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引导下的成都“东郊记忆”优化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产业引导下的成都“东郊记忆”优化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 “东郊记忆” 工业遗产 产业转型发展 优化策略
【摘要】:如今,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而这一过程使得对废弃工业设施即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改造利用被广泛的关注。其中文化产业引导更新也逐渐成为了中国老工业区改造方面最受关注的更新方式,其一方面能够顺应当前第二产业转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原有工业片区在经济模式上转向文化产业,同时也能够兼顾对旧有工业设施的保留利用,促进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成都“东郊记忆”文化产业园区是基于原成都东区红光电子管厂厂区遗址开发的集合音乐创意产业、娱乐休闲服务以及会议展览等的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工业文化体验旅游地,是较为典型的旧工业区文化产业引导更新项目案例。该园区的更新开发完成于2011年,至今已运行约4年并已经体现出了一些在工业遗产保护以及商业运行方面的问题并亟待解决。因此,研究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在“东郊记忆”的开发与运行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并如何影响了该地块内的工业遗产以及产业发展转型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开发策略不仅利于该项目自身的改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如何影响旧工业区,并为今后的类似更新开发提供参考。论文以国内外对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引导更新的相关研究作为基础,从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旧工业片区所造成的影响的主要方面即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以及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入手,采用了相关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勘察的调查方法。通过对所获得数据以及信息的综合比对分析从而了解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旧有工业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文化产业引导更新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方面,其在有效的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同时没能有效保留厂区原有的文化特质与氛围特征,即忽略了对工业遗产原真性的保护。而在产业转型方面,文化产业引导更新的影响同样也是利弊兼有的:一方面的确推动了片区产业的“退二进三”转化,但同时过于重视基础建设但是忽视后期运营的开发模式使得园区内的创意文化产业链不够完整,旅游业的特色也有所欠缺。此外,园区也缺乏与周边区域在社会和产业层面的互动。最后,基于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东郊记忆”开发的影响的综合分析,论文提出了针对其在营造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风貌特征以及建立有竞争力的功能产业体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的相关优化策略,此外也在开发项目与周边的统一协调与开发实施保障层面提供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引导更新 “东郊记忆” 工业遗产 产业转型发展 优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成为焦点10-11
- 1.1.2 衰落工业区产业转型重构的需求11
- 1.1.3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的兴起11-12
- 1.1.4 成都“东郊记忆”更新改造项目需要总结和提升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的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20
- 1.3.1 国外相关研究13-16
- 1.3.2 国内相关研究16-19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19-20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2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1.5 研究框架22-23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基础研究23-36
- 2.1 相关概念阐述23-25
- 2.1.1 工业遗产23
- 2.1.2 旧工业区更新23-24
- 2.1.3 文化产业引导型更新24-25
- 2.2 工业遗产的原真性及其保护25-28
- 2.2.1 原真性理论与原则25-26
- 2.2.2 原真性的体验26-27
- 2.2.3 原真性保护与规划设计的关系27-28
- 2.3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旧工业区的经济影响28-30
- 2.3.1 工业遗产在文化产业引导更新中的经济意义28-29
- 2.3.2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29-30
- 2.4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旧工业区的社会影响30-32
- 2.4.1 地区文化与居民生活的影响31
- 2.4.2 地区社会结构的影响31-32
- 2.5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32-35
- 2.5.1 德国埃森矿业关税同盟工业区32-33
- 2.5.2 北京798艺术区33-35
- 2.6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文化产业引导下“东郊记忆”开发的影响调查与分析36-67
- 3.1 成都“东郊记忆”更新概述36-39
- 3.1.1 更新地区的发展历史36-38
- 3.1.2“东郊记忆”的开发过程38-39
- 3.2 调查方案设计39-40
- 3.2.1 调查方法39-40
- 3.2.2 调查内容40
- 3.3 文化产业引导开发对工业遗产的影响分析40-54
- 3.3.1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物质工业遗产的影响40-46
- 3.3.2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对非物质工业遗产的影响46-51
- 3.3.3 文化产业引导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51-54
- 3.4 文化产业引导开发对产业转型及发展的影响分析54-62
- 3.4.1 更新后产业总体发展状况54-55
- 3.4.2 更新后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55-57
- 3.4.3 更新后会展产业的发展分析57-60
- 3.4.4 更新后娱乐休闲产业发展分析60-62
- 3.5 文化产业引导开发对周边区域影响分析62-64
- 3.6“东郊记忆”空间发展优化需求分析64-66
- 3.7 本章小结66-67
- 第4章“东郊记忆”发展优化策略67-87
- 4.1 园区工业文化特色空间风貌营造优化策略67-74
- 4.1.1 突出工业遗产文化内涵在特色风貌营造中的作用67-68
- 4.1.2 优化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方式改善园区景观风貌特色68-70
- 4.1.3 园区空间结构与特征的调整重构70-72
- 4.1.4 结合工业文化提升休闲娱乐服务的特色72-74
- 4.2 园区功能产业优化策略74-80
- 4.2.1 统筹考虑园区功能产业设置74-76
- 4.2.2 完善园区内文化产业链76-78
- 4.2.3 园区内功能结构布局调整78-80
- 4.3 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开发优化策略80-82
- 4.3.1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80-81
- 4.3.2 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81-82
- 4.4 项目实施优化策略82-86
- 4.4.1 成立独立运作的园区运营公司82-84
- 4.4.2 将工业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体系84-85
- 4.4.3 强化开发中的公众参与85-86
- 4.5 本章小结86-87
- 结论87-88
- 参考文献88-92
- 附录 192-94
- 附录 294-95
- 附录 395-96
- 附录 496-98
- 致谢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2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3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4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5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6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7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8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9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10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丛笑;保护好工业遗产这笔财富[N];宝鸡日报;2006年
2 桂娟;工业遗产:待开发的“富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东方言;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莉;北京呼吁抢救工业遗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润健 蔡玉高 杨守勇;错误观念是保护工业遗产“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张金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彩荷;“工业遗产”保护:一个紧迫而前瞻的战略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2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5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