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埋深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影响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00:00

  本文关键词:埋深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影响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两个重要的土动力学参数,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本文通过对取自江苏地区的397个原状黏性土样进行自振柱试验,深入研究了土的埋藏深度对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影响,结果发现: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均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在统计意义上呈指数关系;埋深对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的程度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关系曲线受埋深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因土类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从本次结果来看,埋深对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的影响最大,对淤泥质土和粉土的影响次之,对黏土和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影响最小,且每种土动剪切模量与剪应变的关系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受埋深的影响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建立了土层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验证了考虑埋深对土动力学参数影响的必要性,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黏性土 土动力特性 共振柱试验 土样埋深 地震反应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908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3B31414,2014B26514)~~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引言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两个反映土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当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的非线性性能时,必须用到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幅值的关系曲线[1]。而经过场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国兴;刘雪珠;王炳辉;;土动力参数变异性对深软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史丙新;周荣军;;四川盆地场地土动力学参数统计研究[J];四川地震;2014年03期

3 陈国兴,刘雪珠;南京及邻近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8期

4 张小平;牛雪;赵安生;马顺;刘超;刘洋;李涯;姜华;张银龙;张凤君;;大连地区场地土动力学参数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丽;胡勇;;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陈斌;陈国兴;朱定华;苏晓梅;;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Behavio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1年02期

4 马德翠,单红仙,周其健;黄河三角洲粉质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5 高博;张鸿儒;;邯郸与太原两地粉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6 宰金珉,陈国兴,王志华;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S1期

7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S1期

8 张辰辰;钱振东;张晓春;;高架地铁列车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张健;翟剑峰;王仙美;陈景雅;;波浪荷载作用下非均等固结饱和粉土孔压特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明;廖蔚茗;王志佳;彭盛恩;张建经;;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进军;王伟;冯丽;;滨海软土动剪模量及阻尼比数学模型[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高玉峰;张健;沈扬;;不同频率波浪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孔隙水压力特性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红娟;孙锐;袁晓铭;郭恩;;不同概率水准下粘土动剪切模量比对地震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宰金珉;陈国兴;王志华;;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斌;陈国兴;朱定华;刘雪珠;苏晓梅;;城市轨道交通对场地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斌;陈国兴;朱定华;刘雪珠;苏晓梅;;城市轨道交通对场地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辉腾;欧秉松;;福州常规土类动剪变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2 王志华;大型工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黎冰;动荷载下粘土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齐剑峰;饱和黏土循环剪切特性与软化变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虞海珍;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聂影;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重塑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胡伟;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宋焱勋;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力学特性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遥;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林奇;振动频率对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郝林南;多因素作用下广西黏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陈继华;新近沉积土动力性能及深软场地地震效应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马德翠;黄河口粉质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程丽;三轴试样表面应变场测量的应用研究初步[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柴洁;海床地基土静、动力变形与强度分析及孔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丽梅;饱和粉土液化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波;基于土非线性参数变异性的概率设计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郑宗;高速铁路高架桥对邻近既有线桥梁的运营振动影响及隔振沟隔振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苏南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陈国兴,谢君斐,张克绪;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的经验估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1期

3 赵松戈,胡聿贤,廖旭;土层参数的随机性对场地传递函数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4 杨伟林,陈国兴,严新育,高志兵;软土地基深开挖对场地设计地震动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3期

5 袁晓铭,孙锐,孙静,孟上九,石兆吉;常规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6 王绍博,丁海平;土动力参数对土层动力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7 刘雪珠,陈国兴,胡庆兴;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初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8 陈国兴,朱定华,何启智;GZZ-1型自振柱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9 孙静,袁晓铭,孙锐;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推荐值和规范值的合理性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10 吕悦军,唐荣余,沙海军;渤海海底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兴;王炳辉;孙田;;饱和南京细砂动剪切模量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2 袁灿勤;;现场波速试验地基土的动剪切模量[J];江苏地质;1991年01期

3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南京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4 陈国兴;王炳辉;刘建达;;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孙锐;陈红娟;袁晓铭;;土的非线性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不确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6 孙静;袁晓铭;孙锐;;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7 李永强;景立平;梁海安;任长青;;土体动剪切模量测定及非线性拟合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8 张向东;冯胜洋;张建俊;;辽西风积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9 战吉艳;陈国兴;杨伟林;胡庆兴;;苏州第四纪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10 杨传成;王冬雷;;渤海海底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娟;孙锐;袁晓铭;郭恩;;不同概率水准下粘土动剪切模量比对地震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杨传成;王冬雷;;渤海海底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孙静;袁晓铭;陶夏新;;室内和现场测试最大动剪切模量差别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4 蔡辉腾;;结构性软土动剪切模量试验对比研究[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孙田;陈国兴;周恩全;李小军;;深层海床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6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王炳辉;胡庆兴;;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孔宪京;韩国城;;微小应变测试技术及堆石坝坝料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A];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王炳辉;胡庆兴;;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志兵;谭慧明;陈佳;;不同试验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10 张国栋;金星;李勇;;垃圾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静;岩土动剪切模量阻尼试验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紫韦;双向振动作用下频率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希栋;双向动荷载作用下黄土的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邦文;川西非饱和混合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志杰;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绍鹏;土体动弹性模量与动剪切模量关系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红娟;土动力非线性的变异性及其对地震动影响的概率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王志佳;土及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统计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登超;舟山渔场原位海洋土静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9 陶瑛;双层土振动频率与密实度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小玲;三向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密实粉煤灰动力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埋深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影响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79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