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考虑残余应力的砂岩损伤理论模型

发布时间:2017-06-13 10:11

  本文关键词:考虑残余应力的砂岩损伤理论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自行研制的重力恒载蠕变渗流实验系统开展了砂岩恒定围压下的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应力应变过程。考虑岩样加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假定了轴向应力是轴向应变和球形应力函数;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岩样损伤演化过程中能量耗散及转化关系;将受载岩样应力分为有效弹性部分和损伤部分,弹性部分受载损伤演化,损伤部分最终演化为残余应力;基于损伤力学基本原理,理论推导建立了三轴压缩情况下考虑残余应力的砂岩损伤本构关系,并对理论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岩石受载损伤全应力应变过程,也能反映出围压对岩石损伤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随着围压的增大,砂岩需要损伤演化消耗的机械能也越大。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损伤演化 残余应力 理论模型 非线性变形 不同围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4071;512742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QZ0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损伤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含损伤材料的本构理论和损伤演化方程[1]。岩石材料相对于金属材料和人造材料而言,有其自身明显的非均匀性、双重孔隙特征及变形的非线性等特点。岩石损伤力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岩石损伤演变本构关系。能否得到完善岩石损伤本构关系,反映了对岩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娟;倪骁慧;孙斌祥;朱珍德;杜时贵;;粉砂岩三轴压缩条件下细观损伤特征的定量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鹰鹏;汪令辉;;两种不同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实验[J];中国矿山工程;2013年05期

2 周科平;胡振襄;高峰;王明球;杨泽;;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大理岩三轴压缩损伤规律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腾宇;基于CT扫描的岩石细观损伤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寿;杨永杰;杨圣奇;马占国;;三轴及孔隙水作用下煤的变形和声发射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任建喜;三轴压缩岩石损伤扩展细观机理及其本构模型[J];煤炭学报;2001年06期

3 杨永杰;宋扬;陈绍杰;;三轴压缩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2期

4 倪骁慧;李晓娟;朱珍德;;不同温度循环作用后大理岩细观损伤特征的定量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2期

5 任建喜;冯晓光;刘慧;;三轴压缩单一裂隙砂岩细观损伤破坏特性CT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任建喜,葛修润,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卸荷损伤演化机理CT实时分析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7 赵阳升;万志军;张渊;曲方;谢广玉;魏新杰;马伟;;20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万志军;赵阳升;董付科;冯子军;张宁;武晋文;;高温及三轴应力下花岗岩体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李廷春;吕海波;;三轴压缩载荷作用下单裂隙扩展的CT实时扫描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0 倪骁慧;李晓娟;朱珍德;;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细观疲劳损伤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勇;;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双向等应力下孔边塑性变形对残余应力分析的影响[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2 王家勇;对“钻孔偏心对松弛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的讨论[J];力学与实践;1990年05期

3 杨伯源;;钻孔偏心下的应变释放系数及残余应力[J];实验力学;1990年03期

4 吴克成,蒋立强;弱正交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量的声弹性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3期

5 巨东英;;第四届残余应力国际会议[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6 李英子;测定焊接容器残余应力的电测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戴福隆,亚敏,谢惠民,吕坚;云纹干涉与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方法与系统[J];实验力学;2003年03期

8 董浩存;一种测量金属管中残余应力的简易方法[J];物理测试;2003年03期

9 刘宝玉,柳兆荣;血管残余应力的一种确定方法[J];力学季刊;2003年02期

10 张剑寒;张宇民;韩杰才;赫晓东;;碳化硅空间用反射镜坯体残余应力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潘春旭;;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4 郑杰;张显程;;高温环境诱导的表面强化处理残余应力的释放[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6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杰凤;高锁螺栓干涉安装及其对螺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江小辉;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复杂薄壁件加工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肖磊;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王建花;复合材料身管残余应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诚诚;Ti-TiN-Zr-ZrN多层膜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康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横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晓臣;面向卫星零件工艺设计的拓扑优化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8 刘何亮;U肋与顶板连接焊缝残余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鹏;微晶玻璃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爱爱;基于SYSWELD的7A52铝合金双丝MIG焊残余应力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考虑残余应力的砂岩损伤理论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46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