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郴州中心城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郴州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在了解线性滨水空间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分级效能结构的滨水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合并使用Delphi法对指标层及权重进行确定,构建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评价体系。同时以郴州城区5条主要河流的滨水空间作为调查对象实地踏勘,对使用人群和相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及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突出场地景观特色的景观优化。
【作者单位】: 湖南省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关键词】: 线性滨水空间 景观评价 郴州市
【分类号】:TU984.18
【正文快照】: 现代城市犹如一张大网,空间与时间约束和限定了人们的生活。城市线性空间作为城市大网的骨架,包括道路、轨道交通、江与河,承载着城市“新陈代谢”的重要功能。其中,线性滨水空间伴随着城市的生长,出现功能的叠加与置换,维持生态功能的同时,由生产功能更多地转向生活功能。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玮锋;;福州城市滨水空间现状及其有机构建对策[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2 李建伟;;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历程[J];城市问题;2010年10期
3 胡静;许克福;;合肥市滨水空间使用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4 张目;;1843年以来黄浦江滨水空间变迁与产业发展机制的关系——基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双重组织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5期
5 郝静婷;;济南市老城区滨水空间浅析[J];城市建筑;2013年22期
6 卢文平;三峡库区移民城镇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2004年06期
7 李敏;李建伟;;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2期
8 余小虎;;城与水的有机联系——滨水空间与城市[J];重庆建筑;2006年05期
9 刘俊杰;龙明东;;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模式探析[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10 黄建武;;浅谈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策略[J];山西建筑;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昭华;;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利用方式的探讨——以北京城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晓青;赵智聪;;基于文化类型的扬州滨水空间发展研究——以小秦淮河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李建伟;刘兴昌;;城市滨水空间评价方法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邵莉;张江;王超;尹艳伟;;城市沿黄滨水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基于济南市项目实践[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兴茹;王东胜;;基于功能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文博;佘高红;刘艺;;快速城市化地区滨水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吴江市北麻漾湖泊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卢姗;;三峡库区城镇滨水空间重塑策略——以万州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8 王江萍;聂爽;;武汉市滨水空间通风适应性优化策略浅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工程防灾规划)[C];2013年
9 环迪;白劲宇;;精细规划重塑北京精明的滨水空间[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4年
10 段全猛;王法;裴东伟;;哈尔滨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对策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译 编译;凝聚甜蜜快乐的滨水空间[N];中国花卉报;2013年
2 组稿 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张帆 组版 汤莉;综合整治内河环境 打造城市滨水空间[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奇创旅游咨询运营机构 陆旭岚 孟畴;城市河流及滨水空间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武永清;科学规划 打造靓丽滨水空间[N];太原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晓方;运河两岸精雕滨水空间[N];无锡日报;2012年
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曾任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副教授 周正楠;荷兰阿尔梅勒的滨水空间规划与雨洪管理[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郎小霞;城市滨水空间特色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兆亿;关注“情感”反应的滨水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武雪琳;慢城理念引领下的小城镇滨水空间更新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蔡朝阳;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郭亚楠;苏州古城边界滨水空间形态活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郭磊;城市滨水空间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张沛佩;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初探[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杨帆;南方地区城市滨水空间形态特色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惠勇;生态因素制约下的兰州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黎文勤;城市滨水空间及其环境的美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音;城市滨水空间特色塑造[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1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4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