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上海高桥镇和浦东新区的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上海高桥镇和浦东新区的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特性决定其对空间尺度的敏感性。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区域规划环评中空间尺度与基础数据的关系、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上海高桥镇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5年)和"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2010年)为例,通过对比方法,进一步说明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数据收集、汇总是区域规划环评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不同类型的基础数据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需要根据评价区域的实际和评价要求,合理选择数据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分辨率。区域规划环境评价应根据本身的层次、涉及范围,筛选出合理的显著环境因子,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尺度上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的结果侧重于总体描述、解释污染物散布的宏观空间格局和趋势,而在小尺度上则更有利于揭示局地精细化的污染扩散规律。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 空间尺度 基础数据 显著环境因子 评价指标体系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49)
【分类号】:X821;TU982.2
【正文快照】: 1引言区域规划环境评价属于规划层次的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Thérivel et al,1992;赵倩等,2010),是力图从源头和宏观上预防、减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Thérivel et al,1996)。然而,目前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冠伟;陈颖彪;陈健飞;李江涛;;CA-Markov模型的空间尺度敏感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8期
2 钟中;胡轶佳;闵锦忠;;中国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对空间尺度的敏感性[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3 游丽平;林广发;杨陈照;林巧莺;杨丽萍;;景观指数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以厦门岛土地利用格局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4 李军;黄敬峰;游松财;;不同空间尺度DEM对山区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11期
5 徐芝英;胡云锋;刘越;艳燕;;空间尺度转换数据精度评价的准则和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6 黄懿瑜,马蔚纯,余琦;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大气环境预测的数学模型[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凌;陈冲;尚金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SEA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2 傅丽华;谢炳庚;何燕子;仇应山;朱康;;基于小波分析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尺度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3 贾建颖;王永;孙照渤;刘毅;陈海山;;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空间分布及背景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4 孙晓宇;苏奋振;吕婷婷;高义;;珠江口西岸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5 马建超;林广发;陈友飞;陈俊明;;DEM栅格单元异质性对地形湿度指数提取的影响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毕如田;高艳;;典型地貌景观指数的多尺度效应分析——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吴晓璐;余琦;马蔚纯;;环境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及其在上海道路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韩会娟;马蔚纯;朱俊;余琦;;省域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方法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徐宪立;耿红;张科利;庞玲;陈济丁;;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7期
10 胡云锋;徐芝英;刘越;艳燕;;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转换[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冲;邵立国;;长春市交通规划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概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刘金婷;史伟伟;;邢台五十五年降水趋势变化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文武;朱婧;;我国景观格局演变尺度效应研究进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李茜;胡昊;张建辉;罗海江;;基于GIS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可视化研究与实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邵维懿;赵翠薇;谢永生;王培彬;翁应芳;;山地丘陵地区城市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分析[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鸿雁;哈尔滨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陈冲;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德林;黄土高原上黄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与生态功能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4 杨鑫;基于扩展CA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张廷斌;斑岩铜矿遥感蚀变信息重现性与优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崔莉;浙江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莘淇;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吕袭蒙;基于CPU的源强反算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邵立国;SD-GIS集成模型在城市交通规划环境评价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转璋;合肥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隋祥;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软件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郭遵强;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研究及在环境应急系统中的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周雯文;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格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董晓鹏;规划环评对大连城市发展影响及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张华;沽源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曰友;基于优势度的流域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辉,郭庆华,刘晓东;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2 于浩;杨勤科;张晓萍;李锐;;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DEM数据综合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3 尹长林;张鸿辉;游胜景;陈光辉;刘勤志;;元胞自动机城市增长模型的空间尺度特征分析[J];测绘科学;2008年05期
4 程结海;薛华柱;胡圣武;;空间数据尺度转换问题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5期
5 陈利顶,傅伯杰,王军;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延安地区大南沟流域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6 罗平;耿继进;李满春;李森;;元胞自动机的地理过程模拟机制及扩展[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7 黎夏;叶嘉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发展密度模拟[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8 杨昕;汤国安;王春;邓凤东;;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陕西省耀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9 杨青生;黎夏;;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结合及城市用地扩张模拟[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10 伍少坤;黎夏;刘小平;龚友夫;;基于城市扩张的动态选址模型——以深圳垃圾转运站选址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平,牛慧恩;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规划中的定位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2 ;农业区域规划[J];农牧产品开发;1999年12期
3 ;中越区域规划学术交流会在穗召开[J];热带地理;1995年02期
4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新世纪保护区面临的挑战及其有效对策[J];野生动物;2006年04期
5 王献溥;新世纪保护区的新模式[J];植物杂志;2001年01期
6 陈蓓桓;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J];江西化工;2003年03期
7 陈传康;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环境开发和保护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8 苏州河;扬州环保守护淮左古都碧水蓝天[J];绿叶;2004年05期
9 倪晓天;;浅谈基层环保部门如何推进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的实施[J];环境与生活;2014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世远邋王晓泓;区域规划与环保目标有机结合[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单彤;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区域规划[N];友报;2006年
3 万福玲(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重视无形节约 避免貌似节约的浪费[N];菏泽日报;2006年
4 袁建明 吴红伟 澄开宣;开发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N];江阴日报;2006年
5 秦佩华;邯郸经济开发区停产整治15家不环保企业[N];河北日报;2007年
6 高平;内蒙古 用政策保护生态[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杨涛利;大开发大建设不能放松环保[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裴相斌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将环境保护融入区域规划全过程[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记者 张陆龙;钱建民在调研()()湖环湖区域规划工作时强调[N];绍兴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宋金萍 唐悦;在保增长中守住生态“红线”[N];新华日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上海高桥镇和浦东新区的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5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