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佛教建筑遗存及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州佛教建筑遗存及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佛教建 苏州 遗存 现状 区域特征 文化内涵
【摘要】:苏州,一座有灵魂和有活力的城市,必有它独特的文化气质和魅力。它的形成,依附于鲜明的自然地理环境;它的发展,沉淀于流淌的历史长河,两者构成了苏州城市文化的根源。作为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具有着非常丰厚的佛教建筑文化遗存。这些遗存是苏州人民创造力与美好思想智慧的物化形式,所蕴含的亲和力、凝聚力是无形的、强有力的,不可代替的。本文通过对苏州佛教建筑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针对苏州地域环境下的寺院规划布局进行研究,从苏州佛寺的发展演变开始,对苏州佛教建筑遗存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并对西园寺、寒山寺、圣恩寺等典型佛寺遗存做重点研究分析,掌握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归纳、总结、分析苏州地区的佛教建筑空间特征和规律,探索出苏州佛教建筑的地域特征。形成一条从历史演变分析,到佛寺择址的研究,最后阐述佛寺遗存的文化内涵这样一条完整的逻辑线索。
【关键词】:佛教建 苏州 遗存 现状 区域特征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52;K878.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国内相关研究内容10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四、研究方法11
- 五、本文的结构安排11-14
- 第一章 佛教建筑简论14-24
- 第一节 佛教的发生与传入14-15
- 第二节 佛教建筑风格的流变15-24
- 一、印度佛教建筑的分析16-17
- 二、佛塔的演化与传入17-20
- 三、佛寺结构的演变20-24
- 第二章 苏州佛教建筑的发展轨迹24-34
- 第一节 苏州佛教建筑的初创(汉末—南北朝)24-27
- 第二节 苏州佛教建筑发展的兴盛期(隋唐时期)27-29
- 第三节 苏州佛教建筑变革与创新期(宋元明清时期)29-32
- 第四节 苏州佛教建筑发展停滞期(清末—民国)32-33
- 第五节 苏州佛教建筑的继承和发展33-34
- 第三章 苏州佛教建筑遗存调研分析34-62
- 第一节 苏州佛教建筑遗存的分区与分期34-45
- 一、吴中区34-38
- 二、姑苏区38-39
- 三、高新区39-40
- 四、相城区40-41
- 五、工业园区41
- 六、吴江区41
- 七、太仓市41-42
- 八、常熟市42-44
- 九、昆山市44
- 十、张家港市44-45
- 第二节 苏州重点佛寺的整体状态分析45-53
- 一、佛寺类型及成因分析45-50
- 二、方位朝向50
- 三、建筑风格50-51
- 四、平面布局特征51-53
- 第三节 部分重点佛寺研究53-62
- 一、苏州西园戒幢律寺53-56
- 二、苏州寒山寺56-58
- 三、圣恩寺58-62
- 第四章 苏州佛教建筑遗存的地域特征分析62-94
- 第一节 苏州佛教建筑的基本特征62-76
- 一、苏州佛教建筑的地域性62-68
- 二、苏州佛教建筑的兼容性68-73
- 三、苏州佛教建筑的独创性73-76
- 第二节 苏州佛教寺院的建筑技艺76-87
- 一、苏州佛教建筑的营造技术77-80
- 二、苏州佛教建筑的装饰元素80-87
- 第三节 苏州佛塔遗存87-94
- 一、姿态万千的苏州佛塔87-89
- 二、苏州佛塔形式89-90
- 三、苏州佛塔的文化特征90-94
- 第五章 苏州佛教建筑遗存的文化内涵剖析94-108
- 第一节 苏州佛教建筑环境与“风水”思维94-99
- 一、“风水”概述94-96
- 二、苏州佛教建筑的环境与风水96-98
- 三、苏州佛教建筑空间的意境美98-99
- 第二节 苏州佛教建筑遗存的价值定位与保护利用99-108
- 一、苏州佛教建筑蕴涵的文物价值100-105
- 二、苏州佛教建筑的保护与利用105-108
- 结论108-109
- 参考文献109-111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111-112
- 附录112-116
- 致谢116-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韬;;山西古代建筑遗存原因探析[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2 ;南京市下关区政协编辑出版《下关民国建筑遗存与纪事》[J];江苏政协;2011年02期
3 王丹;朴玉顺;;本钢一铁厂工业建筑遗存保护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南;刘征;;产业建筑遗存保护改造类型研究[J];城市;2011年06期
5 建筑文化考察组;温玉清;殷力欣;刘锦标;金磊;;天津蓟县、辽宁义县等地古建筑遗存考察纪略(2)[J];建筑创作;2007年08期
6 刘冰;;西学东渐下的宫殿式建筑遗存——华美的宫殿式建筑之北平图书馆[J];中华民居;2011年11期
7 杨琳;王小凡;;创意产业与工业类建筑遗存的结合——以北京798地区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8 建筑文化考察组;温玉清;刘锦标;;“汶川5.12特大地震”遗迹及四川雅安地区古建筑遗存调查纪略[J];建筑创作;2009年06期
9 刘飞;王惠娟;;那消逝的记忆——中、西方古建筑遗存的社会学分析[J];建筑知识;2011年07期
10 舒莺;殷力欣;刘锦标;金磊;;重庆抗战时期建筑遗存考察纪略:老建筑背后的故事[J];建筑创作;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彬彬;;湘南地区明清祠堂建筑遗存考查报告——以郴州汝城县域遗存为案[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朱永春;;福州琴江水师旗营建筑类型及制式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何修龄;王仁波;;懿德太子墓壁画中的盛唐建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4 孙晓强;张文婷;;天津第一热电厂产业建筑遗存改造再利用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e,
本文编号:518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1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