2.2 评价者的选择55-56
  • 3.2.3 数据统计分析56-57
  • 3.3 SD法评价结果57-70
  • 3.3.1 不同学历的人对5个空间总体评价结果57-59
  • 3.3.2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评价结果59-70
  • 3.4 本章小结70-71
  • 第四章 SD法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71-81
  • 4.1 出入口广场空间的评价结果统计与分析71-73
  • 4.1.1 出入口广场空间的评价结论71-72
  • 4.1.2 出入口广场空间植被因子的评价结论72-73
  • 4.2 休憩娱乐空间评价结果统计与分析73-74
  • 4.2.1 娱乐休憩空间的评价结论73-74
  • 4.2.2 休憩娱乐空间植被因子的评价结论74
  • 4.3 通道空间的评价结果统计与分析74-76
  • 4.3.1 通道空间的评价结论75
  • 4.3.2 通道空间植被因子的评价结论75-76
  • 4.4 水景空间评价结果分析与结论76-78
  • 4.4.1 水景空间评价的结论77
  • 4.4.2 水景空间植被因子的评价结论77-78
  • 4.5 基础种植空间评价结果分析与结论78-80
  • 4.5.1 基础种植空间的评价结论78-79
  • 4.5.2 基础种植空间植被因子的评价结论79-80
  • 4.6 本章小结80-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7
  • 5.1 结论81-83
  • 5.2 讨论与展望83-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1-92
  • 附录A:各空间类型评价场景的植物配置模式92-1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梦;谢珊珊;申雪莹;孔德政;;春季城市公园滨水植物群落色彩感受评价[J];西部林业科学;2016年01期

2 司亚丽;;基于SD法的城市公园景观铺装设计研究——以合肥市杏花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年01期

3 黄瑞雯;;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运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年04期

4 叶松涛;;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筑;2013年22期

5 周加胜;;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中国名城;2013年05期

6 李腾飞;葛建福;郭雯雯;;基于SD法的博物馆建筑展览空间环境评价——以安徽省博物馆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5期

7 贾佳;宫艺兵;唐森林;;基于SD法对张家口城市建筑的色彩探析[J];山西建筑;2012年22期

8 吕斌;张玮璐;王璐;高晓雪;;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空间绩效分析——以广州、天津、太原为例[J];建筑学报;2012年07期

9 刘伟;朴永吉;弭珊;;基于SD法的商业步行街铺装景观研究——以济南泉乐坊商业步行街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苟爱萍;王江波;;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J];规划师;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建涛;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公晓莺;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梁明捷;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宋江涛;珠三角地区当代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龙;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运用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默;基于SD法的博物馆室内休闲空间适宜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苏宇;公共建筑入口空间构形及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卢美婷;场所精神在中山岐江公园的表现[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龙翔;福州市滨水植物景观评价及配置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韩进;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亚娟;基于SBE和SD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视觉景观质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胡恬;基于传统符号的中国现代地域建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李新;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左亮;基于SD法的建筑功能策划预评价[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珠三角文化类公共建筑外环境景观的研究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40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