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资源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城市环境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从北京市建筑密度的布局、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的扩展三个方面探究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其热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北京市五环内的建筑以中密度区为主,高密度区次之,低密度区和高层建筑区的面积较少。不同环线之间各密度区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2环以内的建筑以密集的胡同四合院等高密度区为主,2-3环、3-4环之间以中密度建筑分布较多,主要表现为中低层楼房、一般居民小区等,4-5环内的建筑总体较少,以中密度建筑为主。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区的热岛强度在2010-2015年都表现为增强的趋势,且建筑密度越高,增强的幅度越大,而高层建筑区的热岛强度有减弱的趋势。由此可见,城市建筑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密度过高必然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从而使城市热环境恶化。通过降低建筑物的密度可以预留出更多的空地来发展成为绿地等类型,从而有效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公园绿地与水体的地表平均温度主要受水体面积和建筑区比例的影响,适当增加水面的面积,降低建筑区比例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公园内部的温度。而城市公园绿地与水体的斑块形状和空间分布也明显影响着公园的降温效应,外边界较简单、林地、草地、水体分布集中且建筑区斑块较分散的公园的降温效应较好。研究区所选公园降温影响范围介于389.27-2905.18m之间,其中降温幅度最大的是颐和园的7.48℃。城市公园绿地与水体对周围环境的降温影响面积和温度减少程度主要受其内部景观组成的影响,要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的热环境,可以将公园设计成边缘率较大的长方形、带形、条形以及边界蜿蜒的松散型。北京市处于高速扩展的进程中,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沿东西轴线两侧向南北方向呈“摊大饼式”扩展,北京市城市主城区的扩展在原主城区的基础上以向偏北方向扩展为主,其中顺义区、怀柔区和密云县的扩展较为明显。北京市高温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区,面积表现为持续增长的趋势;中温区的分布在2005-2013年则表现为持续减少的态势,而2005-2013年低温区的分布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态势有所放缓。分析北京市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热效应的贡献程度,城镇用地对地表热效应的贡献率最大,水体对地表热效应的贡献程度最小。高温区的重心移动趋势与城镇用地重心移动趋势基本一致,这再一次表明城市扩展是导致北京市地表热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合理进行城市空间结构配置和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公园绿地 建筑密度区 城市扩展 城市热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3;X1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11
- 1 1.1 研究目的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5
- 1.2.1 城市热环境研究进展11-12
- 1.2.2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12-14
- 1.2.3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14-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技术路线16-17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7-27
- 2.1 研究区概况17
- 2.2 数据来源17-18
- 2.3 研究方法18-27
- 2.3.1 地表温度反演方法18-20
- 2.3.2 城市建筑密度划分20-22
- 2.3.3 城市公园景观格局分析22-25
- 2.3.4 城市扩展对热环境影响分析25-27
- 3 北京城市建筑密度分布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27-33
- 3.1 北京市五环内建筑密度空间格局27-28
- 3.2 建筑密度与城市地表温度的关系28-29
- 3.3 建筑密度与城市热岛变化的关系29-30
- 3.4 本章小结30-33
- 4 北京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33-41
- 4.1 绿地景观结构对其内部热环境的影响33-35
- 4.2 城市公园绿地与水体的降温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35-37
- 4.3 影响因子分析37-39
- 4.4 本章小结39-41
- 5 北京城市扩展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41-47
- 5.1 北京市城市扩展分析41-42
- 5.2 北京市地表温度分布42-43
- 5.3 城市扩展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43-45
- 5.3.1 不同下垫面类型对高温区热效应的贡献43-44
- 5.3.2 北京市城市扩展与城市温度场变化关系44-45
- 5.4 本章小结45-47
- 6 结论及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5
- 个人简介55-56
- 导师简介56-57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天铁;;城市空间结构调控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2 周春山;叶昌东;;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3 吴启焰,朱喜钢;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4 王铮,邓悦,宋秀坤,吴兵;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5 房艳刚;刘鸽;刘继生;;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6 张志斌;袁寒;;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7 李忠淑;;浅谈铁路装备工业园对太原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3期
8 刘露;;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初探——以天津城市发展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9 陈菁;罗家添;吴端旺;;基于图谱特征的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10 李建伟;刘科伟;;城市空间结构情景规划分析——以岚皋县城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邹莹;田冬林;郭凯;李鑫;李铁鹏;;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选择[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大伟;黄薇;;复杂性理论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洁;刘晓虹;贾进;;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选择——以济南市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晶晶;;西安工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柳;温荣晓;;谈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陆邵明;;近现代外滩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演变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10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崔凌云;兰州城市空间结构将大幅调整[N];兰州日报;2014年
2 邵德化;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市政府研究室 高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认识[N];常州日报;2010年
4 赵燕菁;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例[N];南方周末;2004年
5 张新民 杨仲义 ;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N];天津日报;2004年
6 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局;坚持规划理念创新 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晓晨;积极稳妥推进改造工程[N];威海日报;2007年
8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 魏伟 张俊良;城市空间结构变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马艺轩;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10 李传良 鸡西市副市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3 高峰;城市演化与居民分布的复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竞梅;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宋樝;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荣;从煤矿城市到山水城市[D];东南大学;2004年
8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龙;上海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谢鹏程;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年
3 赵莹;大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与绩效[D];同济大学;2007年
4 金玲;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车志晖;包头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彦强;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及绩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2年
8 郭佳婧;城市化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雯君;清末(1902)以来万州城市空间结构和职能的演变[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森;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7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