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01:06

  本文关键词: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地 庄廓聚落 景观形态 营建规律


【摘要】:了解历史是规划未来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地域特色逐渐被蚕食,如何挖掘地域景观特征,并以此指导规划设计实践,是每一个景观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且民族众多。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聚落景观。青海河湟地区位于我国的农牧交错带上,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多民族文化共融形成了独特的“河湟文化圈”。“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乡村聚落普遍采用的民居建筑类型,具有保温、防风等特点,河湟地区不同区位、不同民族的人们均以庄廓作为自己的居住建筑,以血缘或者地缘关系结合而形成聚落。庄廓聚落景观受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山地庄廓聚落,在复杂的地形和文化环境影响下呈现出丰富的差异性。同时,庄廓聚落在适应地域环境的营建机制上,又呈现出一定的共性。本文以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运用分类、归纳等方法,梳理出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的基本特点,并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人文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其营建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类比分析,最终借案例解读提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文章第一章在概念辨析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研究范围、对象、视角及尺度进行了界定,并提炼出本文的写作框架;第二章概述了河湟地区的环境背景、庄廓民居、庄廓聚落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山地背景下的特殊性,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山地庄廓聚落进行分类;第三章从中观尺度上讨论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外部景观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选址和生产空间两方面;第四章将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类比到乡村聚落景观上,以此为理论线索,从边界、路径、节点、区域、地标这五方面,系统梳理山地庄廓聚落内部景观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第四章为背景,文章第五章从影响聚落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归纳提炼出山地庄廓聚落适应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和经济产业环境的营建规律;最后,文章第六章选取了化隆县塔家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一方面是对前文理论分析进行解释和验证,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塔家村案例探讨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山地 庄廓聚落 景观形态 营建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9
  • 1.1 研究缘起11-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相关概念辨析13-14
  • 1.3.1“聚落”与“村落”13
  • 1.3.2“景观”与“形态”13-14
  • 1.4 学术研究现状14-24
  • 1.4.1 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现状15-18
  • 1.4.2 山地聚落景观研究现状18-21
  • 1.4.3 河湟地区聚落研究现状21-24
  • 1.5 研究范围、对象及尺度24-27
  • 1.5.1 研究范围界定24-25
  • 1.5.2 研究对象界定25-26
  • 1.5.3 研究尺度界定26-27
  • 1.6 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27
  • 1.6.1 研究方法27
  • 1.6.2 写作框架27
  • 1.7 本章小结27-29
  • 2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概述29-57
  • 2.1 青海河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29-31
  • 2.1.1 气候水文29
  • 2.1.2 地形地貌29-30
  • 2.1.3 山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30-31
  • 2.2 青海河湟地区历史人文环境概况31-35
  • 2.2.1 多民族分布31
  • 2.2.2 多民族历史沿革31-32
  • 2.2.3 多民族文化特点32-33
  • 2.2.4 多民族文化景观33-34
  • 2.2.5 山地文化的特殊性34-35
  • 2.3 青海河湟地区经济产业环境概况35-37
  • 2.3.1 产业类型35
  • 2.3.2 产业分布35-36
  • 2.3.3 山地经济产业的特殊性36-37
  • 2.4 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与庄廓聚落概况37-40
  • 2.4.1 庄廓民居形态概述37-38
  • 2.4.2 庄廓聚落景观意象概述38
  • 2.4.3 山地庄廓民居形态的特殊性38-40
  • 2.4.4 山地庄廓聚落景观的特殊性40
  • 2.5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调查40-49
  • 2.5.1 调查区域与对象40-42
  • 2.5.2 调查方法与内容42-43
  • 2.5.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43-48
  • 2.5.4 调查总结48-49
