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不同初始损伤下大理岩卸荷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11:24

  本文关键词:不同初始损伤下大理岩卸荷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研究不同初始损伤下大理岩的卸荷特性,开展相同初始围压、不同初始轴压的常规三轴加-卸载试验,并进行加-卸载后岩样的核磁共振(NMR)特性试验研究,得到岩样孔隙度、应变、核磁共振图像及T2谱分布等参量。结果表明:(1)随着卸荷的进行,岩样孔隙度增大,且当初始轴压为三轴抗压强度(TCS)的90%时,其卸荷过程比80%与70%时更加平稳;(2)初始损伤可以有效促进应变的增大,尤其对环向扩容效应影响显著,同时应变的增长能促进裂隙的发育;(3)初始损伤较小时,岩样经历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转化,岩石的T2图谱中小孔隙谱峰先向左移,后向右移,大孔隙谱峰不断向右扩展,反映了卸荷初期产生新的小孔隙,卸荷后期主要是大、小裂隙的扩展、贯通。当初始损伤较大时,T2图谱只向右扩展,反映岩样以扩展大孔隙为主,岩样只经历塑性变形;(4)初始损伤越大,相同卸荷围压比的核磁共振图像白斑亮度和面积越大,岩样的孔隙度就越大。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核磁共振 初始损伤 卸荷 孔隙度 T谱分布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13BAB02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274253)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No.2013YQ17046310)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水电、交通、矿山等工程中岩体的开挖,从力学上来讲主要是卸荷行为。卸荷能诱发工程灾害,严重制约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开展卸荷岩体力学研究,对解释卸荷岩体的力学行为及其破坏的力学机制,完善和发展岩体力学理论有重要意义。针对岩石的卸荷特性,许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立志;岩石核磁共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测井技术;1996年01期

2 王胜;;用核磁共振分析岩石孔隙结构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6期

3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4 黄润秋;黄达;;卸荷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5 陈卫忠;吕森鹏;郭小红;乔春江;;基于能量原理的卸围压试验与岩爆判据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6 黄润秋;黄达;;高地应力条件下卸荷速率对锦屏大理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邱士利;冯夏庭;张传庆;周辉;孙峰;;不同卸围压速率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8 谢红强,何江达,徐进;岩石加卸载变形特性及力学参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9 刘恩龙;沈珠江;;卸荷路径下棱柱状结构体试件破损过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10 邱士利;冯夏庭;张传庆;杨金保;;不同初始损伤和卸荷路径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朱诚;彭华;胡智农;李兰;欧阳杰;吕文;邱卓炜;黄大维;侯荣丰;;广东丹霞山洞穴景观岩体稳定性的抗压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肖本职,吴相超,熊诗湖;地下厂房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许江;鲜学福;王鸿;;循环载荷作用下周期充水岩石变形规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4 李建林;陈兴周;;岩体破坏准则及其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5 胡宇庭;黄达;刘卫华;;三峡地下厂房岩体结构及围岩稳定性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张成良;杨绪祥;余贤斌;;加卸荷条件下辉绿岩岩体力学参数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张贵国;牛学超;;煤岩卸荷破坏力学特征的试验与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高永涛;周兴国;吴顺川;韩晓强;王艳辉;;深埋隧道白云岩试样岩爆模拟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9 张后全;刘红岗;贺永年;韩立军;;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李晓春,陈剑平;小湾电站边坡卸荷三维有限元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锋波;尚彦军;林达明;王茜瑜;张巍;;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第三纪岩土施工工程分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王玉林;;室内试验在矿山副井工程(水文)勘察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3 李建林;王乐华;;节理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4 刘先珊;林耀生;孔建;;考虑卸荷作用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小林;谢和平;王启智;;大理岩的高应变率动态劈裂实验[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同涛;闫相祯;杨秀娟;杨恒林;;多夹层盐岩蠕变实验及盐穴储气库完套管柱受力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贺永年;刘红岗;张后全;蒋斌松;韩立军;;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夕兵;宫凤强;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岩石类材料SHPB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陈刚;况雨春;何鹏;徐艾民;牛伟;;花岗岩静动态拉伸性能实验[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6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立锋;预热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射流状尖钉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胡耀飞;雅砻江筘蔷大型变形岩体变形破裂特征及趋稳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谢晔;碎裂岩体工程特性的等效研究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永胜;岩石劈裂试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凌俊;堆石混凝土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奉;高邮凹陷沙7断块阜三段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向飞;块体理论在LPG地下储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缑勇;含孔道大理岩圆柱试样的力学性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陈向雷;干燥及饱水状态下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杨更社;田俊锋;徐江;;冻结岩石细观结构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刘维国;单钰铭;傅荣华;;岩石扩容过程中的体积应变与超声横波速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忠东,汪浩,李能根,乔龙海;核磁共振岩心基础实验分析[J];测井技术;2001年03期

4 运华云,赵文杰,刘兵开,周灿灿,周凤鸣;利用T_2分布进行岩石孔隙结构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1期

5 赵杰,姜亦忠,王伟男,童茂松;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石孔隙结构的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3年03期

6 王洪强,付晨东,井连江,姜亦忠;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岩石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年02期

7 肖立志;核磁共振成象测井[J];测井技术;1995年04期

8 肖立志;岩石核磁共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测井技术;1996年01期

9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于龙;平面应变条件下膨胀土等主应力比卸荷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豆豆;高地应力下岩石卸载破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全胜;冻融条件下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特性研究初探[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福顺;于广明;王卫英;刘延春;;结构初始损伤识别的随机弹性模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2 郑剑锋;赵淑萍;马巍;蒲毅彬;;CT检测技术在土样初始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邱士利;冯夏庭;张传庆;杨金保;;不同初始损伤和卸荷路径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荆松吉;卢芳云;;混凝土初始损伤对爆炸毁伤影响的数值模拟[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宪堂;陈士海;张金泉;高文乐;;岩体的初始损伤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伟顺;初始损伤对不同金属材料组织延性起裂韧性的影响及机理[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中炜;初始损伤对Mode I/II混合加载下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3 孙启星;复合材料整体加筋壁板的失效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初始损伤下大理岩卸荷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01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4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