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颗粒流原理的岩石类材料细观参数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颗粒流原理的岩石类材料细观参数的试验研究
【摘要】:材料的宏观力学特征与细观参数密切相关,基于颗粒流原理探究两者间的定量相关性,结合大理岩室内加、卸荷试验确定适用于岩石类材料(如大理岩)的细观参数,为细观分析岩石类材料卸荷破坏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平行黏结弹性模量是宏观弹性模量的主要控制因素,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泊松比与黏结弹性模量间呈多项式关系。材料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调试应以颗粒黏结弹性模量与平行黏结弹性模量作为主要对象。2平行黏结切向强度均值与平行黏结法向强度均值共同作用改变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平行黏结法向强度均值与峰值应力间呈多项式关系;平行黏结切向强度均值与峰值应力间呈对数关系。3颗粒法向强度与切向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是裂纹分布多样化的本质原因:平行黏结法向(切向)强度均值与其标准差的比值在1附近时,岩样共轭破坏,比值增大或减小均会引起模型破坏面向剪切转变,同时平行黏结切向强度均值或其标准差增大会改变贯通性主破坏面的方向。4摩擦因数增加,岩样次生破坏面减少,但不会改变破坏面的方向。5大理岩室内试验的宏观力学特征表明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可以得到基本合理的细观参数。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颗粒流 细观参数 正交设计 拉破坏 PFC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98,11232024,41320104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013600)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direction of main failure surface.(4)The secondary failuresurface of sampl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iction───────coefficient,however,the direction of failure surface will not change.(5)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rble test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小涛;李春光;王水林;邓琴;;岩土材料细观、宏观强度参数的关系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2 尹成薇;梁冰;姜利国;;基于颗粒流方法的砂土宏-细观参数关系分析[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3 陈建峰;李辉利;周健;;黏性土宏细观参数相关性研究[J];力学季刊;2010年02期
4 朱焕春;;PFC及其在矿山崩落开采研究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5 刘顺桂;刘海宁;王思敬;胡波;张晓平;;断续节理直剪试验与PFC~2D数值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6 吴顺川;周喻;高斌;;卸载岩爆试验及PFC~(3D)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钟祖良;;颗粒流细观强度参数与岩石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8 赵国彦;戴兵;马驰;;平行黏结模型中细观参数对宏观特性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9 杨庆;刘元俊;;岩石类材料裂纹扩展贯通的颗粒流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10 徐小敏;凌道盛;陈云敏;黄博;;基于线性接触模型的颗粒材料细 宏观弹性常数相关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特点及其应用现状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述红;徐源;张轮;张敏思;;岩体隧洞损伤破坏过程实验及其颗粒流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赵学亮;;颗粒集合体变形破坏特征离散元计算分析(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4期
4 张建安;蒋军;;颗粒体材料力学性质的离散元模拟[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5 郑文棠;程小久;莫树光;徐正元;;某核电厂边坡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2期
6 常明丰;裴建中;;围压对双轴试验力学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2010年11期
7 尹小涛;李春光;王水林;邓琴;;岩土材料细观、宏观强度参数的关系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8 赵学亮;赫建明;董高峰;李腾飞;吴方华;;离散单元法对粒状土的微观特性研究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9 郭书魁;张仪萍;;直剪试验颗粒流模拟参数敏感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1期
10 朱涵成;韩文喜;陈超;;砂岩常规三轴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敏思;王述红;侯佳男;郭牡丹;杨勇;;含孔洞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刘佑荣;WU Shang;WU Zhi-hu;HU Zheng;LIU Long-fei;WANG Kang;;Simul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unloading mechanics parameter of jointed rock mass[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严鹏;李涛;卢文波;陈明;周创兵;;深埋隧洞爆破开挖荷载诱发围岩损伤特性[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张敏;李振;朱焕春;李浩;;颗粒流程序的最新进展和突破[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张志刚;节理岩体强度确定方法及其各向异性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李兴尚;建筑物下条带开采冒落区注浆充填减沉技术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王伟章;疏松砂岩高压挤压砾石充填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杨静;高粘粒含量吹填土加固过程中结构强度的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黎明;加卸荷条件下岩体宏细观破坏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吉成;月球车车轮驱动性能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文彦;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性能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夏恩品;球磨机介质运动数值分析及介质直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苏勇;含沙铁路道碴力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袁杰;隧道掘进中围岩岩爆及渗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李明明;基坑排桩支护的颗粒流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胡刚;叶片式磨轮再生机改进设计研究及离散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武登辉;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8 朱小可;松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离散元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郭靓;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刘金山;石人沟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工艺参数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孟云伟;肖世洪;柴贺军;曾舜;;隧道开挖中破碎带支护的颗粒离散元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3 黄志鹏,朱可善,郭映忠;重庆砂岩三点弯曲断裂及声发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1998年01期
4 李长洪,蔡美峰,乔兰,王双红;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及其与岩爆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Particle sim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cess of brittle rock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10年05期
6 唐春安,黄明利,张国民,焦明若;岩石介质中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的数值模拟[J];地震;2001年02期
7 徐松林,吴文,张华;大理岩三轴压缩动态卸围压与岩爆模拟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施斌;刘志彬;姜洪涛;;土体结构系统层次划分及其意义[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9 祝方才,宋锦泉;岩爆的力学模型及物理数值模拟述评[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3期
10 杨成伟;张文杰;曾远;;节理岩体岩桥断裂扩展机制细观模拟[J];广东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彰明;土体力学响应的有限特征比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丹;周期性细观结构材料本构方程中的尺度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涵成;韩文喜;陈超;;砂岩常规三轴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年03期
2 颜敬;曾亚武;高睿;杜欣;;无黏结材料颗粒流模型的宏细观参数关系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5期
3 吴纹达;周文斌;;基于颗粒流的粒状岩土材料高应力破碎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曹宇春;周健;;软土地基上填土土坡滑动颗粒流模拟[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先珊;董存军;;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的胶结砂岩力学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成国文;赫建明;李晓;狄帮让;李守定;;土石混合体双轴压缩颗粒流模拟[J];矿冶工程;2010年04期
7 李博;蔡袁强;郭林;;三维空心扭剪试验的颗粒流模拟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8 姚涛;任伟;阙坤生;王运栋;;大理岩三轴压缩试验的颗粒流模拟[J];土工基础;2012年02期
9 孟京京;曹平;张科;谭鹏;;基于颗粒流的平台圆盘巴西劈裂和岩石抗拉强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贾敏才;王磊;周健;;干砂强夯动力特性的细观颗粒流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云伟;柴贺军;;颗粒流离散元在滑坡运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张家铭;任永强;;基于三维颗粒流理论的混合土体力学参数反演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3 郭海庆;李志刚;;粒径在颗粒流标定过程中对边坡岩土体细观参数的影响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孙其诚;王光谦;;斜面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马宗源;徐清清;党发宁;;碎石土地基动力夯实的颗粒流离散元数值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6 张敏思;王述红;侯佳男;郭牡丹;杨勇;;含孔洞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尹小涛;郑宏;王水林;李春光;严成增;;基于颗粒流数值实验的碎石含量和尺寸对碎石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静薇;基于颗粒流强度折减法的粉质粘土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2 陈宜楷;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的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3 常在;土的颗粒力学理论及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8年
4 廖彪;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贤彬;大理岩加卸荷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其试验验证[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伟;粘性土基本力学特性微结构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9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2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