  • 2.6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分类探讨49-55
  • 2.6.1 分类的理论与方法49-50
  • 2.6.2 分类的角度和依据50-52
  • 2.6.3 分类结果52-55
  • 2.6.4 分类成果的运用55
  • 2.7 本章小结55-57
  • 3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外部景观形态特征57-77
  • 3.1 选址57-67
  • 3.1.1 选址理念与影响因素57-60
  • 3.1.2 选址类型60-63
  • 3.1.3 理想的选址案例——互助县卓扎沟村63-65
  • 3.1.4 山地庄廓聚落地域景观格局65-67
  • 3.2 生产空间67-75
  • 3.2.1 生产空间的类型67-68
  • 3.2.2 农田68-73
  • 3.2.3 牧场73-75
  • 3.3 本章小结75-77
  • 4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内部景观形态特征77-107
  • 4.1 边界77-82
  • 4.1.1 边界的类型77-78
  • 4.1.2 平面边界78-81
  • 4.1.3 竖向边界81-82
  • 4.2 路径:街巷空间82-91
  • 4.2.1 路网结构的类型82-84
  • 4.2.2 街巷的等级划分84
  • 4.2.3 街巷空间的构成要素84
  • 4.2.4 街巷空间序列84-87
  • 4.2.5 街巷界面87-89
  • 4.2.6 街巷尺度89-91
  • 4.3 节点:节点空间91-93
  • 4.3.1 节点空间的类型91
  • 4.3.2 街巷交叉口91-92
  • 4.3.3 聚落入口92-93
  • 4.4 区域:庄廓与院落空间93-100
  • 4.4.1 庄廓布局的类型93-97
  • 4.4.2 庄廓的形态分类97
  • 4.4.3 院落空间的构成要素97-98
  • 4.4.4 院落空间格局98-99
  • 4.4.5 院落尺度99
  • 4.4.6 院外入户空间99-100
  • 4.5 地标:公共建筑100-106
  • 4.5.1 公共建筑的类型100-102
  • 4.5.2 藏传佛教建筑102-106
  • 4.6 本章小结106-107
  • 5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的营建规律107-115
  • 5.1 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营建技术规律107-111
  • 5.1.1 适应气候水文107-108
  • 5.1.2 适应地形地貌108-110
  • 5.1.3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110-111
  • 5.2 适应历史人文环境的审美价值规律111-113
  • 5.2.1 宗教礼制下营造方式111-112
  • 5.2.2 山水文化下的营造方式112-113
  • 5.3 适应经济产业环境的实用价值规律113-114
  • 5.3.1 农、牧产业下的营造方式113-114
  • 5.3.2 商业、手工产业下的营造方式114
  • 5.4 本章小结114-115
  • 6 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案例分析——以化隆县塔家村为例115-125
  • 6.1 塔家村聚落景观形态分析115-123
  • 6.1.1 塔家村概况115-116
  • 6.1.2 塔家村选址分析116-117
  • 6.1.3 塔家村平面布局分析117-119
  • 6.1.4 塔家村街巷空间分析119-121
  • 6.1.5 塔家村庄廓院落空间分析121-123
  • 6.2 塔家村景观形态保护与发展探讨123-124
  • 6.2.1 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123
  • 6.2.2 保护与发展的原则与策略123-124
  • 6.3 本章小结124-125
  • 7 结语125-127
  • 7.1 结语125-126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126-127
  • 参考文献127-133
  • 图表目录133-139
  • 附录139-141
  • 致谢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碧峰,高学军;青海省河湟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6期

2 王霞;陈出云;;趣议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及装饰[J];中国报业;2012年16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莉莉;;多元共生中的文化涵化——青海河湟地区“卡力岗”和“家西番”族群的个案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尚众邦;民间射雕赛“射”出个国际性赛事[N];海东时报;2012年

2 罗子云;西宁:寻找沉淀的地域文化[N];青海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伟;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人口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蓉;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宋祥;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伟;河湟地区开发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熊四华;清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业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积智;城镇化进程中河湟地区乡村聚落的变迁与转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6 郭星;河湟地区土族村落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孙亮亮;唐朝河湟地区军事镇戍体系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杨帆;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研究及在当代的运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0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60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