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屈服点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屈服点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效单自由度 屈服点谱 动力时程分析
【摘要】:以设防地震下"生命安全"和罕遇地震下"防止倒塌"为结构性能目标,采用结构位移角和墙肢基底塑性转角为性能控制指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通过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估计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第一振型的等效屈服位移,并利用加速度反应谱构造考虑非弹性需求的屈服点谱,确定结构最大基底剪力。总框架与总剪力墙承担的基底剪力比例可人为假定,各墙肢所承担的弯矩值按与墙肢实际或等效截面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进行分配。以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详细阐述了建议方法的设计过程,并利用PERFORM-3D软件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与设计预期的对比,表明了该设计方法对一定层数范围内的结构非弹性性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营市城乡规划局;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效单自由度 屈服点谱 动力时程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402,510783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 “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与灾变控制”创新团队项目
【分类号】:TU352.11;TU398.2
【正文快照】: 引言我国现行规范[1-3]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尽管新修订的规范[1]和规程[3]增加了抗震性能设计条文,但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设计人员仅能依据抗震性能设计思想和相关设计规定进行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次大的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东升;李宏男;赵颖华;王国新;;A_y-D_y格式地震需求谱及其在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1期
2 辛力;梁兴文;曾凡生;王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考虑高振型影响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9期
3 缪志伟;叶列平;;罕遇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耗能机制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2期
4 李星;顾强;邵建中;;基于屈服点谱法的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态评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1年01期
5 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6 梁兴文,黄雅捷,杨其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7 赵永峰;童根树;;等延性屈服点谱YPS[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红霞;李正良;;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高剑平;;砖混房屋整体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3 段红霞;李正良;;RC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4 曹洪涛;;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谢凌志;熊峰;冯远;;复杂退台式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6 惠宽堂;黄斌;;BRBFs的结构影响系数研究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7 惠宽堂;黄斌;;BRBFs的抗震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8 吕程;;基于位移控制的框架结构Pushover破坏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庆;郭远东;;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的拓扑优化设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阎兴华;苏志宏;朱清峰;;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晓红;王银邦;冯义然;;浅海重力式平台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李英民;赖明;白绍良;;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3 江婷;邓雪松;吴从永;周云;;高烈度区某高层框剪商住楼混合隔震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吴金志;张毅刚;王雪生;;山东太古飞机工程维修基地(Ⅱ)机库大厅网架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吕伟荣;谭磊;王猛;刘锡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标准[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7 谢异同;马乐为;郭棣;李青宁;;小波分析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展望[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梁兴文;谢俊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辛力;梁兴文;;考虑高振型影响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同亿;谢异同;;时程分析地震波调整的实用方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蔡志恒;双周期标准化的弹塑性反应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刘高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岳;土—偏心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吴泽玉;基于特征参量分析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周建中;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中;村镇住宅碳纤维布减震技术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毅;地震工程中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崔辉辉;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利;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锡文;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地震反应的弹塑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庄在果;主次框架连接方式及巨型梁设置对巨型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崔阳;大型风力机组塔架静动态有限元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8 罗静;高振型对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梅岿;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彦波;火力发电厂主框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钢领,何政,吴斌,欧进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屈服位移Chopra能力谱损伤分析与性能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2 戴君武,张敏政,黄玉X,
本文编号:528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2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