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非达西渗流的机理与本构方程述评

发布时间:2017-07-19 07:19

  本文关键词:非达西渗流的机理与本构方程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非达西渗流 机理 本构方程


【摘要】:为全面认识非达西渗流问题特性,对非达西渗流的产生机理和本构方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评述。非达西渗流的主要机理,除试验误差外,主要是源于流体与孔隙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和机械性相互作用。各种非达西渗流本构方程可分为低渗透速度的达西渗流下限方程和高雷诺数的达西渗流上限方程两类。提出了非达西渗流研究需要探讨的若干主要问题,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非达西渗流 机理 本构方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09)
【分类号】:TU46
【正文快照】: 0引言当前,在水利、建筑、石油、交通工程等大量实际工程的渗流分析中,达西定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遇到不满足达西定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从广义上讲,不满足达西渗流定律的水流运动即为非达西渗流运动。而这些情况按照达西渗流进行分析常不能满足精度的要求,有些情况下甚至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留谦,许国安;三维非达西渗流的有限元分析[J];水利学报;1990年10期

2 邓英尔,刘慈群;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宙;贾正新;杨阿玲;;低渗非达西油藏渗流数学模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2 梁栋斌;卫喜辉;;利用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技术对低渗透油藏井网进行优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邓英尔,刘树根,麻翠杰;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3年05期

4 贾振岐;;学海涛博寻新理 心系油田求创新——理论与采油生产结合 助推石油工业发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何英;黄延章;杨正明;刘学伟;张亚蒲;;特低渗透油田非线性渗流模型下井网产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6 杨仁锋;姜瑞忠;刘世华;;低渗透油藏单相及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7 杨鹏;徐莎;骆瑛;卞炜;齐亚冬;杨正明;;江苏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评价[J];复杂油气藏;2011年02期

8 李怀杰;;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压裂低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8年04期

9 李林凯;姜瑞忠;;低渗透油藏双重介质试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王军磊;周明旺;罗二辉;韩海水;;低渗透油藏七点井网的有效动用程度[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英;熊生春;杨正明;;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下油井注水见效时间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燕良东;朱维耀;宋洪庆;;低渗透油藏注采井间压力分布与流态响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于荣泽;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杨晶;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薛强;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5 尚根华;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6 张洪军;注水水质对储层渗流物性及油藏开发动态指标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张百灵;致密气藏产能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吴景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技术及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9 张德志;复杂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徐爱群;超磁致伸缩采油换能器工作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贤;考虑温度作用下煤层气—水两相流运移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白素;榆树林油田CO_2驱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熊佩;低渗油藏现代试井解释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罗洁;稠油振动降压注汽工艺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张化强;基于非线性渗流的低渗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李林凯;考虑非线性渗流的产能及试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孙灵安;高能气体压裂火药体系及爆燃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张波;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肖建华;低渗透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吕新波;低渗透油藏油井流入动态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慈群;双重介质非线性渗流[J];科学通报;1981年17期

2 阮敏,何秋轩;低渗透非达西渗流临界点及临界参数判别法[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生;柴军瑞;王如宾;徐文彬;;低渗透介质非达西渗流研究进展[J];勘察科学技术;2007年03期

2 王卓甫;;非达西渗流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9年04期

3 丁留谦,许国安;三维非达西渗流的有限元分析[J];水利学报;1990年10期

4 姚约东;石油非达西渗流新的运动模式理论及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4期

5 罗赛虎;徐维生;;低渗非达西渗流研究综述[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年01期

6 秦峰;王媛;;非达西渗流研究进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邓岳保;谢康和;李传勋;;考虑非达西渗流的比奥固结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8 齐添;谢康和;胡安峰;张智卿;;萧山黏土非达西渗流性状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9 秦峰;王媛;顾智刚;;光滑平行板高速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许凯;雷学文;孟庆山;周熙波;;非达西渗流惯性系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晓娟;齐银;张宁生;张国辉;;低渗孔隙介质中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吴金随;尹尚先;;破碎岩体中非达西渗流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王媛;秦峰;倪小东;;深埋隧洞涌水预测非达西渗流模型及数值模拟[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傅礼兵;姚约东;;基于指数式非达西渗流模型的解析解[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肖鲁川;曹维政;张江;曾吉平;;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许凯;雷学文;;Forchheimer型三维非达西渗流有限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付春权;尹洪军;万贵春;杨知盛;;低速非达西渗流不稳定压力动态特征[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张琪;苏玉亮;张敏;;页岩储层压裂水平井非达西渗流模型及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为英 李康;非达西渗流理论让油区“返老还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京平;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晶;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军;二维非达西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毛宗原;低渗透介质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3 王一飞;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理论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刘凯;非完整井附近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孟玉娟;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条件下产能动态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蒋维军;低速非达西渗流油藏DST段塞流试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龙腾;低渗油藏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系统研制[D];清华大学;2005年

8 朱长军;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2年



本文编号:561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61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d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