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能源系统 冷热电 优化设计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信息熵
【摘要】: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设备建立不同能源系统,根据冷热电负荷需求、能源价格和设备技术信息等,运用非线性整数规划方法,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模型。求解得到不同系统的最优配置、运行策略和评价指标值。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指标评价矩阵,利用信息熵原理求解不同指标的权重分布,结合专家评价方法确定的重要性指标权重,以此建立多指标的系统方案评价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光伏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评估结果最优。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能源系统 冷热电 优化设计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信息熵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14CB249201)~~
【分类号】:TU83;TK019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攀升。近年来,化石能源的短缺、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能源的高效利用、环保性能好、安全可靠等优点[2]。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宇桂;韩新阳;代红才;郭利杰;;线损率计算方法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4期
2 张君瑛;吴喜平;沈凯;章学来;郁庆庆;任建平;;冷热电三联供供能系统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分析[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张晓晖;陈钟颀;;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能耗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4 徐建中;科学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J];中国能源;2005年08期
5 杨允;张士杰;肖云汉;肖小清;阚伟民;;蒙特卡罗法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6 张东霞;姚良忠;马文媛;;中外智能电网发展战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1期
7 王成山;洪博文;郭力;张德举;刘文建;;冷热电联供微网优化调度通用建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1期
8 王锡;杨勇平;;内燃机联产双源系统与建筑物负荷匹配及运行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新;温步瀛;陈庄龙;;一种小水电厂T接入配电网分摊线损的方法[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9期
2 刘钢;卞晓东;何文洁;孙英;贾波;;中小城市供热电厂建设方案[J];电力建设;2010年05期
3 龚伟申;;高等院校的几条节电途径[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4期
4 周任军;冉晓洪;毛发龙;付靖茜;李星朗;林绿浩;;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节能协调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5 李年君;;三峡漂浮物分布式供能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6期
6 王会社;张永军;杨科;杜建一;谭春青;徐建中;;MW级地面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9期
7 吴国栋;翁锦玉;;城市热电联产的能效评价与技术经济分析[J];广东科技;2009年20期
8 李胜利;任军;;基于可缩放矢量图形和构件技术实现电网线损管理系统[J];广东电力;2012年07期
9 刘俊恒;;降低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线损的方法[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10 陈云;汤放奇;刘阳升;李仁杰;李绍金;;分布式冷热电多联供系统的经济运行[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文静;曹艳峰;康书硕;李洪强;张国强;;冷热电联产系统建筑应用节能特性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肃力;;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在海洋石油工业的应用[A];2012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振娴;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威;寒冷地区农村住宅采暖能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能源与环境耦合特性及优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殿海;电源优化规划理论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冯志兵;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汪凤山;低NOx排放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8 王海超;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调峰方式及综合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于波;微网与储能系统容量优化规划[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陈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特性与主动调控机理及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黑龙江省分布式能源发展对策及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葛江北;基于LCC的配电网综合节能优化决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传强;太阳能与甲醇热化学互补系统集成与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谭鹏;热电冷三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关键技术指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富强;钢铁厂余热蒸汽的热电冷联产应用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6 吴利辉;楼宇三联供系统容量配置及运行策略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曹艳锋;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筑应用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刘乾亮;不同发酵菌群产氢能力的比较和反应器的运行调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李峗;联供系统设备配置与运行策略集成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冰瑜;分布式冷热电联产和海水淡化耦合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2 郭力;许东;王成山;王守相;;冷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优化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9期
3 丁明;张颖媛;茆美琴;杨为;刘小平;;集中控制式微网系统的稳态建模与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4期
4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5 王益民;;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2期
6 王锐;顾伟;吴志;;含可再生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8期
7 徐立中;杨光亚;许昭;董朝阳;J.ΦSTERGAARD;曹一家;;考虑风电随机性的微电网热电联合调度(英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9期
8 顾伟;吴志;王锐;;考虑污染气体排放的热电联供型微电网多目标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4期
9 余卫国;熊幼京;周新风;赵国梁;陈宁;;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J];电网技术;2006年18期
10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沈杰;;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爱国;我国南方地区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2 林怡;微小燃机热电冷联供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引领用能革命[J];环境;2006年11期
2 朱成章;;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J];大众用电;2012年03期
3 马志刚;文雅;金晶;刘颖绮;黄尚平;张殷;李生虎;;国内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研究进展[J];能源工程;2012年06期
4 刘小琳;刘旭升;;浅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应用范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郭立军;;浅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02期
6 于丹,吴君华,曹勇,李德英;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某现代商城应用的可行研究[J];能源技术;2005年05期
7 闫顺林;黄兴;邓博;冉鹏;王鹏;;基于分布式供能技术的能源系统[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年01期
8 姚景州;曹小林;;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现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齐学义;季炜;董士奎;江良荣;;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探讨[J];节能技术;2008年01期
10 康慧;王正;;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天然气的合理利用[J];暖通空调;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志敏;;天然气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任洪波;吴琼;班银银;杨健;;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决策方法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9系统工程方法在低碳与资源集约化方面的应用[C];2014年
3 刘惠萍;;基于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微网能源管理[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秋耀;;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前景[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肃力;;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在海洋石油工业的应用[A];2012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罗志君;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启动[N];东莞日报;2010年
2 记者 邱登科;能源问题带来黄金商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杜姝文;着力开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记者 张克 通讯员 闫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效率高[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黎铁桥;节能率有望达到40%[N];长沙晚报;2010年
6 ;分布式能源系统将成新宠[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顾磊;大力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N];人民政协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能源与环境耦合特性及优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永利;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季炜;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供热子系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3 何源;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分析及优化[D];天津大学;2007年
4 陈月佳;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经济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5 梁哲诚;基于广东公共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经济性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党晓婧;含蓄冰空调的楼宇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高思静;分布式能源系统适应条件及配置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8 王欣欣;基于远程热输送系统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刘艳丽;小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熊瑶;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效计算及优化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48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4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