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地基的蠕变沉降计算方法
本文关键词:高填方地基的蠕变沉降计算方法
【摘要】:高填方地基的填方体量大、填方高度高的特征决定了高填方地基具有较大的工后沉降,可能会影响工程的实际应用,研究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计算方法对于控制工后沉降具有重要意义。蠕变沉降是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表明,土的蠕变变形主要受时间和应力历史等因素影响。基于考虑时间效应的统一硬化模型,以瞬时正常压缩线为参考线,引入弹性瞬时压缩线,建立了可以同时考虑时间和应力历史影响的高填方地基一维蠕变沉降计算方法,并对室内试验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所建计算方法所用参数除一个参数外其余都为常见参数,而新参数可以通过常规试验确定,该计算方法便于工程应用。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填方地基 沉降 蠕变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No.2014CB047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27203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8132042)
【分类号】:TU433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公路、铁路和机场等的建设已经延伸到广阔的、沟壑纵横的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复杂,高填深挖现象不可避免,因此高填方工程层出不穷,使得高填方地基变成一种常见的地基形式[1]。高填方地基包括原场地地基和人工填筑处理所形成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国维,杨涛,宋江波;公路软基沉降双曲线预测法的进一步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2 姚仰平;孔令明;胡晶;;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卫兵;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朝军;谢业桂;;回归分析预测路基工后沉降量[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2 侯晓亮;赵晓豹;李晓昭;;南京河西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廖卫红;王军保;;MMF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陈戈,阎世骏,李铁锋;天津市深层粘性土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沉降量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卢全中;彭建兵;;黄土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体系及若干问题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先伟;王常明;张淑华;;软土蠕变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7 付新永;杜占鹏;姚顺雨;徐兵;;上海地区③土层上无桩基础水闸实测沉降资料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8期
8 曾玉莹;;腐木淤泥混合土的变形特性综合试验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孙发鑫;关亮;李灿良;;黄土路堤沉降特性与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赵晶;李时亮;;软基路堤沉降估算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翠;闫澍旺;张荣安;;软黏土蠕变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卢小兵;范永政;吴国庆;;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魏汝龙;;软粘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魏汝龙;;预压加固中软基的固结度和强度[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高彦斌;;超固结土一维次压缩特性实验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亻黾);陈功;缪林昌;;连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海相软土沉降变形规律分析与计算[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7 王伟;周干武;卢廷浩;;软土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胡亚元;;研究生教育中讨论式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和体会[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辉煌;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智超;高填方路堤流变沉降本构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何开胜;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和弹粘塑损伤模型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张超杰;结构性软土一维弹粘塑性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志亮;软基路堤沉降预测和计算[D];河海大学;2004年
9 景宏君;振动压实与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D];长安大学;2004年
10 贾宁;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拓宽的沉降性状及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晓如;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及其控制标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范冲;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沉降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汤志刚;大型堆山工程的山体地基土体变形特性[D];南京大学;2011年
4 江怀军;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变形预测及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朱文兵;软土地基桥梁桩基础沉降测试及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刘浩;湖相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蠕变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良民;滨海相城市道路软基综合加固措施与效果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小艳;路基不均匀变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戴少平;考虑交通荷载的运营期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江涛;次固结对准超固结软土固结特性及堆载预压设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承纲,饶锡保;土工离心模型的试验原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2 沈波,郑南翔,田伟平;路基压实黄土坡面降雨冲蚀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范亮;浸水高填方路堤变形性状模型实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孟宪■;高填土路基沉降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1期
5 宇云飞,张文彤,张梅;泊松曲线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赵望生,龚文慈;变形监测的现状方法综述与展望[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6年03期
7 杨重存;黄土高路堤及高路堑的稳定与变形性态分析与研究[J];东北公路;1998年02期
8 冯文凯,刘汉超;修正双曲线法在路基沉降变形初期阶段的应用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9 雷华阳,肖树芳;天津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10 董亮,史存林,蔡德钩,叶阳升;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的探索[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国雄;固结有限层理论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2年
2 景宏君;振动压实与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D];长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钰芳;农田灌溉对黄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徐世强;公路黄土坝式路堤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3 张栋梁;压实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姜旺恒;黄土路基填料强度及变形性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毅;;高填方涵洞顶垂直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0年21期
2 殷捷;;四川地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软土基特殊处理设计及施工要点[J];广东科技;2013年10期
3 刘财华;阎宇峰;;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6期
4 于晓军;刘志强;;公路深挖方段及高填方段路基的施工放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攀峰,刘宏,张倬元;某机场高填方地基的地下水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2期
6 陈丽君;;铁路线路高填方地段护坡施工维护方案[J];科技风;2010年07期
7 张立辉;;吕梁民用机场高填方地段总沉降量估算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04期
8 刘宏,张倬元,韩文喜;高填方地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9 郭庆岭;姜兆礼;苏宝国;;浅谈强夯法施工在高填方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0 江巍;魏桦;陈宗清;;K75平板载荷试验在高填方工程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林;彭跃;郭超;张永兴;;高填方涵洞不同顶板结构的设计对比[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2 卢小兵;范永政;吴国庆;;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王显斌;魏磊;吴军军;;浅析山区高填方涵洞的设计的问题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4 徐虎城;赵新军;朱国建;仇巅;;沙漠明渠高填方段机械化施工方案讨论[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郑治;;减少山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病害的对策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吴桂兰;曹阳;;高填方涵洞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及对应措施[A];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2012年
7 朱龙昌;;高填方渠道险工隐患预防和治理技术[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韩莉;张友;;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张友;;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10 刘宏;李攀峰;张倬元;;西南地区高填方机场软基加固处理[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玉;西部高原航空港的明珠[N];科技日报;2006年
2 特约通讯员倪作霖;十九局集团阿高速公路质量受到多方赞誉[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王霞 徐博文;发展是硬道理 创新是主旋律[N];山西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曹光栩;山区机场高填方工后沉降变形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孙笑;基于E_(v2)的港区陆域高填方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研究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4 姜峰林;高填方涵洞EPS板减荷技术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井泉;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群善;康定机场北段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及场道沉降变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江;贵州省六盘水机场道中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姚峰;富宁港工程陆域高填方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盛伟辉;高填方桩基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达;持续强降雨条件下超高填方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姚学瑞;高填方涵洞EPS减荷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杨斌;高填方渠道填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与压实度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臧亚君;贵州省荔波机场高填方体地基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卫兵;高填方涵洞EPS减荷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42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4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