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曲率模态曲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曲率模态曲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曲率模态对简支梁的单处和多处损伤进行了识别研究。首先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模型,并计算得到了位移模态振型;针对噪声下具有不同损伤状况的结构,进行了曲率模态分析,通过曲率模态曲线的畸变定位损伤位置,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了损伤处的有效面积,并估计了其损伤程度。数值分析表明:曲率模态对结构的损伤较敏感,它无需原始结构的模态参数,仅需低阶模态信息便可准确方便的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过程中在引入随机误差情况下各指标识别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估计损伤程度,可为今后结构损伤识别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曲率模态 最小二乘拟合法 损伤程度 损伤识别
【分类号】:TU317
【正文快照】: 引言结构在使用期间受到设计荷载和其所处环境激励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损伤,这些损伤会导致结构失稳或者强度的损伤,影响结构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1-5]。因此当前结构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安全评估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超;;建筑物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现状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0年2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义仙;戚振中;;桥梁智能监测系统[J];安防科技;2006年08期
2 胡俊,王宗红;结构振动测试的模态参数识别[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曾德荣,肖盛燮;桥梁性态参数诊断系统理论和软件的开发[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肖盛燮,彭凯,缪吉伦,王家林;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梗概[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赵船辉;;大跨连续刚构桥加固后的安全监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4期
6 郑为;高水堂;;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3期
7 黄方勤;汪罗英;;钢筋混凝土T梁桥病害处理措施与加固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5期
8 李东升;李宏男;王国新;任亮;;传感器布设中有效独立法的简捷快速算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吴马保;;浅析混凝土桥梁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J];福建建筑;2009年04期
10 蔡向阳;;桥梁结构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培英;吴亚忠;邓昌;;基于损伤应变模态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江阿兰;王伟哲;;超声法检测东樱桃沟大桥盖梁混凝土质量的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郭瑞;贾丽君;;意外事故对PC连续梁桥的损伤及工程对策[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孟新奇;魏伦华;汤凤凯;吕家昱;;关于现浇箱梁裂缝的检测、维修与加固施工工艺方案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今朝;大跨斜拉桥断索危险性理论分析及健康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林新元;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裂后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变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世民;桥梁监测系统中海量数据分析理论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6 徐典;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与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张敬芬;基于振动的设备故障和结构裂纹智能诊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柴敬;岩体变形与破坏光纤传感测试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郭健;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易伟建,刘霞;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2 陈伟,瞿伟廉,姜正国;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1期
3 周唯;;浅议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方法[J];科技资讯;2007年3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葆,陆秋海,秦权;承弯结构的曲率模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禹丹江,陈淮;桥梁损伤检测的曲率模态方法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3期
3 陆熙,霍达;应用曲率模态理论识别实桥模型损伤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4 方水平;刘炯;吴浪;;曲率模态理论在桥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科学;2007年02期
5 吴波;方水平;肖林朵;;曲率模态理论在桥梁损伤诊断中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6 宋固全;方水平;张纯;;桥梁损伤诊断中曲率模态理论的有限元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年01期
7 涂胜;吴加权;马琨;;基于曲率模态理论研究桥梁损伤诊断的有限元分析[J];内江科技;2010年08期
8 李忠忠;;基于曲率模态方法的钢桁架桥梁损伤识别[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01期
9 丁科;;曲率模态小波分析在桥梁损伤检测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3年05期
10 李功宇,郑华文;损伤结构的曲率模态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玲;;基于曲率模态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参数研究[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陆熙;霍达;;应用曲率模态理论识别实桥模型损伤的研究[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3 黄健;凡友华;肖家友;高夕超;;基于小波分析和曲率模态的变截面梁损伤识别[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黄健;凡友华;肖家友;高夕超;;基于小波分析和曲率模态的变截面梁损伤识别[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志龙;陶桂兰;路万锋;;基于曲率模态的排架结构损伤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6 刘蕾蕾;;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的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宋子收;周奎;李胡生;;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系数差的损伤识别研究[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旦光;周平;何惠平;李顺;;基于曲率模态梁式结构的损伤定位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9 张谢东;蔡正东;;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变换方法的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徐忠成;王晓钢;赵云峰;李鸿雁;郭杏林;;压力管道腐蚀损伤识别的曲率模态法[A];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第四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静行;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结构模态分析与损伤诊断[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立;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胜;基于曲率模态理论研究桥梁损伤诊断的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浩;随机子空间方法和曲率模态分析方法在现有桥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邹晓军;梁桥结构损伤识别的曲率模态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周海攀;基于曲率模态理论桥梁损伤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蕾蕾;基于曲率模态分析的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贾磊;基于曲率模态相关性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张勇;基于曲率模态变化率指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方水平;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姜峰;模态曲率差技术在薄板损伤检测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翁健成;基于曲率模态理论的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曲率模态曲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4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6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