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影响机制分析
【摘要】:基于室内试验,研究了土颗粒与土孔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发现在反复冻融过程中,土样产生了颗粒破碎,从而导致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比表面积均有所增大。通过压汞试验,发现冻融循环还会使土样中的大、中孔隙含量总体增加,小孔隙的含量减少,而微孔隙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经历了15次冻融循环后,颗粒组成、孔隙分布及比表面积等均趋于稳定。通过分析土的三相组成在水分相变和迁移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认为土的三相组成是冻融过程中水分相变和迁移的基础,冻融过程中水分相变、冰晶生长和水分迁移对土颗粒和孔隙的反作用力,是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结构性 试验研究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2CB026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No.41023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No.41121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1090)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1引言土的结构性是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1]。土体没有固定的变形模量和强度指标,而是随着土体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力学特征[2-5]。结构性是土体的固有属性,它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土体在不同压力、温度等环境下的行为特征,结构性的研究对人们在工程实践中准确把握土性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宏;张爱军;连江波;郭敏霞;;反复冻融下黄土抗剪强度劣化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2 王威娜;支喜兰;毛雪松;侯仲杰;雷明轩;;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3 方丽莉;齐吉琳;马巍;;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J];冰川冻土;2012年02期
4 张世民;李双洋;;青藏粉质黏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5 施斌;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1期
6 王泉;马巍;张泽;赵淑萍;李国玉;毛云程;;冻融循环对黄土二次湿陷特性的影响研究[J];冰川冻土;2013年02期
7 龚晓南,熊传祥,项可祥,候永峰;粘土结构性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分析[J];水利学报;2000年10期
8 齐吉琳,谢定义;孔隙分布曲线及其在土的结构性分析中的应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施斌,姜洪涛;粘性土的微观结构分析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10 谢定义,齐吉琳;土结构性及其定量化参数研究的新途径[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珍莲;梁杏;李福民;袁琴;;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特征与压缩系数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3 樊庭瑞;崔可锐;周帆;;淮南刘庄煤矿地基人工冻融土工程性质与中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08年03期
4 叶昆荣;崔可锐;;安徽膨胀土的微观结构与其工程性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11年01期
5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6 袁灯平,黄宏伟,马金荣;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7 张培森;施建勇;;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党进谦;蒋仓兰;吉中亮;;剪切速率对结构性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9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柳艳华;黄茂松;;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曾玲玲;陈晓平;刘松玉;;软土结构性及不同应力路径对本构模型的影响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邵生俊;;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强度特性及弹塑性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史永跃;李新生;尚彦军;;试样面积和黄土各向异性对湿陷性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9 吕海波;孔令伟;汪稔;;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北港防波堤爆破挤淤施工出现的问题及对策[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汪益敏;张丽娟;苏卫国;;ISS加固土的微观结构及其强度特征[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周明涛;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禹;改良风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建俊;冻融循环作用下季冻区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俊鹏;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晓磊;邯郸粉质粘土Duncan-Chang模型及应力—应变归一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远;冻融循环作用下细粒土抗剪强度特性参数改变及对土钉锚固效果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郑志平;纳米SiO_2及石灰改性南昌地区高液限粘土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俊;考虑非连续性土体性状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姚伟林;超固结粉质粘土短期蠕变行为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张立新,张虎元,冯珂,王银梅,张咸恭;水泥黄土反复冻融条件下的强度衰减机理[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3 屈建军,王家澄,程国栋,李芳,俎瑞平;西北地区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机理的实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4 杨平,张婷;人工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5 冯勇;何建新;刘亮;杨力行;;冻融循环作用下细粒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6期
6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7 董晓宏;张爱军;连江波;郭敏霞;;反复冻融下黄土抗剪强度劣化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8 王威娜;支喜兰;毛雪松;侯仲杰;雷明轩;;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9 郑剑锋;马巍;赵淑萍;蒲毅彬;;三轴压缩条件下基于CT实时监测的冻结兰州黄土细观损伤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10 姚晓亮;齐吉琳;;融沉系数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覃绮平;土基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循环及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邴慧;何平;;冻融循环对含盐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3 周科平;李杰林;许玉娟;张亚民;杨培强;陈路平;;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汪恩良;介玉新;常俊德;钟华;;冻融循环后筋土复合体加载破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5 陈四利;史建军;于涛;黄杰;;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6 李杰林;周科平;张亚民;许玉娟;;冻融循环条件下风化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蒋立浩;陈有亮;刘明亮;;高低温冻融循环条件下花岗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8 胡志平;丁亮进;王宏旭;周涛;余海见;卜崇鹏;;冻融循环下灰土垫层渗透性和强度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3期
9 张慧梅;杨更社;;水分及冻融循环对红砂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J];实验力学;2013年05期
10 周科平;许玉娟;李杰林;张亚民;;冻融循环对风化花岗岩物理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连江波;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物理性质变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潇;冻融循环条件下陕北府谷地区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姜春艳;冻融循环前后细粒土边坡抗剪强度特性参数的变化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马逢清;冻融循环条件下府谷地区砂岩、泥岩物理性质及细观结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冶;冻融循环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刘昕;岩石冻融循环特性试验与低温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琰;岩体—喷层支护结构一体化冻融试验及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2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4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