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弹性模量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3:03

  本文关键词: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弹性模量变化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岩体冻融损伤机制为温度降低使岩体中的水发生相变、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力的作用,岩体中的微裂隙在冻胀力的作用下扩展延伸,温度升高时,融化的水进入新的裂隙,冻结成冰再次产生冻胀作用,反复循环使裂隙网络扩展,最终造成岩体的损伤。基于此,从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冻胀力的作用下单裂隙扩展特性,推导了冻胀力与裂纹扩展长度之间的关系,利用Mori-Tanaka方法建立了岩体宏观损伤量与冻胀力及冻融次数之间的关系式,讨论了岩体弹性模量与冻融次数、冻胀应力以及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弹性模量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冻胀应力越大,岩体弹性模量衰减越快;岩体的渗透系数越大,弹性模量衰减越慢。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冻胀应力 渗透系数 裂纹扩展 弹性模量 冻融循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62009)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耐久性和实用性是寒区工程建设的重要指标,在寒区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岩体工程冻融损伤问题,如:岩质边坡的冻融剥蚀、滑塌、隧道围岩的冻胀失稳等,严重威胁着岩体工程的安全稳定。岩体由不连续面如裂隙、节理与岩块组成;不连续面互相连通形成裂隙网络,成为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高巍;白世伟;;岩体弹性模量尺寸效应的拟合研究[J];铜业工程;2006年03期

2 刘宝琛,张家生,杜奇中,涂继飞;岩石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3 徐光苗,刘泉声;岩石冻融破坏机理分析及冻融力学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4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考虑尺寸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5 张慧梅;杨更社;;冻融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模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刘泉声;康永水;刘小燕;;冻结岩体单裂隙应力场分析及热-力耦合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7 邓华锋;朱敏;李建林;王宇;罗骞;原先凡;;砂岩Ⅰ型断裂韧度及其与强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8 李新平;路亚妮;王仰君;;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单裂隙岩体损伤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9 刘红岩;刘冶;邢闯锋;张力民;马敏;;循环冻融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颖芳,周晶;人工神经网络在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2 柯长仁;蒋俊玲;陈升平;;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3 郭中华,朱珍德,花剑岚,张爱军,房震;灰岩强度特性的试验分析与数学模拟[J];地下空间;2001年04期

4 刘铁雄;彭振斌;韩金田;;灰岩岩性模拟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5 杨更社;奚家米;;煤矿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梁宁慧;;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7 李洪升,杜小振;冰体材料损伤与断裂破坏的本构理论[J];冰川冻土;2003年S2期

8 姚战军;黄坚;杜月和;戴汇川;;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1期

9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强度参数经验确定方法及工程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田勇,张伟斌,郝莹,李敬民,温茂萍;炸药热冲击损伤破坏及超声波特性参量检测[J];火炸药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常;冯新;周晶;;高混凝土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江松青;刘文韬;于恒;;微孔洞形核对延性材料损伤与失效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晶;付强;邓守春;梁乃刚;;构元组集弹性损伤模型对准脆性材料损伤至断裂各向异性特征的分析[A];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C];2007年

4 邝临源;赵红平;施惠基;冯西桥;;含表面缺陷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研究[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世文;刘仓理;李庆忠;;应变等价原理适用性探讨[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王奇志;郎博;;铆钉连接件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友庭;陈文哲;汤德平;;CuW70合金动态和静态变形中组织与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杨更社;奚家米;;煤矿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朱鹏;屈文俊;;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理论研究的探讨[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鹏;屈文俊;;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理论研究的探讨[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西成;内爆与外爆加载下壳体的力学状态及破坏模式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甄晓霞;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9 朱红兵;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大为;空间热循环和辐照环境对LF6铝合金焊接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丹;提升机动载荷作用下井塔振动分析与寿命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雷瑞丽;极端洪水和低温条件下的土石坝安全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晓磊;邯郸粉质粘土Duncan-Chang模型及应力—应变归一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彭锋;端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航;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破坏过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英慧;蒸压粉煤灰砖材料性能及砌体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徐爽;煤矸石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锚固长度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远明,吴紫汪,朱元林,廖全荣;大坂山隧道围岩冻融损伤的CT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2 仇文革;孙兵;;寒区破碎岩体隧道冻胀力室内对比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3 ;BEHAVIOR OF AIR-ENTRAINED CONCRETE AFTER FREEZE-THAW CYCLES[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09年03期

4 杨天鸿,屠晓利,於斌,张永彬,李连崇,唐春安,谭国焕;岩石破裂与渗流耦合过程细观力学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张玉军;;模拟冻-融过程的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数值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4期

6 母剑桥;裴向军;黄勇;闵维康;;冻融岩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7 ;Acoustic experimental study of two types of rock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reeze-thaw cycles[J];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12年01期

8 杨圣奇,徐卫亚,韦立德,苏承东;单轴压缩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与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杨圣奇,徐卫亚;不同围压下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枫;岩石压剪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罗彦斌;寒区隧道冻害等级划分及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云志;吴翩;付伟;万智;张华;张振华;;改良粉土强度的冻融循环效应与微观机制[J];岩土力学;2013年10期

2 覃丽坤;宋玉普;姚家伟;王玉杰;;海水中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在非比例加载下的双轴受压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1期

3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循环及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5 邴慧;何平;;冻融循环对含盐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6 周科平;李杰林;许玉娟;张亚民;杨培强;陈路平;;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7 汪恩良;介玉新;常俊德;钟华;;冻融循环后筋土复合体加载破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8 陈四利;史建军;于涛;黄杰;;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9 李杰林;周科平;张亚民;许玉娟;;冻融循环条件下风化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汪恩良;徐学燕;常俊德;钟华;高占坤;;冻融循环对塑料土工格栅拉伸性能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2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张众;于长江;;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友均;许辉;龙广成;;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的抗冻融循环性能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更社;张全胜;任建喜;蒲毅彬;;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细观损伤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成;刘汉勇;;冻融循环后轻骨料混凝土双轴压压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杨全兵;;冻融循环条件下NaCl浓度对混凝土内部饱水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施嘉伟;朱虹;吴智深;吴刚;;冻融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FRP-混凝土粘结界面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燕;申向东;;不同纤维掺量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及损伤量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宣金琦;赵立群;陈宁;;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对预拌抹灰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10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压统一强度准则[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慕儒;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0年

4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阵地;基于无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劣化过程和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6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周春生;寒旱区GCL防渗性能研究及相关机理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宁宝宽;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损伤破裂试验及其本构模型[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庆;冻融循环与碱—硅酸反应对混凝土及砂浆体的复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刘旭峰;冻融循环后混凝土抗压性能与短柱轴压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3 苏伟;冻融循环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2年

4 化晋创;冻融循环条件下粗粒土填料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聂治平;混凝土早期冻融循环后渗透性能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李晓媛;冻融循环条件下改性黄土力学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连江波;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物理性质变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翟雪;海水中冻融循环后湿筛混凝土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潇;冻融循环条件下陕北府谷地区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学波;湿筛大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弹性模量变化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61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