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影响因素识别与测度——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镇为例
本文关键词: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影响因素识别与测度——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镇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居民点 山区 特征区位模型 测度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摘要】:为识别影响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效用水平的特征区位因素并测算其影响程度,以区位效用水平最大化为假设前提构建特征区位模型,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个乡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特征区位模型可有效地识别影响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效用水平的特征区位因素并测算其影响程度;2通过以居民点人口为因变量的对数模型显著性检验的特征区位因素有8个,其作用方向、弹性系数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3对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的优化调整应当着眼于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偏好效用。本文定量考察了各类环境因素对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效用水平的影响,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布局优化提供科学决策。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山区 特征区位模型 测度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01210)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4C112) 华侨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编号:13SKBS211)
【分类号】:TU982.29
【正文快照】: 1引言农村居民点区位是农户居住占据的场所,居住区位选择是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和支付能力选择消费效用最大化居住场所的行为[1-3]。国外对农村居民点区位的关注始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或凭借实际经验对影响居民点区位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描述[4]。20世纪上半叶,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皓;戴志中;邱道持;刘建民;郝威;;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2 刘仙桃;郑新奇;李道兵;;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3 姜广辉;张凤荣;秦静;张琳;宫攀;;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4 姜广辉;张凤荣;陈军伟;段增强;苏子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5 车明亮;聂宜民;姜曙千;张建华;段瑞军;赵梅;;平邑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6 周伟;曹银贵;王静;袁春;;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秦天天;齐伟;李云强;曲衍波;;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J];生态学报;2012年16期
8 刘彦随;刘玉;陈秧分;龙花楼;;快速城市化中的中国农村空心化(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0年06期
9 董春,罗玉波,刘纪平,吴喜之,王桂新;基于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的居民点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10 冯长春;赵若曦;古维迎;;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萍;汤庆新;张保华;;基于GIS和RS的山东冠县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赵栻泰;廖和平;;浅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苏高华;陈方正;郑新奇;杨斌;;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汤永鸿;杜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宋世凯;毛志红;;GIS技术在新农村选址中的应用——以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张玉梅;王勇;;国内乡村聚落空间整合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7 刘灵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以天津市宝坻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8 王攀攀;赵俊三;李红波;;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9 李晶;张立亭;曾令权;孙旭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多元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10 曾凌云;王钧;王红亚;;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耕地变化分析与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升;丁爱芳;;基于GIS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鹏;彭开丽;张安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宅基地区位决策问题探讨——基于湖南省洪江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微观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曲衍波;张凤荣;;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张鹏;彭开丽;张安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宅基地区位决策问题探讨——基于湖南省洪江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微观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张强;彭文英;;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结构特征[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永龙;刘友兆;;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修编内涵及协调机制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朱月霞;吴勤书;;基于GIS的交通优势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庄伟;廖和平;潘卓;李靖;赵振洋;;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选择——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3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赵哲远;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胡贤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华;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学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万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云强;GIS支持下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魏洪斌;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文枫;重庆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测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旭晨;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空配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忠思;丘陵山区村域农村居民点集中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仕超;倒置低山区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貌形态的耦合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刁承泰;张景芬;刘贵芬;申希兵;;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土地整理研究——以重庆江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2 许传青,徐小虎,于晓军,乔元华,曾衍钧;心瓣膜置换术远期死亡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与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1期
3 李斌;张金屯;;黄土高原草原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J];草地学报;2010年02期
4 罗玉波,郑琦,陈善春,董春;居民地分布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定量化研究——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J];测绘科学;2005年03期
5 曹银贵;王静;刘正军;程烨;刘爱霞;许宁;;三峡库区近3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6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7 张磊;董立新;吴炳方;周万村;;三峡水库建设前后库区10年土地覆盖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8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9 朱亮;吴炳方;张磊;;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10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左玉强;城乡结合部耕地转化动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妍;基于DEM的地形信息提取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3 毛濵;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志杰;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4年03期
2 孟钧,刘国葵,林秉公;徐州地区新农村居民点规划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01期
3 孙宇杰;瞿忠琼;蔡筱;;南京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4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年07期
5 查家德 ,高承增 ,谢若松;朝鲜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78年03期
6 龚达麟;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集中与分散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10期
7 张玉竹;;怎样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从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看环境因素的重要性[J];农业工程;1983年06期
8 胡鑫;;长沙市农村居民点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2期
9 张风丽,朱亚夫,赵俊;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整理[J];小城镇建设;2005年04期
10 ;加强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J];城乡建设;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敏娜;陈小卉;;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农村居民点集聚方案初探——以江苏省常熟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费智慧;;基于主成分与改进的两维图论聚类分析的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樟坪村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徐菊芬;孙晓玲;;集聚引导下农村居民点建设对城乡空间的重构——以江苏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张文新;孙芳芳;;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吴沅箐;;基于模式分异的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潜力分析评价——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东升;丁爱芳;;基于GIS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洁;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刘心怡;近30年渝南地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赵娇娇;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空间规律及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苑露莎;基于复杂网络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杜平;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陆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赵帅华;西南丘陵山区村域农村居民点整合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鲁含情;湖北省城镇密集发展协调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瑛;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冯电军;基于加权V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1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41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