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动载耦合作用下裂隙岩石损伤本构及演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静动载耦合作用下裂隙岩石损伤本构及演化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裂隙岩石 单轴压缩 静动力 耦合作用 损伤演化模型
【摘要】:裂隙岩石在经过地震作用后,包括初始弹性模量在内的强度参数将发生改变,力学特性受到影响。基于MTS岩石力学试验平台,预制不同裂隙倾角、间距和连通率的试样,在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之前,预先施加一定频率和幅值的动荷载,以模拟地震波的影响。基于宏观统计损伤模型,考虑动荷载作用造成的初始损伤与静荷载损伤的耦合作用,并根据最小耗能原理确定的损伤门槛值,建立修正的裂隙岩石试样损伤演化本构方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程能很好的描述试样峰前应力 应变关系。通过对损伤变量演化与裂隙岩石试样结构面特征关系的分析,表明裂隙的特征参数不影响试样的宏观本构关系。随着裂隙倾角增加,初始损伤量和临界损伤量均增加,损伤累积过程更显著;随着连通率增加,初始损伤量和临界损伤量均增加;随着裂隙间距增加,裂纹搭接、贯通程度增加,初始损伤量基本不变,临界损伤量减小。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石 单轴压缩 静动力 耦合作用 损伤演化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092)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岩石在外荷载作用下,内部微裂隙产生和发展,进而形成宏观裂缝,最终导致岩石的破坏。这种破坏现象是微细观作用的一种宏观体现,而外荷载的形式和大小往往对于损伤破坏的特征有着显著影响。实际工程中,岩体中往往存在大量的不连续节理和裂隙,经过地震作用后,包括初始弹性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七虎;戚承志;;岩石、岩体的动力强度与动力破坏准则[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长仁;蒋俊玲;陈升平;;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2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张全胜,高广运,杨更社,蒲毅彬;铜川紫红色软砂岩冻结效应实验CT识别[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4 魏世明;柴敬;;相似模拟实验中光纤光栅传感检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5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高文学,刘运通;岩石动态损伤的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张英;含裂纹脆性材料破坏的数值模拟[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姚精明;何富连;窦林名;张蕾;刘海涛;李哲;;水旱交接处护巷煤柱冲击矿压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许江;李树春;唐晓军;陶云奇;杨红伟;;基于声发射的岩石疲劳损伤演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江山,方湄,殷秋生,白俊英;颗粒粉碎能耗与粒度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战平;李宁;程建铝;;高拱坝-地基相互作用中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浅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宗利;;基于粘滞裂纹模型的裂纹扩展过程数值模拟[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3 秦鑫;余自若;安明U,
本文编号:513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1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